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買利

劉買利

男,1958年12月生。理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7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1999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0年任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03年任主任。2003年10月任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副所長。2007年11月起任所長。2006年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是國家“蛋白質科學”重大研究計畫“蛋白質結構的核磁共振測定新技術與新方法的研究”首席科學家。

劉買利(1958年12月-)
博士、研究院。現任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所長。
1978年9月進入西北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學習,1982年7月畢業於,獲理學學士學位;
1996年9月英國倫敦大學Birkbeck學院獲理學博士學位;
1982年8月至1993年9月在西北大學分析測試研究中心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教授;
1993年9月至1996年9月在英國倫敦大學Birkbeck學院化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
1996年10月起在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做博士後;
1998年5月博士後出站留所工作,同時被聘任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97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
1999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2000年任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2003年任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3年10月任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副所長。
2007年11月起任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所長。
現擔任《波譜學雜誌》主編、《ChineseJChemistry》編輯,中國物理學會理事、波譜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從事NMR理論及實驗方法的研究。建立了最高量子波譜法(MAXY),用於複雜體系NMR譜的編輯、選擇性檢測和量子計算;建立的雙重多自旋迴波方法(DMSE,MQ-DOSY)能夠有效抑制熱對流和背景梯度場的影響,同時準確測定生理溫度下生物分子的擴散係數,以研究生物分子間的相互作用;發展了高效(>106)和快速(<5ms)抑制水峰的方法(W5)和獲取水下共振峰的方法(recur),已被主要NMR廠商(Bruker,Varian)作為標準方法提供給用戶,普遍用於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的測定以及藥物與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建立了藥物與蛋白質弱相互作用和競爭結合的NMR分析模型。94年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3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6年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是國家“蛋白質科學”重大研究計畫“蛋白質結構的核磁共振測定新技術與新方法的研究”首席科學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