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靖宇[東省東平縣州城鎮歷史人物]

劉靖宇(1878—1947),州城小東門裡人,《民國縣誌》編纂者。 善書法、工繪畫。劉靖宇(1917~1974) 原名張西厚,山東省章丘市明水鎮杲家坡人。擔任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參贊、外交部蘇聯東歐司專員、副司長、代司長等職。

基本信息

1.山東省東平縣州城鎮劉靖宇

劉靖宇(1878—1947),名慶余,字蔭樓號靖宇,筆名碧螺山人,州城小東門裡人,《民國縣誌》編纂者。
劉系1903年(清光緒癸卯)舉人,與知名人士侯延爽、鄭吉成、劉慶長(字方元)等人過從甚密。辛亥革命後,本來可以憑揀選知縣的資格去從政的,但他投筆從戎,去南方廣東參加了革命軍,幾年之後,見軍閥混戰,內亂不己,毅然攜麥氏夫人回到家鄉東平,隱居務農。
劉天資聰敏,自幼就有辯才,十幾歲時和同齡人交談,都駁不倒他,被譽為“神童”。十八歲時,他爺爺死了。讓他執筆寫報表的哀啟,很受同代人的讚賞。因為在那個時代要求很嚴,什麼格式、語言、稱謂、落款都很有講究,只要人們挑不出毛病來,就很不容易了。他曾任學堂的教員,每隔十天為學員修改一次作文,叫做“閱課”,所寫批語精當雋永,很受學員推崇,他寫的示範文章,有篇題目叫做“武侯自比管樂論”的,大意是對諸葛亮很崇拜,他沒能統一中國,不是本事不行,而是天時、地利的制約。這個論點,在當時很有新意,可以算做“詞從己出”,善於獨立思考的。
劉才氣很高,善書法、工繪畫。89年版《東平縣誌?文化編》載有他的書法作品(488頁),他畫的竹子、蘭草,都享有盛名,人們回憶說他寫的中堂,一幅能賣到三、四千大洋(銀元)一個斗方,也相當珍貴,十分搶手。
1936年,東平縣縣長張志熙主修縣誌,請時年58歲的劉為卷首撰序,並任總編纂。結果由東平天成印刷局鉛印出版,六冊十七卷,40餘萬字。該志有對舊志的潤色,續行,編纂,也有多方面的新修和改寫,且對舊志進行校核。改正了部分訛誤,堪稱“新舊合望”,頗具特色的高質量志書。
劉舉人為人率直、正義、勇敢、嫉惡如仇,傳說日偽侵占州城的後期(1942年),連年水旱災害嚴重,人民流離失所,聊城地區的大批難民流入相對災輕的東平城。當時任商會會長的一些人,在日偽授意下,為收買人心,粉飾太平成立了“救災委員會”,以賑濟災民為由,大量收斂民財,後來說是善後,慶功,在城隍廟組織唱戲,請德高望重的劉舉人書寫戲台上的環聯。他本來就對此不滿,便不推託,提筆寫道“慷他人之慨,逞何好漢,掏自己腰包,才算英雄”,橫幅“黑暗一觀”。

2.山東省章丘市明水鎮劉靖宇

劉靖宇(1917~1974) 原名張西厚,山東省章丘市明水鎮杲家坡人。1937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直南特委四支隊參謀長、冀南三分區政治部副主任、文城縣委書記、冀南一地委組織部長、五地委宣傳部長、大連市西崗區委書記、旅順市委書記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擔任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館參贊、外交部蘇聯東歐司專員、副司長、代司長等職,“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含冤逝世。

中國書畫家協會浙江省會員名單一

中國書畫家協會草創於1965年,成立於1990年初,總部設在北京,主要辦事機構設在廣州。協會設有常務委員會、顧問委員會、理事會、評審委員會、事業拓展部、培訓中心和《書畫家報》、《書畫家》雜誌、中國書畫藝術大學(籌)、金才文化藝術中心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