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誠年表

劉誠年表

劉誠年表是由當代著名詩人、作家、批評家、第三極文學運動首倡人劉誠所著的一部文獻。

基本信息

簡介

劉誠(1956—):當代著名詩人、作家、批評家、第三極文學運動首倡人

1956年8月7日生於陝西省洋縣酉水鎮雍家坪村。父劉榮漢、母張秀珍系農民。祖父劉德明,系高祖劉成烈身下第二子,自幼飽讀詩書,是當地有名的教書先生,藏書甚豐。受祖父薰染,完成了文學啟蒙。

1961-1964年,在本村初級國小讀書,取名劉樹之。由於二年級沒有同學,越級升入三年級。

1964年夏,大雨,在父親和老師周九榮的陪護下到酉水參加升學考試。秋,升入酉水高級國小,成為文藝隊核心成員。從外公家意外得到一本繁體字、豎排版的《水滸傳》(下),對閱讀產生極大興趣,從此一發而不可收,讀到當時能夠到手的一大批中國現當代長篇小說。

1969年冬,以優異成績從酉水初級中學畢業。畢業前夕,作為酉水區文藝隊正式成員參與洋縣規模空前的全縣文藝調演,因長於歌唱,在舞台表現突出,被縣劇團領導看中,欲正式招入劇團,為此曾三上縣城,寫自傳、填表格、作體檢,後因家庭對演藝職業有成見而被迫放棄。

1971年春,以優異成績升入槐樹關高級中學。繼續熱衷於文學閱讀和文藝活動,創辦油印文學小報,學業繼續保持領先。次年夏,祖父劉德明逝世,享年73歲。出席洋縣文藝創作會,見到由省城下放洋縣的專業作家周競,對文學創作發生興趣;隨後由於同級校友翟天明參軍,臨別贈送一冊賀敬之詩集《放歌集》,開始對詩歌產生特殊興趣。

1973年冬從槐樹關高級中學畢業,次年正月起被洋縣縣委抽調參加該縣聲勢浩大的農村基層整組工作,先後在槐樹關公社石門村、酉水區運輸隊、良心公社楊台村、站房公社黃台村灘背梁組、秧田公社周家坎村住隊,廣泛接觸到中國基層社會,並模仿賀敬之詩風寫下一批長詩習作,受到洋縣文化館周競、漢中地區民眾藝術館王寅明等先生肯定,擇優在地縣文藝刊物發表。

1976年起,在漢中師範學院(即今陝西理工學院)中文系讀書,系統閱讀了一大批中外經典文學作品。開始多種文學嘗試,期間寫過長詩、詩劇和文學評論,開始以“劉歌”為筆名在地方報刊發表習作。畢業後,赴漢中北三十里地的褒河鎮,在陝西工學院附中任教。

1980年起開始詩歌創作。褒河一帶,高山兀立,道路筆直,大河奔流,風光旖旎;附近又有石門天險,是一條著名古道的出口,同時又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美女褒姒的故里。且正值思想解放的洪期,新觀念新提法層出無窮,一個嶄新的時代正在到來。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心境,對寫作非常有利。數易其稿,完成長詩《獨對永恆》。

1981年,受朦朧詩影響轉入短詩寫作,寫出第一批具有一定獨創性的詩歌作品。

1982年,完成長詩《蔑視頌》。6月,詩歌處女作《褒河》《晴雪》《油菜花》在《詩刊》發表,收到詩人鄒荻帆和王雁生二位先生親筆來信。年底,應詩人王雁約編定詩集《就建築問題答F》,得到高度評價,後因王雁突然病故而被迫擱置。

1983年起投身第三代詩歌運動,與一批漢中青年詩人創建詩社,油印詩歌民刊;並與西安、鹹陽等地民間詩歌社團建立密切聯繫。次年正月17日,在槐樹關鎮與王玉菁女士一見鍾情。

1984年,創作一生中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長詩作品《走向人群》,完成初稿。

1985年正月6日,在老家舉行婚禮,婚後妻隨遷陝西工學院。是年夏,在中央電視台熱播的電視連續劇《新星》主題音樂聲中,對《走向人群》進行了一次重大擴充和修訂。

1986年11月,出版詩集《走向人群》。天津南開大學文學和藝術博士生導師、國際知名藝術家范曾先生來信稱:“你的詩寫得實在好!奇崛瑰麗,而又崢嶸確犖。我想,唐之李賀、宋之吳文英,或可伯仲。總之,十分欣賞——激賞。”

1987年10月赴海南求職,由於海南建省引發“十萬人才過海峽”而遇挫,藉機繞道遊歷南方諸省。次年10月,考取國家律師資格,同年起因對詩歌事業極度失望怨恨而中斷文學活動。

1989年3月,妻王玉菁正式參加工作。由於海南求職事已廣為人知,遂在陝西工學院陷入去留兩難境地。稍後妻在漢中地區醫院順利分娩,產一男孩,取名劉知己。

1990年3月調漢中市區某單位供職,次年冬被臨時抽調在寧強偏遠山區參加社教。人生的敗局全面呈現,情緒陷入最低潮,於是重又回到文學,寫下自擱筆以來的第一篇長詩形式的“日記”後幾經修改成《四十而吟》。1992年冬因公務赴渭南,得以游禹門登華山。站在華山西峰,關中平原歷歷盡在望中,渭河像一條修長的蛾眉在大地彎曲:此即為外公和父母親一再提到的“山外”,可外公終生未能到達;而父母奮鬥一生,除1994年新疆之行外,再沒有走出過秦嶺山地。

1995年4月父親亡故,享年66歲。長詩《水的刻畫》、《黃豆》、短篇小說《農婦》、《政治課》及數十篇散文隨筆,陸續在《袞雪》、《農村青年》、《青春》、《中國婦女報》發表。

1997年6月,系列長詩《命運·九歌》中之長詩《勞動者》等五首詩以《劉歌詩五首》為題在《詩神》雜誌品牌欄目“詩歌一頻道”頭條推出,後被《詩選刊》2000年3月號選載。11月,因公務到北京,游八達嶺長城等名勝,走訪《詩刊》、《人民文學》和《農村青年》雜誌社,與葉延濱、丁國成、李軍等詩人作家簡短交談。

1998年3月,遊歷甘肅、新疆。5月,母親病逝,享年68歲,臘月16日歸葬祖陵。系列長詩《命運·九歌》中之長詩《嚮往清白》在《袞雪》雜誌發表。9月,散文《回到冬天》在《散文》發表,後與長詩《勞動者》一併入選《漢中文學五十年》(太白文藝出版社)。

1999年,散文《蒼茫人獨立》、《洪水筆記》相繼在《散文》雜誌發表。隨筆《理解小人》獲安泰杯中華散文大賽特等獎;《銘文二章》獲漢中世紀大鐘銘文全國徵集三等獎(一等獎空缺)。

2000年,系列長詩《命運·九歌》定型。這部集二十年心血傾情打造的長詩力作,後來通過多種方式得到傳播,受到論者高度評價,被認為是第三代英雄寫作詩派的代表性作品。短詩《車過褒河》、《在旅途》在《詩選刊》雜誌2000年5月號發表。

2001年,系列長詩《命運·九歌》選章《水——海神的馬群:漲潮》在《詩刊》發表;《劉誠抒情詩四首》在《延河》發表;詩論《在時尚的另一邊》在《農村青年》發表。

2002年,二十年詩歌結集《憤怒》和散文集《在命運里旅行》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余迅、榮光啟、丁友星等相繼撰文給予高度評價;接受電視記者徐艷專訪,專題片以《憤怒其實只是歡樂的代稱——訪先鋒詩人劉誠》為題,分上下兩集在漢中有線台播放,文學腳本收入個人詩集《詞語的暴動》(國際文化出版公司)。6月9日,佛坪縣遭百年不遇水災,應政府有關部門約請造訪災區,創作長詩《拯救家園》,被漢中市歌舞劇團作為開場節目搬上舞台,受到社會各界好評。《憤怒》中的5首詩入選2002年9月號《詩選刊》。

2002年7月開始躋身網路詩界,陸續發表400行自傳體長詩《無地自容》及百餘首詩歌新作,被稱為“網路詩界的一匹黑馬”。11月,在網上首發長篇詩論《三足鼎立的中國當代詩壇》,激起軒然大波。該文後被《回歸詩刊》五期頭條刊登。旅加詩人野航詩學專論《劉誠:寫給多或者大的讚美詩》在網路首發,後為《中外詩歌研究》、《袞雪》雜誌轉載。長詩《命運·勞動者》入選《中國詩選》(《詩選刊》雜誌社主編)。12月,調漢中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供職。

2003年5月,《劉歌詩十三首》(《我與先鋒調情》《沒有上半身的人在原野上奔跑》《一個嘔吐的人中途下車》《網上過路的詩人》《詩人們相互溫暖》《建議一個做官的人回到黑暗》《牛群在黑夜到來之前同時渡河》《工作著是痛苦的》《過漢中以東田野》《漢中以西沒有一片完整原野》《暮色里的村莊就要點燈》《一個想要不朽的人》)在《詩選刊》發表;詩3首在《詩刊》發表,散文《回到冬天》被央視配樂選播。詩歌入選《中國網路詩人100家》(紐約,一行詩社)。“羊年大字報”系列詩學雜感在網路陸續首發,其中《選擇弱者一邊》,被稱為新時期“獨立意志知識分子宣言”。同年,獲上海詩歌報網站“本月詩人”推薦和“2002年度十大榮譽詩人”稱號;在人面魚、多春魚等發起的網路民主推選活動中,以《選擇弱者一邊》等詩學雜感,獲“中國十大最受歡迎網路批評家”稱號。9月,應邀為漢中市抗非典大型文藝晚會創作配樂舞朗誦詩《歷史把你們記住》。

2004年,攜家人經武漢至九江,長驅數千公里,先後遊歷廬山、黃山、杭州、上海、南京,飽覽江南勝景。《劉歌詩十四首》(包括:《傾斜》《兩手空空》《居住在黑暗裡的事物》《過漢中以東磚廠》《誰重新發現了現實的美麗》《爛下去》《玻璃》《寫給多或者大的讚美詩》《鹽支持骨頭也支持詩歌》《巨大的的渺小的都住在霧裡》《在一個深冬的早晨有光從霧中穿過》《選擇弱者一邊》《在漢中的一夜》《回憶有一棵青岡樹站立的秋天》)在《詩選刊》發表,詩學專論《一個內心幸福的人在黃昏的低語——論詩人小海》在《中外詩歌研究》發表,大型懷舊系列散文《私人事件》在《散文》雜誌陸續發表,為《作家文摘》選載。詩歌分別入選《2003年詩歌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中國最佳詩歌》(遼寧人民出版社)、《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3年詩歌》(春風文藝出版社)。10月,長篇詩論《後現代主義神話的終結——2004’中國詩界神性寫作構想》在網路首發,引起強烈反響。榮光啟博士詩學專論《向著本源的穿行與返回——論詩人劉誠》在網路發表。應邀創作大型配樂舞朗誦詩《托起天堂的形體》、《神州有清風吹過》赴省匯報演出獲創作獎。

2004年9月,紀實與訪談《時代前沿》(第1輯)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10月,詩歌新作集《詞語的暴動》、詩學論文集《先鋒的幻想》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這套專著旗幟鮮明地提出了神性寫作概念,並把神性寫作與“第三極”聯繫起來,被認為是第三極文學運動及“神性寫作”詩派在理論和創作上的奠基之作。

2005年1月,出席陝西省第四屆文代會,是日大雪,丈八溝陝西國賓館銀裝素裹,盡享雪原美景。2月,《袞雪》雜誌以《投向詩歌亂世的一道炫目亮光》為題,組織“劉誠新著《詞語的暴動》《先鋒的幻想》《時代前沿》筆談”。4月,訪問安康漢陰三沈紀念館、四川劍門天險、昭化古城和巴中紅四方面軍紀念館。5月,詩7首在《延河》雜誌發表,《詞語的暴動》中的十首詩(包括《槐樹關》《從槐樹關以南眺望漢江》《隔著杉樹林眺望漢水南岸》《在陝南密林解板》《在高川的一夜》《兩河》《馬面山》《吹風》《馬年·積雨雲》《雨中》)以《劉誠詩選》為題入選2005年5月號《詩選刊》雜誌。短詩《豹》入選《現場——網路先鋒詩歌風暴》(江蘇文藝出版社)。董輯詩學專論《寂寞而自由的熔岩熱流——簡評劉誠詩歌》發表,該文被《安康文學》和《陝西文學界》轉載。《一個人經過那邊的街區》《鐵器在世界的遭遇》《鏡像》《黃昏》《名單》《詩歌多得要命》等8首以《劉歌詩歌及隨談》為題入選《詩選刊》2005年11、12月號合刊“年代詩歌大展”特大號。完成中篇小說《大宅入夢》,並在新浪和天涯社區首發。8月,停用原筆名“劉歌”,改名“劉誠”。11月7日,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2005年6月,詩11首(包括:《河流的子孫》《越來越快》《巨大的和渺小的都住在霧裡》《豹》《一個詩人暫時離開漢中》《蝕》《在鐘聲里》《杜甫》《托馬期·特朗斯特羅姆》《米勒·拾穗》《米勒·月光下的牧羊女》)以《河流的子孫》為題在《詩刊》發表,同時配發創作談《讓詩寫指向存在——我的詩歌觀》和小海所寫的短評《獨立和自由的寫作》,成為《詩刊》名牌欄目“每月詩星”推薦詩人。

2006年8月26日,創立第三極作家群落和第三極詩歌論壇,發起第三極文學運動。10月,《第三極文學運動宣言》發表。倡導神性寫作,抵制獸性寫作,強調文學成為參與時代精神重建的正面力量;並積極參與詩歌論爭,將神性寫作向前猛烈推進,力圖以詩歌為龍頭,涵蓋小說、散文和文學批評的廣闊領域,使之成為中國當代文學中最具建設性、包容性和生長性的泛文學流派。組詩《越來越快》(包括《越來越快》《巨大的和渺小的都住在霧裡》《豹》《一個詩人暫時離開漢中》《蝕》《在鐘聲里》等6首)入選吳海歌主編大型經典長詩選集《1999-2005中國新詩金碟回放》(青海人民出版社)。紀實文學作品《黎坪瑰寶》獲“旅遊杯”徵文一等獎。多篇重磅詩學論文在網路首發,產生強烈反響。結識貴州詩人南鷗,此後南鷗、十品加盟第三極。11月,詩學論文《中間代:第三代後院的詩歌譁變》在《詩歌月刊》(下半月)發表。12月,《詩界造神術:詩人這樣惡搞大眾》在《出版廣角》發表。中篇小說《傍晚運水的婦女》定稿,並在新浪和天涯社區首發。

2006年6月,紀實與訪談《時代前沿》(第2輯)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

2007年,創辦大型文學刊物《第三極》。5月,《第三極》創刊號攜89位中青年實力詩人力作面世,發刊詞《文學應當為時代提供希望》為《詩歌月刊》(下半月)轉載。《劉誠訪談錄:重返天堂之門———從神性寫作到第三極文學運動》(訪談主持白鴉)在網路首發。詩歌《越來越快》入選大型紀念文集《<詩刊>50周年詩選》(全二冊)。文學演講《關於文學的三個觀點》在《出版廣角》發表。詩評《評毛翰的詩<天籟如斯>》在《中外詩歌研究》發表。9月,長篇詩論《後現代主義神話的終結——2004’中國詩界神性寫作構想》、大型組詩《傍晚穿過魔界》(選22)入選大型經典文獻《神性寫作》,並應邀出任該書編委。稍後,《第三極文學運動宣言》(劉誠執筆)、以及組詩《有斧揮過》(12首)入選《中國當代漢詩年鑑》(南鷗主編)。同月,出席陝西省第五屆作協會員代表大會。10月,詩學隨筆《詩歌與道德》在《出版廣角》發表。與陝西理工學院共同策劃舉辦第三極文學運動“極地之光”金秋詩歌朗誦會,多名第三極成員與會,300餘名青年學子熱情參與,一大批第三極代表詩人的代表作被朗誦,現場動感火爆;多家新聞媒體進行了專題報導,王麗為朗誦會撰寫的綜述《追慕漢唐雄風,歌詠神性詩章,極地之光金秋詩歌朗誦會在陝西理工學院隆重舉行》在《詩歌月刊》(下半月)2007年9-10月合刊特大號登載。12月,陝西三秦廣播電視報(漢中版)在頭版頭條以“本報獨家專訪——劉誠:以‘神性寫作’拯救中國詩歌”(記者:楊柳影)為題,用近兩個整版的篇幅推介第三極文學運動,同時配發劉誠、南鷗、十品、安琪、施瑋、古島、趙栩等部分第三極代表詩人照片。《詩歌月刊》(下半月)2007年12月號發表《劉誠詩七首》。同月,以文學創作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影響,入載陝西理工學院優秀校友風采錄。

2007年12月,四部個人文學專著納入《第三極文學典藏》(第1輯),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陸續出版。分別是:長詩《命運·九歌》(單行本)、詩論集《絕對的力量——劉誠部落格二年》、小說集《傍晚運水的婦女》、紀實與訪談《時代前沿》(第3輯)。最新詩集《至尊》待出版。

2008年元月,大型文學刊物《第三極》(第2卷·神性寫作詩學理論專號)編輯工作啟動。

2008年2月,《命運·九歌》片斷——長詩名作《勞動者》入選《中國詩典1978—2008》(時代文藝出版社);完成詩學專論《追尋失落的美和王位——南鷗創作與第三極文學運動》。

2008年3月,《劉誠詩選》(22首)入編漂泊客創意獨立編選的大型網路電子詩歌總集《1917—2008中國現代新詩權威彙編》。原載《第三極》創刊號的大型組詩《傍晚穿過過界》選章《魔鬼追趕魔鬼》、《魔鬼追趕魔鬼之二》、《蹲在路口獨自吃煙的魔鬼》入選《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7年詩歌卷》(張清華主編,春風文藝出版社),第三極多名代表詩人力作同時入選。

2008年3月,雲南詩人于堅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激起眾怒。據題為《于堅的魯迅文學獎是騙來的?詩人們要求摘下“魯獎”桂冠》(由網友華夏於2008年3月11日在一刀中文網發表)的署名文章介紹,早在2007年10月8日魯迅獎評審期間,雲南作家項兆斌就向全國作協和作協領導書面反映于堅咒罵魯迅,評獎結果公布後,87歲高齡的《華夏詩報》總編野曼致電一刀中文網,對於堅獲魯迅文學獎表示質疑,署名曉黎的文章《于堅謾罵魯迅已真相大白》以確鑿證據披露了于堅攻擊魯迅的諸多事實。訊息傳來,立即致信中國作家協會奮起聲援。公開信稱:“自魯迅文學獎評獎委員會把魯迅文學獎(詩歌獎)頒發給雲南詩人于堅以來,詩歌界的強烈質疑從來就沒有停息,反對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我們認為,這些質疑和反對是有道理的。在詩歌界,誰都知道于堅是以起勁地反魯迅、惡毒地咒罵魯迅起家的。于堅是中國詩歌界臭名昭著的色情詩派——下半身詩派的老祖宗和最起勁的吹鼓手,中國詩歌的日常化、低俗化、色情化、垃圾化就是從這個名叫于堅的詩歌寫作者開始的。以于堅為首的獸性寫作勢力,以黑幫的方法組織幫派,仗著幫派勢力強大和少數批評家的無恥吹捧,歷經近二十年畸形發展,已成為為害中國詩歌最烈、持續時間最長、惡劣影響至深且巨的中國當代詩歌之癌。這樣的詩人惡毒咒罵魯迅是必然的,不咒罵那才叫怪。將以‘魯迅’命名的全國詩歌最高獎頒發給這樣無論人品、還是詩品都沒有多少地方值得稱道的詩人,是對魯迅和詩歌的雙重侮辱,是登鼻子上臉,在全世界面前朝死去的魯迅潑屎潑尿。”“魯迅文學獎評審會背離魯迅先生最熱烈地熱愛著所是、最激烈地痛恨著所非、與歷史上一切腐朽黑暗勢力決不合作、不共戴天的強烈社會批判精神和中國政府設立魯迅文學獎的根本宗旨,在眾目睽睽之下將詩歌獎頒發給於堅這樣渺小和醜陋的獸性寫作詩人,表現出對魯迅先生和當代詩歌進程的極其可笑的無知。”認為魯迅文學獎是繼茅盾文學獎之後,由中國政府設立、由中國作家協會承辦、以魯迅英名命名的中國文學最高獎,對中國當代詩歌和文學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魯迅文學獎頒發給什麼人、什麼作品,是舉世矚目的大是大非,天下詩人都有權過問和監督,呼籲中國作家協會“履行神聖職責、糾正錯誤,從獸性寫作代表詩人于堅頭上摘去魯迅文學獎桂冠!”此信在網上張貼後引起巨大反響,得到了第三極數十名核心成員及一大批網路詩人認同,數十家網站轉載。一批網友紛紛留言表達“堅決支持”態度,認為此信“有理有節,大義凜然,擲地有聲”。詩人蔡一玲還分析于堅之所以坐大,既有深刻的時代原因,另一面也是由於謝冕等無良批評家的吹捧。最後寫道:“你早在多年前就看出了以于堅為代表的色情詩派對中國文學的破壞和對青少年的毒害,說明你是火眼金睛。”

2008年4月,長篇詩論《神性寫作:為萬物立言——第三極文學運動根本問題再思考》完稿並在第三極、天涯詩會、詩江湖、北京評論等數十個網路空間首發。論文6萬餘字,從哲學的高度深入和雄辯地論述了第三極神性寫作若干理論問題,成為第三極文學運動繼《後現代主義神話的終結——2004’中國詩界神性寫作構想》、《劉誠訪談錄:重返天堂之門——從神性寫作到第三極文學運動》(訪談主持:白鴉)之後又一綱領性文獻,對中國詩歌進程的深遠影響將逐步顯現。

2008年4月底,《第三極》第二卷神性寫作詩學理論專號編竣正式交付排版。期間四川汶川發生8級特大地震,漢中因距離震中僅180公里而受到嚴重波及。5月12日地震發生時,正在一家印廠一樓的電腦機房校改《第三極》二卷文稿,不經意間感覺大地起伏,一種不祥的預感伴隨著強烈的失重感突然襲來。這時行動電話癱瘓,與家人已經沒有辦法聯絡;緊接著全城斷電,當日的校改成果因來不及存檔統統歸零。印廠所在的中山街本不甚寬闊,兩邊多為修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舊式樓房,又有高大濃密的法國梧桐,沿街蛛網一樣架設著數以百計的電纜電線,光線陰暗,現在呼啦一下數千人從兩邊建築物內湧出,頓時感覺極為擁堵,而這時大地搖晃更加劇烈。看看街道已沒有什麼地方安全,急忙穿過驚慌的人群向東飛奔,到漢台區政府大院暫避,這時政府的吊牌仍在左右擺動,兩個電視記者正在拍下這個畫面。政府大院也到處是人,一個個驚魂未定與親人緊張聯絡。一個公務員望天哀嘆:“兒子啊兒子!”漢中幾座新建的高層建築攔腰斷裂,玻璃水泥散落一地,整個城市陷入一片混亂。從這一刻開始,汶川大地震以其近十萬人遇難和失蹤的代價向世界展現出它的全部慘烈與悲情,汶川大地震一時震驚全國、震驚全世界。由於餘震仍在發生,坊間流言四起,漢中市民緊張動員投入抗震自救,後來乾脆搬上大街暫住避震。就這樣冒著酷暑,在街邊臨時搭建的帳蓬內,以一人之力完成了《第三極》二卷50餘萬字文稿的編校,督促印廠於6月初印刷成刊,按預定贈閱計畫全部郵寄投放到位。專號厚達180餘頁碼,刊載詩論名作《神性寫作:在詩歌的第三極》(劉誠)、《後現代主義神話的終結——2004’中國詩界神性寫作構想》(劉誠)、《神性寫作:為萬物立言——第三極文學運動根本問題再思考》(劉誠)、《劉誠訪談錄:重返天堂之門——從神性寫作到第三極文學運動》(主持:白鴉)、《人性極境的深層突進——劉誠和他的第三極神性寫作》(江南大學美學家、文藝理論家何根生)、《歷史的宿命與人生的交響——論中國當代十大長詩之<命運·九歌>》(十品)、《崛起的第三極:新詩發展芻議》(曹英人)、《東方肌理辨析:神性寫作之誕生》(曹英人),《筆記與隨想》(武漢大學詩人理論家榮光啟)及南鷗、老巢、安琪、董輯、施瑋、古島、丁成、沔水寒等詩人詩學理論文章隆重出場,標誌著第三極神性寫作理論體系正式確立。作為第三極文學運動新的里程碑,專號以其站立之高、透視當代詩歌紛紜萬象思路之清晰、詩學理論體系之紮實周全,使得第三極神性寫作超越當下諸多詩學流派,一下子站立到了中國當代詩歌運動的最前沿,成為繼非非主義之後惟一具有宏大詩學理論背景的前沿詩學流派;同時專號以神性寫作對抗獸性寫作(身體寫作、欲望寫作、廢話寫作、色情寫作、賤民寫作)的極其鮮明、毫不苟且的強硬立場,將中國當代詩歌界既成權力格局和運行慣性徹底打亂,使中國當代文學的分裂進一步顯性化,因此一經投放立即引發極大關注。在第三極、詩江湖、北京評論、天涯詩會等論壇引發的激烈論戰如火如荼,經久不息。面對一些人的攻擊,代表第三極發表聲明:“隨著《第三極》第二卷神性寫作理論專號出刊,神性寫作與獸性寫作的對立與論戰急劇升溫,蔓延十餘個著名詩歌論壇;極少數偽神性寫作敗類也跳了出來,一面發泄對第三極的刻骨仇恨,一面借第三極在詩歌界不斷拓展的巨大影響炒作,試圖擺脫此前一直處於被第三極神性寫作嚴重遮蔽的不利狀態。這種狀況是《第三極》第二卷神性寫作理論專號出刊前早就料想到的,對於第三極神性寫作理論被更多的人了解及其影響力的進一步拓展有百利而無一害。第三極神性寫作的出台並不是為了使某些人感到高興。第三極神性寫作理論最大的特點是,它一方面以神性寫作理念,向中國詩界傳遞了一種極其前衛的詩學理想,另一方面對為害中國詩歌數十年的各路詩歌小丑進行了極其經濟和策略的集中打包處理。事實證明,第三極神性寫作理論對當代詩歌秩序的衝擊力是無庸置疑的,對為害中國詩歌數十年的獸性寫作勢力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它已經激怒了很多的人,必將激怒更多的人!正是出於這樣的判斷,我認為:第三極文學運動形勢大好!我以欣喜的態度面對新一輪詩學論戰的到來;我希望這一次的論敵,無論來自哪個方面、屬於哪個派系、出自怎樣的目的,能夠不像第一次‘極地風暴’中那樣低能,能夠拿出一兩篇立論高遠、最起碼稍稍像樣、同時有一點詩人才情的批評文章,如果他們果然還配稱作第三極神性寫作論敵的話。”同時在抗震棚內創作組詩《能量——我在漢中親歷地震》(22首)。受命創作朗誦詩《大地震》在全市大型賑災晚會上配樂朗誦震撼全場。

2008年6月10日,紀實與訪談系列《時代前沿》、長詩單行本《命運·九歌》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特別是後者——印在該書封四的短語稱本詩為:“二十年傾情打造的離騷式長詩巨獻/第三代英雄寫作詩派之代表性作品/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中國長詩領域關門之作/一位當代詩人的生命之詩與精神自傳/自由、擔當、血性,奇崛瑰麗而又崢嶸確犖(范曾語)/見證生命,見證存在,見證時代/在超越時代的同時保留時代/為今天的人和將來的人,為無限的少數人”。

2008年10月,第三極神性寫作詩派(第三極文學運動)入選由中國漢語詩歌資料館收集整理的《現代主義詩歌代表詩人名錄》。這是第三極神性寫作首次以群體入選民間詩歌史料。同月三部中篇詩性懸疑小說力作《刺刀》、《迷城之約》、《我那時衣錦夜行》完稿並在網路首發。

2008年12月19日,應邀出席陝西理工學院詩歌朗誦大獎賽並擔任評審。在對朗誦進行的即席講評中簡潔而又中肯地談論了詩歌與朗誦的若干問題,並代表第三極神性寫作詩人群向大賽組委會贈送大型文學刊物《第三極》第二卷、個人最新詩學專著《絕對的力量》、《命運·九歌》(長詩單行本)30套作為獎品,受到陝西理工學院數百名青年學子和校園詩人的熱烈歡迎。

2008年12月20日,主編第三極神性寫作文論集《神性寫作——第三極文學運動文獻彙編》(電子版),並在天涯詩會、顏如玉寫者部落同時推出。為此撰寫了前言,前言稱:“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詩學理想,神性寫作並不只是一種寫作方法或詩歌運動策略考量的權宜之計,而是一種以總體性和建設性為特徵的詩學思想,一種極其有力的詩性哲學——正是它標誌出第三極文學運動的方位,構成了第三極文學運動的核心,為第三極文學運動提供著永不枯竭的精神能量和源源不絕的推動力量。這種思想不是天外來客,而是深深根植於時代,既有悠久的東方傳統,又具有無比鮮活多樣和迫切的時代內容,以其博大深刻的精神力量,觸及中國當代詩歌(乃至文化)的一系列根本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曾經——甚至直到今天仍然使一個時代的詩歌和文學迷失。人類的命運大於寫作,時代的根本要求大於詩歌運動,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不僅是第三極神性寫作詩學流派建設的需要,也是我們時代每一個參與者和見證者的責任。自即日起,所有已經產生和即將產生的第三極神性寫作理論文章、第三極代表詩人作品研究、第三極文學運動史料(包括各種第三極文學運動活動資訊、出版和獲獎訊息)、第三極代表詩人理論家的詩性隨筆、創作談、訪談錄、詩人評傳、詩學雜感、詩歌運動回憶錄等等,都將被陸續收入,以期為這個時代儘可能全面和權威地保存一部分詩歌的真相,而收一冊在手盡知第三極神性寫作全貌之功,並將在適當時候作為第三極神性寫作詩學流派理論卷,納入《第三極詩全編》交由國家出版機構正式出版發行。這部大型電子文集,在某種意義可以看作第三極詩人群向時代交出的一份答卷,標誌著自新世紀以來第三極詩人群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我們希望藉此向時代證明:我們的思考富有成效,我們的思考仍在進行中。”與此同時,主編大型文集《第三極詩全編》(電子版),於2008年12月29日在顏如玉網寫者部落正式開通。作為《第三極神性寫作文論全編》的配套製作,這部大型電子文集將收錄第三極文學運動已經產生和將要產生的優秀詩歌作品,為《第三極詩全編》(兩卷超豪華精裝本)正式出版創造條件。

2008年12月23日,與著名詩人批評家燎原先生通信談及神性寫作。在中國當代詩界,燎原向以才華和正直著稱,以神性寫作早期代表人物海子、昌耀為主人公創作的《撲向太陽之豹——海子評傳》、《昌耀評傳》等,早已成為詩歌界無人不知的詩學名著。在回信中燎原先生這樣寫道:“第三極這個名字讓我想到了青藏高原,它被視作與南極和北極對應的地球的最高極——第三極。那裡與天相通,是神上下出入往來之地。記得昌耀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就曾提出過神性寫作。”燎原先生以熱情的太度肯定了第三極文學運動,對第三極神性寫作寄予厚望。26日,與青年故交李雋在闊別二十三年後重逢暢敘友情。李雋先生現為清華大學博導、國務院特聘長江學者,系國寶級別的國際化學領域前沿人物。在交談中廣泛談及友誼、詩歌文學,特別談論了第三極文學運動。李雋先生對發起創立第三極神性寫作詩學流派深表讚賞,相邀以後到北京一定為清華學子講講詩歌。稍後入選由當代詩歌在北京評論首發的《中國著名詩歌評論家名錄(60人)》,這是繼2002年以詩學論文《選擇弱者一邊》當選十大網路詩歌批評家後再次上榜。

2009年1月1日發起評選“2008年中國詩歌十大事件”,以《第三極》雜誌、第三極詩歌論壇、新浪第三極作家群落部落格群三家名義在網上聯合推出。經反覆溝通協商,第三極版“2008年度中國詩歌十大事件”依次為:一、著名詩人理論家燎原詩學新著《昌耀評傳》出版;二、著名詩歌理論家陳仲義提出“四動”說,詩圖建立漢語新詩審美標準;三、《第三極》推出神性寫作詩學理論專號,確立第三極神性寫作詩學理論體系,一向為獸性寫作詩歌美學牢牢把持的中國當代詩歌權力格局被徹底打亂。四、由著名詩人老巢執行主編的《詩歌月刊》(下半月刊)終刊,成為當代詩歌一大損失。五“中國南京·現代漢詩研究計畫”2007年中國詩歌排行榜出爐,多名獸性寫作代表詩人名列庸詩榜榜首,中國詩歌美學趣味拐點日見清晰。六、5.12汶川大地震引發全民詩歌熱,山東作協副主席王兆山撰“鬼魂頌歌”引發詩界一片鬨笑;七、獸性寫作始作俑者、雲南詩人于堅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引發詩歌文學界強烈質疑;八、姜紅偉編著校園詩歌史專著出版,填補了八十年代詩歌研究的一項空白;九、《中國當代漢詩年鑑》出版,引起詩歌界廣泛關注;十、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第六屆評獎出爐,楊鍵獲2007年度詩人獎。這項評選將按年度規範運行。

2009年1月1日長詩《悲慘世界》系列基本成型,2日在網上公布創作提綱。這部長詩將由自2002年以來不同時期創作的九部重要長詩構成,旨在打造一部堪與《命運·九歌》相比肩的長詩巨作。短詩名作《選擇弱者一邊》被第三極詩人翻譯家楊宗澤譯為英文;短詩名作《那些光》被翻譯家曉媛殷譯為日文在混語詩歌季刊《世界詩人》發表。

註:據劉誠長詩單行本《命運·九歌》(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年6月版),陸續修訂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