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勒東,A.

勃勒東,A.

勃勒東,A.法國作家。早年學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應徵入伍,在一個精神病院裡服役,接觸到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論,深受其影響。通過閱讀洛特雷亞蒙的詩集以及與詩人阿波利奈爾的交往,開始對文學發生興趣。1919年發表詩集《當鋪》,並與阿拉貢、蘇波合作創辦《文學》雜誌,從此畢生致力於文學事業。

正文

勃勒東,A. 勃勒東是法國超現實主義運動的主將。1919年達達主義的首倡者查拉從瑞士來到巴黎勃勒東等人曾參加查拉的達達運動。1921年勃勒東與蘇波合作,以“自動寫作法”寫出了超現實主義的著名作品《磁場》。1924年發表《超現實主義宣言》,正式成立超現實主義小組,與達達分道揚鑣。
超現實主義運動初期曾鼓吹文學“要為革命服務”,勃勒東因而於1927年參加法國共產黨。但他的根本思想傾向於無政府主義,強調藝術絕對自由,堅持“內心生活經驗不容外部的甚至馬克思主義的任何控制”。超現實主義派內部不久開始分裂,勃勒東也與法共決裂。1930年他發表了《超現實主義第二宣言》
超現實主義運動在20世紀20、30年代曾在法國文壇盛行一時,它的影響遠及法國國外。但由於其成員意見分歧,超現實主義者本身又不接受任何約束,因此運動不能持久,其成員紛紛離開超現實主義。到了30年代後期,超現主義已經名存實亡,只剩下勃勒東一人始終堅持超現實主義立場。1942年他發表超現實主義的第三次宣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勃勒東入伍參戰。法國潰敗後,他出走美國,繼續進行超現實主義活動,主編《3V》月刊(1942~1944),舉辦國際展覽。1946年回到法國,繼續超現實主義活動,直至1966年去世。
勃勒東的著作(包括與人合著的)共有20多種,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評論文集,除超現實主義三次宣言外,尚有《黑色幽默文選》(1940)、《論超現實主義繪畫》(1946)等;第二部分是詩集,重要的有《白髮左輪槍》(1932)、《傅立葉頌詩》(1948)等;最後一部分是敘事體散文,大部分作品為夾敘夾議之作,作品有一定故事情節,但和一般的小說不同,絕大部分的篇幅為議論或抒情散文。重要的作品有《娜佳》(1928)、《連通器》(1932)、《狂愛》(1937)和《秘方17》(1945)等,代表作是《娜佳》。他的詩作或敘述文都貫徹了他對超現實主義藝術的主張。他認為詩的使命在於解脫由於夢幻與行動不可彌補的分裂所造成的使人壓抑的精神狀態,藝術的任務是挖掘和解放被理性、傳統、習慣勢力所壓制的意識和感情。他的作品著重表現個人或小組集體在超現實主義運動中的經驗,用形象表達各種清醒意識與朦朧的慾念或夢幻交織的狀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