北京亞運會

北京亞運會

北京亞運會(第11屆亞運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自己的土地上舉辦的第一次綜合性的國際體育大賽,也是亞運會誕生以來的40年間第一次由中國承辦的亞洲運動會。來自亞奧理事會成員的37個國家和地區的體育代表團的6578人參加了這屆亞運會。代表團數和運動員數都超過了前十屆。中國派出636名運動員參加了全部27個項目和2個表演項目的比賽。中國台北時隔12年後,作為中國一個地區的代表隊重返亞運大家庭。中國按照亞奧理事會的章程,新建和改建了27個比賽場館工程,在北京的北郊還修建了運動員村。亞運會開幕前不久,為中國申辦本屆亞運會成功做出巨大努力的亞奧理事會主席、科威特的法赫德親王在8月爆發的海灣戰爭中不幸去世,成為本屆亞運會最大的遺憾。

基本信息

會徽

第11屆北京亞運會會徽圖案中除亞奧理事會會徽中的太陽光芒外,以雄偉的長城組成"A"字。長城是中國古老文明的象徵,"A"是英文Asia的縮寫,二者結合,代表在北京舉行的亞洲運動會將成為聯合亞洲各國人民的紐帶。長城圖案還構成"Ⅺ"字,表示本屆亞運會是第11屆。

吉祥物

第十一屆亞運會吉祥物——熊貓盼盼 第十一屆亞運會吉祥物——熊貓盼盼

本屆亞運會的吉祥物為中國的大熊貓,取名“盼盼”,由來自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美術設計師,現國家一級美術師劉忠仁以福州熊貓館的熊貓“巴斯”為原型設計。取名“盼盼”,寓意盼望和平、友誼、盼望迎來優異成績。為避免可能引發誤讀,國內報紙當時曾發出聲明,說我們的熊貓“盼盼”是一隻雄性大熊貓,這是相關機構第一次為吉祥物“盼盼”定“性”。

聖火傳遞

聖火傳遞 聖火傳遞

由達娃央宗(藏族)為北京亞運會取得火種;人們親切地稱她為“火炬之女”,1990年,達娃央宗只是一個14歲的小姑娘。

當年的火炬傳遞被稱為“亞運之光”,這束亞運之光在喜馬拉雅山被採集之後,由江澤民總書記分為四把主火炬,分別從中國的最西,最南,最東和最北點開始傳遞,最終匯聚於北京。其中經歷各省的時候,又被分成無數把分火炬,在一個月之內幾乎遍歷了中國所有縣市。而海口南端點火台,就是其中一把主火炬的起點。其餘三把分別在烏魯木齊、拉薩和哈爾濱點燃。

最後由許海峰、高敏、張蓉芳同時點燃主火炬。

開幕式

1990年9月22日下午,舉世矚目的第11屆亞洲運動會在北京工人體育場隆重開幕。

36個國家和地區的體育代表團的5200運動員參加27個比賽項目和2個表演項目的角逐,經過14天的激烈競賽,亞洲各國運動員創下一連串輝煌的紀錄。中國健兒和各路健兒一起,刷新42項亞細亞紀錄和98項亞運會紀錄,打破4項世界紀錄,超6項、平5項世界紀錄、中國選手喜獲大面積豐收,金牌和獎牌總數均居第一,即:得金牌183枚、銀牌107枚、銅牌51枚,總計341枚。

1990年9月22日,象徵著亞洲人民“團結、友誼、進步”的第11屆亞運會在北京隆重開幕。當日,為中國奪得第一枚奧運金牌的許海峰高擎亞運會火炬,在前女排隊員張蓉芳及跳水冠軍高敏的護衛下,跑入北京工人體育場,在繞場一周后登上了火炬台點燃了亞運聖火。16點52分,應亞奧運理事會邀請,時任國家主席的楊尚昆宣布了第11屆亞運會的開幕。來自亞奧理事會成員的37個國家和地區體育代表團的6578位運動員參加此屆亞運會。中國的陳龍燦代表所有參賽運動員宣誓。在開幕式上,大型團體操表演《相聚在北京》以其磅礴的氣勢和壯觀的場面,向現場七萬多名中外觀眾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中國人民的嶄新精神面貌。

1990年創作了第11屆亞運會主題歌《燃燒吧,火炬》。

最後在北京亞運會上中國隊以金牌183枚,銀牌107枚,銅牌51枚高居金牌榜和獎牌榜首位,從而確立了亞洲體壇霸主的地位。

閉幕式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閉幕式 1990年北京亞運會閉幕式

熊熊燃燒了16天的聖火熄滅了。亞洲體育史上規模空前的第11屆亞運會的圓滿成功,將同在比賽中創出輝煌成績和新紀錄的體壇健兒一起,被載入史冊。第11屆亞運會的閉幕式於1990年10月7日晚在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行,中國近萬名文藝工作者和青少年演出《今夜星光燦爛》,中央電視台向國內外轉播了閉幕式實況。參加本屆盛會的各國運動員遵照“團結、友誼、進步”的宗旨,使奧林匹克精神--“重要的在於參與”在賽場得到充分的體現,第11屆亞運會獲圓滿成功。

在本屆亞運會上,7次刷新世界紀錄,89人次打破亞洲紀錄,189次改寫亞運會紀錄。如此大面積地刷新世界紀錄和亞洲紀錄,在亞運會史上是不多見的。它反映出亞洲體育運動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迅速向世界水平逼近,並預示亞洲體育運動將成為世界體壇不容忽視的力量。這是亞洲人的驕傲。

由於大多數亞洲國家經濟尚不發達,體育基礎差,起步晚,總體實力與歐美體育強國相比,仍有距離,個別項目差距還很大。亞洲地區體育發展的不平衡和缺少競爭,也影響了不少運動項目的發展和提高。

令人高興的是,隨著亞洲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等多方麵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體育運動中,亞洲體育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第11屆亞運會全面檢閱了亞洲體育的總體水平,射箭、跳水、桌球、羽毛球等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項目,依然顯示出雄厚的實力;游泳、腳踏車等個別項目提高明顯,已接近世界水平。中國運動員獲得全部金牌的3/5,不僅意味著總體水平在亞洲占有較大的優勢,也意味著他們在代表亞洲同歐美體育強國的競爭中,將負起新的責任。

絢麗多彩的東方文化,曾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過很大的影響。連續兩屆亞運會的東道主,都力圖把具有濃厚東方色彩的體育項目——跆拳道和武術推向世界,這是值得稱道的。現代奧林匹克中的任何一個項目,都是先從一個國家、一個地區開始,逐漸被人們認識、了解而最終接受的。具有亞洲色彩的體育項目,為什麼不能更多地成為奧林匹克大家庭中的一員呢?

亞運會的圓滿成功,不僅使亞洲各國各地區的人民、運動員之間增進了了解;通過現代化的傳播手段,也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國,了解到一個自強不息、勇於進取、勤勞智慧的民族的性格。

本屆運動會在“團結、友誼、進步”的旗幟下,人們通過交流得到的互相理解,是無法用獎牌計算的。中國作為東道主,成功地舉辦了亞運會,也成功地讓全世界進一步了解了亞洲。

參賽國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