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1 實驗室沿革及發展歷程
 本實驗室隸屬的動物學學科為河南省首批省級重點學科,199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權點,2005年獲得博士學位授權點(河南師範大學首批),同時還獲得了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動物學專業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權、淡水漁業專業農業推廣碩士專業碩士學位授權。本學科具有86年本科生培養、27年研究生培養歷史。開放實驗室依省部共建細胞分化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科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物科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動物生物學國家級教學團隊、再生生物學與肝組織工程"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河南省生物工程研究套用中心、河南省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動物學會、河南省細胞生物學學會等科研平台,同時,學科點還擁有河南省館藏標本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國家級數位化生物標本館以及各類教學、生產、實習基地等建設平台,為開放實驗室建設以及人才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 學術帶頭人及隊伍建設
實驗室負責人陳廣文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河南師範大學教務處處長,省部共建細胞分化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河南省動物學會理事長,中國動物學會理事,中國生態學會動物生態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模範教師、河南省優秀青年科技專家、首屆河南省教學名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重點項目子課題、省傑出青年基金、高校創新人才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等10餘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40多篇,等出版學術著作6部,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2項。
學術帶頭人徐存拴教授,1995年德國Bremen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現任河南師範大學分副校長、省部共建細胞分化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理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細胞生物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北京師範大學等博士生導師,動物學報、解剖學報等6個期刊的編委、河南省省管優秀專家、河南省細胞學會理事長、河南省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先後主持國家"973"前期研究專項、"973"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河南省高校創新人才基金等項目。
學術帶頭人常重傑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河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發表高質量論文30餘篇,部分文章分別被國際知名資料庫如NCBI等收錄。被聘為《遺傳學報》、《動物學報》、《中國水產科學》、《水生生物學報》等學術期刊的審稿人。是河南省傑出青年基金、河南省高校傑出科研人才創新工程等項目的獲得者。曾榮獲河南省優秀青年教師、河南省優秀青年科技專家等稱號。
學術帶頭人寧黔冀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河南省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河南省動物學會理事、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主持省部級以上項目8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在SCI及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
本實驗室31名在編科研人員和工作人員,分別畢業於國內外20個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其中教授占74.2%,獲國內外博士學位占64.5%,35歲以下占19.4%,36~45歲占64.5%,45歲以上占16.1%。 這支學術隊伍學歷層次高,學緣結構合理,年富力強,是一支"和諧、進取、拼博、向上"的科研隊伍。
3 研究方向及特色
(1)動物資源與保護生物學
河南地處中原,屬古北界和東洋界過渡地帶,形成南北方動物的通道,南北動物類型相互滲透,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區系成分複雜,這對研究動物區系的歷史形成、演變及其現代生態地理分布都具有獨特的價值。該方向的研究特色是把動物生態學理論和保護生物學研究相結合,採用現代生物學技術,發揮多學科研究優勢,以促進對動物資源的保護與持續利用。
(2)細胞分化調控
本研究方向重點開展了細胞分化調控的分子機理研究、生物活性物質的套用研究等研究工作,確定了9762種基因(其中5937種基因為新基因)與肝再生有關,獲得了符合臨床使用的新型白細胞介素-Ⅱ,此外,碳鏈酶活化因子和抑制因子、ADAM-f、P57、P90、腫瘤抗性蛋白等的功能和套用研究項目正在進行中。
(3)動物遺傳育種
本方向長期從事魚類性別決定與性別分化研究,在魚類性染色體、性別發育相關基因、環境因素對魚類性別發育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弄清這些基因在性別分化通路中的地位以及與這些基因表達調控相關的基因,並利用基因剔除和RNAi等技術分析它們在通路中的作用,將有可能勾畫出魚類性別決定和分化的基因調控圖,以徹底揭示其性別決定和性別分化的分子機制。
(4)動物生理生化
本方向以大鼠肝再生為模型,研究激素對肝再生的調節作用,通過確立激素的劑量與肝臟再生進程之間的關係,研究了雌激素、雄激素以及糖皮質激素對肝臟再生的影響;深入探討了與肝細胞增殖分化密切相關的鳥氨酸脫羧酶在完整肝臟和再生肝臟中酶活性的變化規律。
4 主要研究工作及進展
在淡水渦蟲研究方面,發現淡水多目渦蟲6新種,占世界種類的1/4,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國內淡水渦蟲研究和模式標本保藏中心;在淡水水母研究方面,我國已知的9種桃花水母中,本實驗室發現6種,同時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淡水水母的種間分類依據;在昆蟲資源研究方面,發現中國新記錄屬25個,中國新記錄種123個,河南新記錄種2077個;在肝再生研究方面,確定9762個基因與肝再生有關,製備了肝再生的基因晶片和蛋白質晶片。在動物遺傳育種研究方面,克隆了泥鰍等5種魚的珠蛋白基因,並在cDNA和基因組水平上進行了詳盡的研究;確定了羅非魚耐鹽相關基因微衛星標記的耐鹽基因型。在動物生理生化研究方面,成功建立了食管癌、肝癌、胃癌的實驗動物模型,對相關的生理生化指標進行了比較分析。通過對保幼激素及其拮抗物對甲殼動物生長發育的調控作用研究,發現了KK-42促生長的機理。
5 學術交流
為了了解當今科研發展新動態,開闊本研究人員的學術視野,啟迪創新思維,本實驗室在近5月期間,共邀請了包括韓國總統科技顧問在內的30多名國內外知名院士、專家、學者前來講學;同時,本實驗室相關老師還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選派多名青年骨幹和研究生出國開展合作研究。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