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州城

勝州是隋唐時代在黃河沿岸設定的軍事重鎮,城址在今準格爾旗十二連城。


歷史

隋王朝建立初期,突厥族勢力甚為強盛,陰山南北地帶都在突厥控制之下,隋王朝只有把住黃河天險,才能控制住突厥人渡河南下。於是便在黃河河套的東北角,黃河自西向東折向南流的拐曲處築城鎮守。583年(開皇三年)在此設定了榆林關,587年(開皇七年)又置榆林縣。,000年(開皇二十年)正式設定了勝州,領有榆林、富昌、金河三縣。609年(大業五年)改勝州為榆林郡,仍領有榆林、富昌、金河三縣。隋王朝末年,各方割據勢力紛起,勝州人郭於和自立反隋,將勝州城奉獻給東突厥汗國,向突厥人稱臣納貢。唐王朝建立後,郭子和於621(武德四年)歸順,但勝州城又為地方割據勢力梁師都所占據。629年(貞觀三年)唐王朝派兵平定了梁師都,第二年又重新設定了勝州,正逢當時派柴沉、劉蘭等率部擊敗了東突厥汗國,因此用勝州的名稱,表示取得擊滅東突厥的勝利。
隋代在此設定城郭之前,漢代曾在這裡築有城郭,為雲中郡所轄的沙南縣城。雲中郡轄地大都在黃河東面的呼和浩特平原上,唯有沙南縣城在黃河西岸。因為這裡在沙陵湖及芒乾水注入黃河的西面,沿河西岸不僅有肥沃的沖積土可供種植,而且在黃河兩面各置城郭相對,更是軍事上有扼控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沙南縣西南一帶為庫布其沙漠地帶,與西河郡之間交通不便。因此這座位於黃河西岸的城郭,在漢代劃歸雲中郡管領,而不屬於西河郡管領。
唐代末年,勝州城為西夏所占據。916年遼太祖率兵西征突厥、吐谷渾、党項、沙陀突厥諸部,大勝東還,並擒獲了振武節度使李嗣本,刻石記功立在青家(昭君墓)南面,將勝州人民強行遷移到黃河東岸,在唐東受降城址進行安置,命名為東勝州。勝州城便成為一座空城。明代初年在東勝州城址地方設定了東勝衛,不久又將東勝衛擴大為左、右、中、前、後五衛。於是在河西面勝州城址地方築起了東勝右衛城垣。東勝右衛和東勝左衛對河控制著黃河上的交通,成為明王朝在北部邊境地帶的軍事前哨陣地。不久後,明王朝軍事勢力南移,只據守長城一線,東勝右衛城便成為廢墟。東勝右衛城建立的時間並不很長,只是軍事性質的邊防城,因此也未留下很多的遺物。
勝州城址由於經過明代的改造和利用,打破了原來的整齊布局,城垣廢棄後地表看到了許多城牆遺蹟,加以漢代沙南縣城牆還有些斷斷續續的殘牆暴露地表,給人們的印象是建造過許多大小不等的城,於是被稱為十二連城,傳說是宋朝十二寡婦征西時建造的城。經過考古工作人員認真地勘察後,確定了每段城牆的興建年代,弄清了各時代城垣的基本情況。隋唐時代的勝州城,是一座橫長方形的城,在城內東部築有一條南北貫通的城牆,將全城分為東西城兩部分,形成一座帶有於城的州城。西城為市肆坊區,平面略呈方形,南北長1039米、東寬857米,在南牆中段設有城門,並加築有方形瓮城。在東牆的北半段上開設有東門,與東面的子城相通。西、北兩面城牆已經被改造利用,看不出有無門址。東城為官署和寺廟分布區域,城垣南北長1019米,東西寬225米,平面呈長條形,即其北牆向南收縮約20米,南牆與西街南牆呈一直線,東牆上開設有兩座城門,並加築有瓮城。城內可見有大型建築台基,出土有大量磚瓦等建築材料。全城周圍城牆總長4387米,形成一座規模較大的上等州城的城垣。
明代的東勝右衛城垣,是興建在隋唐城址的西北角上,打破了原有的城牆,向北面突出。城垣為東西並列的兩座小城。城牆原系土築,外表包磚,現僅存土築牆身。全城平面為橫長方形,中間築有一道南北牆,將全城分為東西兩座小城,在隔牆上開設有門,可以貫通。南北長約237米,東西寬約458米,外城牆上加築有馬面,兩馬面間距離80至90米,現僅存有東城東牆上的一座門址,加築有瓮城。
漢代的沙南縣城址已經看不出形制來了,只是在明代城垣的南面還可看出一點痕跡,約為橫長方形,南北長約165米,中間還有一個豁口,可能是東門址。南北兩牆僅存長約200餘米的一段。在隋唐時代就已經毀滅了原有布局,以致有人誤認為是隋唐勝州城內的子城。
隋王朝為了邊境的安寧,乘突厥內亂分裂之機,採取分化政策,扶植葉護可汗(處羅侯)之子染乾(號突利可汗),以牽制其他可汗的勢力。597年(開皇十七年)隋文帝以宗室女安義公主嫁給突利,給與優厚待遇,並封突利為意利彌豆珍啟民可汗(意為智健王)。這時安義公主已死,又以宗室女義成公主嫁給啟民可汗。隋王朝決定將河套北部闢為牧場,挖掘一條東西長約400里的壕塹,在壕塹以北至黃河以南的地帶劃歸突厥人遊牧。隋煬帝即位後,對啟民可汗仍然給予優厚待遇,並採取耀威的方式,誇耀自己的富強,顯示國家的威望。606年(大業二年)啟民可汗入朝,隋煬帝在洛陽招集全國樂人和散樂為他演奏。607年(大業三年)春,啟民可汗又入朝,看到盛大場面和精美的各種物品,非常羨慕。同年五月,隋煬帝決定由洛陽出發,北巡突厥牙帳。為了大量隨行人員交通方便,發動河北11郡內的青壯年,修築太行山裡的馳道。六月,煬帝在儀仗、車隊等大量隨行人員簇擁下,經太行山,出雁門,先在晉北高原因獵,然後沿黃河進入勝州榆林郡。啟民可汗和義成公主率領突厥部眾、吐谷渾、高昌等國的朝貢使者,還有契丹、奚、(雨羽日)各部族的首長,趕到勝州城勤見隋場帝。七月秋高氣爽,煬帝在勝州城東建立大帳,設宴招待啟民可汗及其部眾三千五百人。這個大御帳由將作大匠(官號)宇文愷設計製作,可容納數千人。帳外旌旗招展,儀衛森嚴,帳內設舞樂百戲,供飲宴者欣賞。啟民可覲汗前見隋場帝時,被列為上賓,位在諸部族和諸使節之上,在豪華歡樂的氣氛中享受盛宴。事後,煬帝又巡幸到啟民可汗的牙帳,大加賞賜。這種耀威顯富的奢侈行動,勞民傷財,只是符合隋場帝個人的心意。勝州城的名聲也隨著隋場帝北巡而張揚開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