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地質作用

地質學把自然界中各種動力引起的岩石圈的物質組成、內部結構和構造及地表形態的等變化和發展的作用稱為動力地質作用,或簡稱為地質作用(geological process),把引起這些變化的各種自然動力稱為地質營力。
地質作用的能量來源比較複雜,一般認為地球以外的能量稱外來能量,而地球內部的能量稱為內生能量。外來能量主要是太陽輻射能和宇宙空間能。太陽輻射能引起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質循環運動。內生能量主要有地球的熱能、重力能及地球自轉和轉速變化的動能。內生能源可以促使岩石圈運動。
地質學中一般根據動力來源不同,將地質作用分為內動力地質作用和外動力地質作用兩種基本類型。但是許多地質作用並不僅僅是由所謂外來能量(外力)和內生能量(內力)引起的,而是各種內外力聯合起來作用的綜合結果。在地球中,岩石圈表面即地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界面。在這個界面的上下,地球的空間特徵和物質狀態有著非常顯著的差異:其上是大氣圈物質的存在和活動的主要範圍;其下則是岩石圈和軟流圈等。同時,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差異,對地表以上的地質作用可用直接觀察和測量的方式加以研究;對地表以下的部分只能用簡潔的方式進行研究。由此,我們可以用地表這個界面將地質作用分為地表的動力地質作用和岩石圈動力地質作用。凡發生於地表界面以上的地質作用及發生於極為接近於地表界面的岩石圈表層的動力地質作用,稱為地表動力地質作用(簡稱地表地質作用)。發生於地表界面以下岩石圈中的地質作用,稱為岩石圈動力地質作用(簡稱岩石圈地質作用)。
地表地質作用的程式一般是按照風化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硬結成岩作用這樣的順序進行的。
岩石圈動力地質作用是發生在岩石圈內,主要由內生能源引起的一系列地質作用,岩石圈動力地質作用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構造運動、岩漿作用以及變質作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