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諡號儀

屆日舉行禮儀,奉獻冊、寶。 進冊、寶後, 進冊、寶後,

禮制名。中國古代帝後死後追封諡號的儀制。清代列為吉禮。凡上尊謚廟號,應祗告郊廟、社稷。屆日舉行禮儀,奉獻冊、寶。其儀為:皇帝素服,御太和門閱冊、寶,大學士將冊、寶置於彩亭,導以御仗,抬至壽皇殿,行獻冊、寶之儀。進冊、寶後, 宣冊、寶訖, 行三跪九叩禮,並致祭。凡冊、寶分三種, 絹冊、寶, 隨祝、帛送燎焚之;香冊、寶,獻几筵後於帝後入葬時隨之入墓;玉冊、寶,定於吉日藏之太廟。其規格: 玉冊長八寸八分,廣三寸九分,十頁,面及底二頁,鐫升降龍。玉寶方四寸二分,厚一寸五分,紐高二寸七分,長四寸二分,廣三寸五分。進冊、寶後, 翼日頒詔全國。乾隆四十七年(1782) 定製,帝後謚廟,均另備冊、寶一份,送盛京收貯。凡帝後諡號歷朝可予加字,每加字可六字、四字或兩字。加謚之禮亦同。嘉慶四年(1799) 定製,凡列聖尊謚加到二十四字,列後尊謚加到十六字,不複議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