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領土變遷

加拿大不斷創立新的省份和地區,數十年間由英國殖民地演進成為獨立國家。 加拿大自治領成為英屬北美的一部份之前,由新法蘭西的加拿大和阿卡迪亞組成,因法國屢次戰敗而割讓予大不列顛和後來的英國。 加拿大只有在和紐芬蘭自治領關於拉布拉多的紛爭中明顯喪失領土,而紐芬蘭後來成為加拿大第十個省份。

加拿大領土變遷自1867年7月1日開始。英屬北美的三個殖民地經過聯邦化,統一成為聯邦制的加拿大自治領,最初的其中一個殖民地一分為兩省份,後來又有三個殖民地加入聯邦。加拿大不斷創立新的省份和地區,數十年間由英國殖民地演進成為獨立國家。
加拿大自治領成為英屬北美的一部份之前,由新法蘭西的加拿大和阿卡迪亞組成,因法國屢次戰敗而割讓予大不列顛和後來的英國。當地仍保留法國的文化影響,法語通用於加拿大最早的幾個省份,而且是加拿大兩種官方語言之一。
英格蘭的哈德遜灣公司,於加拿大中部廣寬土地擁有王家壟斷貿易權,最早定居於該區域。西北公司後來進入該區域的一大部份地方,兩間公司的競爭最終使它們合併。新西班牙和俄屬北美於1793年和1825年前,分別聲稱擁有西部的一大片土地(英國稱為哥倫比亞區,後來成為不列顛哥倫比亞殖民地),並且與美國聲稱的俄勒岡區重疊,直至1846年英美簽訂《俄勒岡條約》,邊界才從洛磯山脈沿著北緯49度線延伸至大平洋。
加拿大自成立以來,國土曾七次變更,並且由聯邦化時的四省增加至現時的十省和三地區。加拿大只有在和紐芬蘭自治領關於拉布拉多的紛爭中明顯喪失領土,而紐芬蘭後來成為加拿大第十個省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