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物質熱危險性評價

化學物質熱危險性評價

危險性化學物質的分類方法 反應性化學物質熱危險性的預測 反應性化學物質的sadt

圖書信息

作 者: 孫金華丁輝
叢 書 名:當代傑出青年科學文庫

出 版 社: 科學出版社ISBN:9787030150981出版時間:2007-01-01版 次:1頁 數:216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化學

內容簡介

《化學物質熱危險性評價》以化學反應動力學、化學反應熱力學理論以及熱自燃理論為基礎,對反應性化學物質熱危險性的評價從理論模型、數值方法和實驗方法上進行了系統闡述,並介紹了反應性化學物質熱危險性的預測,以及異物對反應性化學物質熱危險性的影響。
《化學物質熱危險性評價》可供從事化學化工,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運輸及危險性評價的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安全工程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目錄

序言
前言
第1章 危險性化學物質的分類及事故事例
1.1 物質的分類
1.2 化學物質
1.3 危險性化學物質
1.4 危險性化學物質的分類方法
1.4.1 化學物質的危險性
1.4.2 國外關於危險性化學物質的分類方法
1.4.2 國外關於危險性化學物質的分類方法
1.4.3 我國關於危險性化學物質的分類方法
1.5 危險性化學物質的分類、運輸等的國際協調
1.5.1 聯合國關於危險性化學物質分類的最新動向
1.5.2 國際化大趨勢和中國的課題
1.6 反應性化學物質熱自燃、熱爆炸案例
1.6.1 硝化物的事故案例
1.6.2 有機過氧化物的事故案例
1.6.3 硝酸銨的事故案例
1.6.4 氧化劑與可燃劑混合物的事故案例
1.6.5 其他事故案例
1.7 熱危險性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參考文獻
第2章 化學反應動力學和熱力學基礎
2.1 化學反應
2.1.1 化合反應
2.1.2 分解反應
2.1.3 置換反應
2.1.4 複分解反應
2.1.5 聚合反應
2.2 化學反應動力學
2.2.1 簡單化學反應
2.2.2 反應級數
2.2.3 具有簡單眼應級數的化學反應動力學特性
2.2.4 反應級數的確定方法
2.2.5 幾種典型的複雜化學反應
2.3 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
2.3.1 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3.2 活化能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4 熱化學
2.4.1 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2.4.2 赫斯定律
2.5 化學平衡
2.5.1 多組分體系的化學勢
2.5.2 化學反應的平衡條件
2.5.3 化學反應平衡常數
參考文獻
第3章 反應性化學物質熱危險性評價的理論模型和數值方法
3.1 熱危險性
3.2 熱自燃溫度和自加速分解溫度
3.3 熱危險性研究的理論模型及其套用
3.3.1 semenov模型
3.3.2 semenov模型下的熱平衡
3.3.3 semenov模型下熱自燃臨界條件和界限
3.3.4 熱自燃延滯時間
3.3.5 semenov模型下的臨界參數計算
3.4 frank_kamenetskii理論模型及其套用
3.4.1 frank-kamenetskii模型
3.4.2 frank_kamenetskii模型下的熱平衡方程
3.4.3 特殊坐標下的熱平衡方程
3.4.4 熱平衡方程的近似與邊界條件
3.4.5 frank-karnenetskii系統的熱自燃
3.4.6 frank-kamenetskii系統的熱自燃的數值方法
3.5 thomas理論模型及其套用
3.5.1 thomas理論模型
3.5.2 thomas系統爆炸判據的分析解
3.5.3 thomas系統爆炸判據的數值解
參考文獻
第4章 反應性化學物質熱危險性的預測
4.1 反應性化學物質危險性評價的一般步驟
4.2 反應性化學物質危險性的文獻調查
4.2.1 從資源網上調查
4.2.2 文獻調查
4.2.3 我國資源網的現狀
4.4.3 反應性化學物質熱危險l生的計算預測
4.3.1 概述
4.3.2 基於活化中心理論的危險性預測方法
4.3.3 基於反應熱、燃燒熱的危險性預測
4.4 熱危險性預測的可靠性分析
4.4.1 量熱儀的實測結果和計算結果的比較
4.4.2 dsc的實測結果和計算結果的比較分析
參考文獻
第5章 反應性化學物質熱危險性的實驗評價方法
5.1 引言
5.2 中小尺寸實驗模擬實驗
5.2.1 常用熱分析儀的特性和用途
5.2.2 熱危險性的表征參數
5.3 反應發熱開始溫度
5.3.1 反應發熱開始溫度的確定方法
5.3.2 熱分析儀的感度對反應發熱開始溫度的影響
5.3.3 測試條件對反應發熱開始溫度的影響
5.4 反應性化學物質的sadt
5.4.1 聯合國推薦的sadt實測方法
5.4.2 sadt實測方法的缺點
5.4.3 反應發熱開始溫度與sadt的關係
參考文獻
第6章 sadt的小藥量實驗推算方法
6.1 引言
6.2 sadt的理論及實際意義
6.2.1 sadt的現實意義
6.2.2 sadt的理論意義
6.3 sadt的推算方法(一)--c80法
6.3.1 化學動力學和熱力學參數的求解
6.3.2 semenov模型下sadt的推算方法
6.3.3 semenov模型下sadt的推算實例
6.3.4 與美國式實驗法實測結果的比較
6.3.5 frank-kamenetskii模型下sadt的推算方法
6.3.6 c80推算法存在的問題討論
6.4 sadt的推算方法(二)--arc推算法
6.4.1 化學反應動力學和熱力學參數的求解方法
6.4.2 基於arc實驗結果的sadt推算方法
6.4.3 基於arc實驗結果的sadt推算實例
6.4.4 arc推算法的問題和改進方法
6.5 sadt求解方法的比較
6.5.1 兩種推算方法的比較
6.5.2 實測和推算方法的總結
參考文獻
第7章 混合危險性
7.1 引言
7.2 雜質對硝酸銨熱分解特性的影響
7.2.1 鹽酸對硝酸銨熱分解特性的影響
7.2.2 鹽酸對硝酸銨分解促進機理的分析
7.2.3 硫酸對硝酸銨分解特性的影響
7.2.4 其他雜質對硝酸銨分解特性的影響
7.2.5 有機油類與硝酸銨混合物熱解反應機理分析
7.3 雜質對硝酸銨熱自燃危險性的影響
7.3.1 基於semenov模型的熱自燃溫度
7.3.2 基於frank_kamenetskii模型的熱自燃溫度
7.4 雜質對羥胺反應特性的影響
7.4.1 羥胺的物理化學性能和爆轟特性
7.4.2 鐵離子及鐵粉對羥胺水溶液分解特性的影響
7.5 酸及金屬對過氧化甲乙酮分解的影響
7.5.1 硫酸對過氧化甲乙酮分解特性的影響
7.5.2 金屬對過氧化甲乙酮分解特性的影響
參考文獻
附表
附表1 預想的生成物和生成順序
附表2 具有整體爆炸特性的危險物品
附表3 有機過氧化物
附表4 易燃固體
附表5 自燃化學物品
附表6 遇濕易燃物品
附表7 氧化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