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五十家子鎮

北五十家子鎮

清朝初年,清政府派50戶蒙民在此設立北五十家子驛站,此為北五十家子名稱的歷史溯源。 遼代為遼中京屬地,清朝50多戶蒙民在此設立北五十家子驛站。 建國後,1956年建立蒙和烏蘇蒙古族鄉,轄9個行政村、13000多人口,其中少數民族4700人,總面積116.2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北五十家子鎮(BeiwushijiaziZhen)位於縣境最北部,老哈河上游,南距平泉縣縣城31公里,面積114平方千米,人口1.20萬人(2002年)。轄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北五十家子村。轄北五十家子村、槐鹿溝村、南坡村、溝門村、二道營子村、頭道營子村、南梁村、北大廟村、單營子村。

歷史沿革

北五十家子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積澱深厚。遼代為遼中京屬地,在高家溝設立富谷館驛站,北宋名臣蘇頌出使遼國曾多次在此駐留。清朝初年,清政府派50戶蒙民在此設立北五十家子驛站,此為北五十家子名稱的歷史溯源。1982年7月23日,遼代大長公主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鎮歷史悠久,鎮內歷史遺蹟較多。遼代為遼中京屬地,清朝50多戶蒙民在此設立北五十家子驛站。建國後,1956年建立蒙和烏蘇蒙古族鄉,轄9個行政村、13000多人口,其中少數民族4700人,總面積116.2平方公里。“蒙和烏蘇”系蒙語譯音,意為“銀水”。1958年併入黃土梁子公社,1961年析置蒙和烏蘇公社,1984年置蒙和烏蘇蒙古族鄉。2010年5月5日撤銷蒙和烏蘇蒙古族鄉建鎮。

城鎮規劃

按照打造冀蒙交界處獨具平泉特色門戶小城鎮的目標,北五十家
北五十家子鎮城鎮規劃
子鎮堅持科學規劃,建管並重,著力提升城鎮道路、通訊、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水平,鎮域框架全面拉開,交通網路逐漸形成。醫院、超市、學校等生活配套設施齊全,城鎮環衛管理步入規範化、制度化軌道,城鎮功能不斷完善。
開放、包容、向上的北五十家子人正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吹響了跨越發展的號角,奏響了構建和諧的強音,向著建設富裕、文明、幸福的省際邊界城鎮邁進。我們將以更加優質的服務、更加優美的環境、更加優良的作風笑迎八方賓客來此投資興業。

農業發展

北五十家子鎮充分發揮科技興農,上特色農業經濟項目,積極引導全鎮廣大農民轉變種植習慣,著力上前茬土豆,後茬蔬菜經濟作物。
今春在南坡和北五十家子兩個村共上了450畝商品經濟土豆,選擇荷蘭十五和早大白兩個優質進口半季品種。
在穀雨前每畝地施用氮鉀複合肥40市斤和尿素20斤做為基肥,每畝地用種量為200斤,畝產5000市斤,每市斤市場價0.5元,畝產值2500元。每畝地投入種子款200元,地租800元,肥60元,人工100元,其它300元,每地費用約1740元,前茬畝淨剩760元。
後茬菜每畝地施用多種元素免耕肥20斤,種子0.5斤,畝產20000斤,市場價每斤0.2斤,畝產值4000斤,每畝投入種子50元,化肥40斤,人工100元,其它100元,後茬菜每畝地淨剩3710元,兩茬每畝淨5450元。
另外,北五十家子鎮近年來提出“三措並舉發展效益農業促富民增收”,促進食用菌食品行業的發展,
“一是加強食用菌園區建設,以食用菌產業良好基礎為依託,共發展食用菌園區40個,2011年新增食用菌園區16個,面積共達900畝,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二是加強萬壽菊品牌打造,圍繞無公害花卉理念,共發展萬壽菊園區4個,總共740畝,共創產值18萬元,解決閒散勞動力150餘人。
三是加強行業學習交流協會建設,以鎮內農業園區核心,成立行業間相互學習、交流協會,共發展成員45人,相互學習了效益農業發展理念,人均增收1800元左右。”

工業發展

重點圍繞鐵礦石、螢石、食品加工、紡織、飼料加工等產業不斷做大做強,現有鐵選企業4家,螢石企業3家,食品加工企業8家,其中,市級龍頭企業2家。企業總數26家,成為鎮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

特色產業

北五十家子鎮特色農業優勢突出,形成了“一主兩翼”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格局。2011年全鎮食用菌總量突破1500萬盤(袋),露地花卉、露地菜種植面積達4200多畝,果脯、杏仁等食品加
杏仁
工已經成為鎮域特色產業,味思佳牌果脯、開口笑牌杏核等產品還榮獲河北省優質產品稱號。
中國最大杏仁交易市場——北五十家子杏仁交易市場,有“買三北,賣全國,銷世界”之稱,杏仁年銷售量達1萬多噸,年交易額達3億多元,占全國杏仁銷售量的70%,產品銷往日本、英國、德國、香港等7個國家和地區,鎮內1000多戶農民參與其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