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永孚

在勵永孚先生恊助下,他叔母繼續經營酒坊。 1949年,勵永孚先生已収購土地,準備新建酒廠。 勵永孚先生妻子施杏飛,1979年在鄞縣去世,時67歳。

後就讀於寧波教會學校——四明中學,高中部商科。在校時負責和管理合作社。畢業後曾任張華山國小,姜山頭國小和郁家國小教師。不久棄教經商,從事黃酒的釀造事業。勵永孚先生熱心教育事業。創辦了勵江岸國民國小。1943年8月,與南鄉士紳王廷賡、陳秋陽等發起籌建鄞縣私立堇南初級中學,擔任校董會常務董事。捐款給省立寧波中學和效實中學,是浙東中學校董之一。1950年去香港,繼續經營酒廠。1990年在香港去世,享年80歲。
勵永孚先生叔父勵渭吟早年留學日本,家有酒坊ー所,釀造黃酒。1931年病故,因無子,臨終時囑託勵永孚先生照料叔母和幫她還清債務。在勵永孚先生恊助下,他叔母繼續經營酒坊。1936年清還債務,他叔母無意再經營下去。此時勵永孚先生對釀酒亦有了把握和信心,把酒坊從叔母手中接過來,開始黃酒的釀造事業。
釀酒是古老的手工業,酒坊常家傳,在農村是很普遍的,種田農家常常都釀酒,數量不多,一缸、二缸。作為專業的酒坊有三、四十缸。酒坊所釀造的酒,傳統經營的銷售方式是等待寧波各酒行下鄉來收購。勵永孚先生是學商科的, 有現代經營意識, 把推銷放在第一位。先生親自作推銷員,經常往寧波推銷,深更半夜回家。1937年打造大木船一艘,這是三十年代的主要運輸工具。把黃酒直接送往寧波酒行,替代傳統的被動方式,在銷售上取得了主動地位。1943年酒廠有了一定的規模,做酒500餘缸。出貨時,一支船隊把黃酒運向寧波。1945年抗戰勝利後先生的事業發展到寧波城區,先在寧波租一酒廠釀酒,並在寧波中馬路開設發行所,全家亦遷入寧波。1946年買入寧波西門外酒廠一所,加以擴展。營業額年年増加,廠房的面積逐漸擴大。到1949年勵永孚先生經營著城鄉二所酒廠,是寧波地區黃酒產量最多和行銷額最高的釀造商,釀酒達1000餘缸,成為甬城最大酒廠之一。隨著產酒量的増多,勵永孚先生有心將市場擴展到舟山群島。1949年,勵永孚先生已収購土地,準備新建酒廠。是年5月寧波解放.1950年底,勵永孚先生酒廠改成地方國營寧波酒廠。
黃酒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族特產,它具有香氣濃郁、酒體甘醇、風味獨特、營養豐富,酒度適中,營養豐富等特點,是人們所喜愛的一種酒。勵永孚先生十分重視經營方式和產品質量的研究。先生注重原料關。黃酒釀造所用的主要原料是經過精白處理的糯米,其次是小麥和水。釀造黃酒的糯米、水的質量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優劣。勵永孚先生講究糯米的精白程度和水的清潔程度。先生牢牢把握釀造關。由於釀造周期長,釀造黃酒得分批進行。溫度和季節對酒的質量關係很大,先生對毎批酒都有仔細記載和分類,分析各批質量的差異。黃酒過濾,傳統的方法把酒裝入綢制的布袋,再把綢袋吊起,讓酒ー滴滴的滴出來。這種傳統工藝過濾時間長,並且損耗嚴重。先生花本錢向日本進口設備進行過濾,提高了效率和產品的質量。先生拓展行銷關。面向大眾消費者,送酒到戸和生產瓶裝酒,逐步拓展市場。
勵永孚先生常說,他一生最遺憾之事是沒有機會進大學。他相信教育,把釀造事業的成功,歸功於來自現代商業經營的知識;勵永孚先生熱心公益事業,隨釀酒業的成功和子女輩的成長,他先後創辦了勵江岸國民國小。勵江岸國小是一所只有一單間課室的國小,教師對不同班級的學生上複式課。勵江岸宗祠親睦堂,當時需要翻修。勵永孚先生說服族內父老把祠堂改造成四年制的勵江岸國民國小的校舍,並出資資助國民國小的創辦。1943年四年制的勵江岸國民國小正式開課,有四個班級,學生來自上勵丶下勵和上河塘的學齡兒童,將近百名。先生兒子勵名強也從甲南國小回來讀四年級。
鄞縣私立菫南初級中學的創辦是眾望所歸,是四十年代中前期,姜山和八區最大的公益項目。1941年4月寧波地區淪陷後,寧波市區各中學或向內地遷移,或暫行停閉,敵偽則易幟開張,灌輸奴化教育。姜山在抗日期間屬偽政府周士英先生所管轄。姜山以外屬八區,由國民政府所管轄。鄉間學子,或因不願接受奴化教育,或因無力承擔去內地就讀費用,國小畢業後,輟學在家。雖然當時條件極度困難,鄉間有聲望、有識見之士,在鄉眾積極支持下,著手籌建鄞縣私立堇南初級中學。其中常務董事勵永孚先生在籌辦學校過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千方百計的勸說周士英(姜山偽政府負責人)和陳士英(陳士英先生是當時的八區區長)兩先生,要他們連手合作。說服後,周士英先生答應籌備姜山方面的經費。八區方面由陳士英先生向上級申請和派人籌募,後任務落在八區文教專員唐仰文先生(亦名唐永泰)身上。勵永孚先生並遊說了八區中的士紳王廷賡和陳秋陽先生,請他們出面,支持堇南中學經費的籌募。為了使籌募工作好好開展,勵永孚先生帶頭認捐五萬元,義不容辭的負責起堇南中學的財務,不足之處自己盡力墊補。此外,勵永孚先生在他朋友中,邀請了熱心於教育的人士和在縣一級有實力的國民黨人,參加堇南中學發起會議. 他們有王廷賡、周士英、沈友梅、應笠磯、唐仰文、胡起濤、王興邦、凌祖輝、樓隆基、陳劍雄(亦名陳士英)、張金華、勵永孚、陳秋陽、葉友益等二十多人。在1943年8月13日下午召開的堇南初級中學第一次董事會上,勵永孚先生被推選為常務董事。
周士英先生雖然在口頭上答應籌備姜山方面的經費,但並沒出全力。豐北鄉成為對堇南中學最主要的支持者。這是堇南中學最初校址設在豐北鄉上河塘橋西堍,並暫設三星廟的主要原因。抗戰勝利後,周士英先生失去了在姜山的勢力。陳章鴻先生出任姜山鎮鎮長,認為姜山方亦應全力支持堇南中學,在財力方面姜山鎮遠超過豐北鄉。姜山鎮人士為了挽回周士英先生不力而失去的面子,提出了條件:要姜山方面出力,堇南中學必需拆遷至姜山鎮。當時常務董事勵永孚先生已把所經營的酒業重心從鄉間轉入寧波市,亦無法對堇南中學再盡全力。為了堇南中學的前途,勵永孚先生勸說董事會答應姜山方面的要求,並且經費不足時仍給以墊補。
由於在菫南中學創立、經費、建校和財務上種種的努力,勵永孚先生的聲望大振。1946年豐北鄉的鄉眾,多次公推他出任豐北鄉鄉長。因為勵永孚先生的酒業重心已設立在寧波城區,他只能對鄉眾的期望和信任表示深深的謝意,沒有接受公推的議案。后豐北鄉的鄉眾,公推菫南中學校長凌祖輝先生。凌校長為了答謝豐北鄉鄉眾對堇南中學積極的支持,接受出任豐北鄉鄉長。
勵永孚先生妻子施杏飛,1979年在鄞縣去世,時67歳。勵永孚先生有四子二女:長子勵名毅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學系,曾先後擔任常州化工廠技術員、金壇製藥廠副廠長,1979年去香港。次子勵名強,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1962 經香港去美國。1965年在Maryland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65-1967年進Princeton高級研究所,在楊振寧教授指導下作過博士後的研究工作。1967-1983年是Virginia理工大學終身教授。1983-1984年在MITRE公司工作過一年。1984-1994在美國海軍研究所工作。他的科究項目包括有高能物理、干涉現象、和超高準確度測量,且獲得多項專利權。他的發現為新世紀的雷達和電子戰爭,奠定了革命性的新技術基礎。創造新的實驗方法,來研究和發展納秒動力學,使我們能控制熱核反應和解決能源問題。他所發明光學斷層成像技術,己廣泛地套用在醫療和保健上。三子勵名德,亦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曾在廣東氣象台工作, 1980年經香港去美國,進Arizona大學研究院學習,獲碩士學位。四子勵名滌,1979年在澳門定居。長女勵雪飛1980年去美國,41歳開始進大學學習,畢業於馬里蘭大學計算機系,現仍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工作。次女勵露飛於1980年去香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