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瓜

勝瓜

絲瓜,部分廣東人稱之為勝瓜。北方人百思不得其解,絲瓜入藥,但《本草綱目》李時珍也未有列出勝瓜此一別名,皆因順德、中山等地的人“絲”與“輸”近音,故取輸的反面,用“勝瓜”代替“輸瓜”。而南海、番禺、廣州讀音“絲”與“屍”近音,所以當時也有人跟叫“勝瓜”。

這種忌諱的借代,還有乾字,因乾有乾塘、乾涸、乾枯的意思,所以,乾杯就叫飲杯或飲勝,乾爹就叫契爺,連帶豬肝也改為豬潤。說回絲瓜,不,勝瓜,在夏令食譜中,占重要地位,勝瓜利咽喉,清音,解渴,利大小便,入肝肺經,老絲爪,又名絲瓜絡,是風熱感冒咳嗽痰多的用藥。而絲瓜用作食療,既可口,又有益。可用來煮、炒、蒸以及做湯羹。勝瓜味清甜,宜做清淡小菜,夏境天,最廣為接受的是勝瓜、雲耳、洋?炒,菜館稱為“雲勝”,至於炒田雞(青蛙)、魚鬆(用鯪魚肉煎成魚餅切條)、牛肉、豬肉、雞絲還是其他肉類,悉隨尊便,再高檔些可炒石斑球或蝦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