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秉正[東北師範大學教授]

劉秉正,譜名賢淳,永安鎮荷華耕塘大屋人。秉正公自幼即聰穎好學,抗日戰爭期間曾就讀於國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師範學院於1938年成立於湖南省安化縣藍田鎮,1940年又創設附屬中學,1944年長衡淪陷乃西遷湖南漵浦,抗戰勝利後再遷往湖南南嶽,解放後併入湖南大學。)

1家譜

劉秉正,譜名劉賢淳,湖南二十世祖,漢高祖七十四世孫(09/07/1926 ~ 10/03/2009)

2履歷

劉秉正,譜名賢淳,(賢波為其二哥)永安鎮荷華耕塘大屋人。秉正公自幼即聰穎好學,抗日戰爭期間曾就讀於國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師範學院於1938年成立於湖南省安化縣藍田鎮,1940年又創設附屬中學,1944年長衡淪陷乃西遷湖南漵浦,抗戰勝利後再遷往湖南南嶽,解放後併入湖南大學。),並短暫地於國民革命軍一〇二師擔任文書上士(1945年1月秉正公堂舅梁勃將軍接任第四軍一〇二師長)。

抗日勝利後,秉正公先進入國立師範學院就讀,一年後再重新考入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為一思想進步學生,與國府當局的意見相左, 當時常選寄一些左派書籍給時在南京就讀高中的堂弟劉賢祥閱讀。1949年國民黨軍華北剿匪總司令傅作義上將和平起義,解放軍兵不血刃奪取北京,秉正公留在北京繼續完成學業。1951 年畢業後分發至東北師範大學物理系執教,定居東北吉林省長春市,到1992年退休後,還肩負指導研究生的角色。秉正公孜孜不息,學貫古今,著作等身,尤以非線性力學方面的研究更是饒富影響力, 他與他的學生彭建華教授合撰的《非線性動力學》教材已被國內高校廣泛採用。

秉正公到臨逝世前, 還對於其1956年開始鑽研的司南的磁勺說提出不同的驗證。 辭世後,家人依其所預留遺囑“余資質偏魯鈍,但毅力尚佳。常以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自勉。自估尚具愛國愛人民之熱忱。待人誠摯敦厚,從來痛恨權勢貪腐而無所作為之輩。立志要為國家和人民奮鬥到底……余器官有能為他人所用者,一概捐贈,遺體捐贈吉林大學醫學部。” 將其器官和大體捐獻,且三子亦未承父志將繼續探討司南的磁勺說。綜觀秉正公一生,聰穎好學,作育英才,提攜後進,優國優民,批評時政,慨有士大夫諍諍風骨,辭世後,捐獻大體,一如其生前的瀟灑從容,豁達大度。2010年4月5日清明,秉正公家屬和東北師範大學教職員在校園一隅共同植下了記念苗木兩隻,以永懷其畢生近一甲子對東北師大的貢獻。哲人其萎,但精神常存。

3媒體報導

前不久,東北師範大學物理學院一位83歲的老教授靜靜地走了。沒有舉辦任何形式的追悼會、送別會,遵照老人的遺願,他的家人在遺體捐獻公證書上籤字,將老人的遺體捐贈給了吉林大學基礎醫學院。

這位老教授叫劉秉正。他為什麼做出如此之舉?當記者走進劉秉正老師生前的生活圈子時,他們說,他是一位——“損己為人”的人

說他“損己為人”一點也不為過。劉老師的最後一屆研究生孟艷麗講述了這樣一件事:2002年,她和另一名研究生的論文被業內一個著名的國際學術會議收錄,有了一個去土耳其伊斯坦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機會,但每篇論文需繳納120美元的評審費,這對正在讀書、經濟條件並不很好的學生來說,絕對是一筆“巨款”。就在學生們以為已經失去了這次學術交流的機會時,大會組織者給他們發來了通知。原來,是劉秉正老師讓他在美國工作的兒子替自己的學生繳納了評審費。劉秉正老師為了學生經常自己掏腰包兒,這是學院師生人所共知的事。孟艷麗說,“我跟劉老師讀研究生時,他就像一位慈祥的爺爺一樣,愛生更勝愛己。”

張雪明教授說,“退休後,劉老師每年在新生入學時都為學生作一場報告。”今年9月,也就是在劉老師去世前的一個月,他還走上講台,堅持為新生們作了一場報告。他說,掌握學習方法很重要,講一講,會讓許多孩子在學習上少走彎路。80多歲的高齡,並且做過3次大手術,他講完報告,一些同學感動得直流眼淚。

劉老師是與周光召、何祚庥等人同年級的清華大學畢業生,1951年來到東北師大後,從來沒有計較過個人得失,前些年還多次將自己分房子的資格讓給住房困難的老師。

在東北師範大學,提起劉秉正教授,人們不僅讚頌他的人品,同時也十分欽佩他在科學領域的貢獻。物理系老系主任、退休教師周輝教授對記者說,你知道愛因斯坦為什麼同意去世後將遺體解剖進行科學研究嗎?因為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對自己所從事的科學研究充滿了熱愛。

劉老師是一個熱愛科學的人。所以,我們可以理解他為什麼能夠捐獻自己的遺體用於科學研究。因為他是一位——“樂於此道”的學者

劉秉正老師在國內非線性動力學研究方面是很有影響的,他和他的學生彭建華教授共同編著的教材《非線性動力學》被國內高校廣泛採用,甚至美國的一些高校也在使用這本教材。但自2004年該書出版後,劉老師就開始著手對此書進行修訂。2009年8月,劉老師因膀胱癌轉移又一次住進了醫院,準備進行第三次手術治療。此時,他的身體情況已經非常差,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仍然沒有忘記一直在進行的修訂工作,並將這本書帶進了醫院,放在了床頭,以備隨時進行修改補充。此次手術失敗,劉秉正老師一度生命垂危,但當他醒過來後,首先想到的還是修訂工作。

自上世紀80年代劉秉正老師將混沌理論引入東北師大以來,東師在此領域的研究一直處於全國領先地位。但是此理論在學界是公認的“難啃的骨頭”,尤其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接受起來非常困難。於是,物理學院演示實驗室組織成立了專門的課題組,決定開發一套“非線性電路混沌演示儀”。但是課題組很快就遇到了困難:演示儀研製的每一步都需要理論支撐,這就需要一位在這個領域內的頂級學者對該項工作進行指導。

當實驗組的老師準備登門求教時,劉老師“一口回絕”:“你們忙你們的,不用過來,我明天去學校。”第二天,已經80多歲、身體虛弱的劉秉正老師竟騎著腳踏車來了,從演示儀的選題策劃到理論問題的分析,逐一為課題組講解……此後,課題組每遇到困難,劉老師都會來學校幫助解決。最終,混沌演示儀終於在課題組和劉老師的共同努力下研製成功,並獲得了全國高等學校第九屆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研討會演示儀器評比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