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遇陽

劉遇陽

劉遇陽 字 海璧,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曾經是高級職業經理人,有過多家大型企業戰略規劃和經營管理經歷,九年的管理生涯,鑄就了他永不言敗的剛毅性格,不向命運屈服的堅強意志,讓他領悟到了人生該如何取捨。

個人簡介

劉遇陽字海璧壁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曾經是高級職業經理人,有過多家大型企業戰略規劃和經營管理經歷。九年的管理生涯,鑄就了他永不言敗的剛毅性格,不向命運屈服的堅強意志,讓他領悟到了人生該如何取捨。

中國經濟管理大學MBA

獲獎獲獎
國際註冊企業管理高級培訓師
曲阜禮樂文化促進會副理事長
孔子文化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中華國禮聯盟副主席
禮孝文化傳承者、踐行者首席培訓導師
《禮孝智慧》親職教育大系統發起人
《家道家風》連結幸福工程創建人
中國講“禮”第一人
北京彌凡文化教育集團董事、執行總裁
2015年度中華講師風雲榜“中國百強講師”
2016年度中華講師風雲榜“中國百強講師”

代表作品

《南歌子》-培訓感懷
數載西席路,
桃李撒天涯。
好男兒志在四方,
金戈鐵馬,
何必總眷家。
心有磐石志,
定開一樹花。
英傑足跡遍華夏,
鞠躬盡瘁,
育人為中華。

《憶江南》-雁南歸

秋漸涼,歸雁向南方。欲在京城把業揚,縱然折翅又何妨?風雨作瓊漿!

《七律》-為政

兩袖清風敬蒼天,
一身正氣立人間,
千秋功業恆盛世,
萬古流芳美名傳。

《禮樂文化》

禮樂文化禮樂文化

什麼是禮樂
禮者,天地之序也!樂者,天地之和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即禮與天地間有著同樣的秩序,樂與天地間有著自然的和諧。因為有了和諧,萬物才能化育生長;因為有了秩序,萬物才能顯現出差別。禮樂皆得,謂之有德!禮是德之根本,樂是德之光華,德即人性之端。端者正也!禮是德之根本,就是說禮是德的本源,是根基,是最重要的、起決定性作用的。樂是德之光華,說的是樂讓德有了更高的精神價值,德是道的具體實例,讓道有更加完美的體現。
禮樂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畢生夙願,他所提出的“仁”,具有人道主義的性質;主張“禮”,讓社會規範有秩序。維護周禮也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重要部分。提倡“樂”,讓社會和諧有愛。儒家文化後來發展成為中國古代的正統文化。
什麼要學禮樂
因為古時士人、君子、賢人以禮樂作為安身立命的根本,知禮達樂也是做正人君子的重要條件之一,就是作為君子片刻都不能離開禮和樂。人們把學習禮和樂作為安身立命的基礎。禮用以端正外表,樂用以端正內心。研究運用樂的作用來進行道德修養,那么人就會平易近人、正直、慈愛、誠信之心就會油然而生。有了平易、正直、慈愛和誠信之心,人就會感到快樂,人一快樂就會身心安寧,身心安寧就會德行長久,德行長久就能達到“道”的境界。達到道的境界就會與天地共存,就是不朽的意思。運用禮的作用是為了端正儀表舉止的,禮樂都具備舉止就會莊重恭敬,有了莊重恭敬之心自然就會有威嚴。樂是影響人的內心世界的,禮是端正人的儀表舉止的。樂使人的內心極其平和,禮使人的外在極其謙虛恭敬。一個人的內心平和而外表恭順,那么人們看到這樣的神採氣色就不會同他有紛爭了。
所以,一個人德性的光輝萌動於內心,而內心煥發出道德的光輝,人們就沒有不聽命於他的;一個人行為的準則表現在外在,也就是說人的恭敬態度才能表現出境界禮的原則,人們就沒有不順從他的。懂得了禮和樂的道理,再把它們付諸於行動,天下就沒有困難的事情了。
因為禮樂文化是中華文化之善根,人類文化之樂果。人的善念需要禮樂文化來引導,人想獲得快樂的結果,需要禮樂文化來推動。所以個人需要禮樂以修身,環境需要禮樂以添彩,家庭需要禮樂以和諧,社會需要禮樂以大同,文化需要禮樂以升華,身心需要禮樂以圓融,一切的事物都需要禮樂來貫通。
學習禮樂文化就是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還要明辨,善於明辨是非,善於決斷選擇。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這才是禮樂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禮樂文化是古聖先賢從學習和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表達一切正能量規律的文化系統,能夠促使人類走向序化的文化規律,命名為“禮的文化”;把促進人類走向融和的文化規律,命名為“樂的文化”。孔子創建了以“禮樂仁義”為核心的儒學文化體系,後來儒學文化引領人類走向了以人為本的文明時代。禮主秩序,樂主融和。樂記告訴我們禮樂一時一刻也不能離開人們的身心,學習運用樂來進行道德修養,又要通過樂感化人的心靈。
禮樂文化的宗旨是“知禮達樂得樂果,孝善守信致中和”。意思是只有通過學習懂得了禮的真正含義,才能達到樂的融洽和諧,最終獲得美好愉悅的人生結果;而善良奉養親人的言行和誠實信守承諾的做法,這樣人的道德修養才能達到不偏不倚、不卑不亢的中和境界。

座右銘

海納百川懷容天下,
璧琢成璽貴貫古今。

人生格言

只有不斷的超越夢想,
才能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人生目標

打造符合中國國情的文化教育模式,為中國培養一批高素質、高標準、懂德禮、有愛心、有格局、具有蜂人思維的健康文化教育團隊。

與成龍合影與成龍合影
與姚雪松合影與姚雪松合影
於月仙合影於月仙合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