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洺碩

劉洺碩

劉洺碩,男,12歲,朝陽凌源市實驗國小學生。 2005年,劉洺碩來到凌源市實驗國小的前身糧市國小讀書。 劉桂華總覺得自己連累兒子受了苦,她多次和劉洺碩商量,把他送到一戶條件好的人家。

劉洺碩
男,12歲,朝陽凌源市實驗國小學生五年級二班學生。
劉洺碩,男,12歲,朝陽凌源市實驗國小學生。談到懂事的兒子劉洺碩,劉桂華流下了眼淚,她說是自己連累了兒子受苦。劉洺碩走過來,幫媽媽擦拭臉上的淚水。
5年前,媽媽患上眼疾後,年僅7歲的朝陽男孩劉洺碩獨自撐起了家庭重擔。當媽媽含淚要把他送給條件好的人家時,他撲到媽媽懷裡哭喊道:“媽,你不能沒有我,我將來一定要有出息! ”
7歲站在板凳上做飯
現就讀於朝陽凌源市實驗國小的劉洺碩已經12歲了,在他小時候父母經常吵架,3歲起,他就再也沒看到爸爸回家。劉洺碩經常看見媽媽躲在牆角哭泣。一天,媽媽劉桂華突然什麼都看不清了,到醫院檢查才知道,媽媽得了眼疾,近乎失明。
劉桂華的眼病越來越重。晚上媽媽起身摸索著要去做飯,劉洺碩拽住媽媽,說:“媽,我做吧。”他學著媽媽過去的樣子抱來乾柴,個子小他就站在板凳上……回憶起自己第一次做飯,劉洺碩說:“我不會做就不停問媽媽,媽媽在一邊指導我。 ”從此,家務活劉洺碩全包了。
每天早上5點,鬧鐘響起,劉洺碩從被窩裡爬起來,先把媽媽的衣服放到她便於夠到的地方,燒熱水,幫媽媽穿好衣服,又去做飯,幫媽媽洗漱完畢,陪著她吃完飯,劉洺碩就背起書包,一路小跑地上學了。
每天他第一個進教室
2005年,劉洺碩來到凌源市實驗國小的前身糧市國小讀書。他當年的班主任張金華老師清楚地記得,剛到學校的劉洺碩,身邊沒有家長的陪伴,身上穿著破舊的衣服,連本都沒錢買。
第一次去他家家訪,張金華的心一顫,“孩子和幾乎失明的母親租住在兩間破平房裡,家裡什麼都沒有。”回到學校,她把劉洺碩的情況匯報給學校領導,之後,學校的老師們你10元,他20元,為劉洺碩母子捐助生活費,同學們也為他捐文具。
劉洺碩讀2年級時,因房子租金上漲,母子倆搬到了城郊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平房居住。這個住所距離學校約3公里,劉洺碩步行回家吃午飯根本來不及,但又沒錢在外面吃飯,學校體音美組的老師們每人每月定期掏15元到20元,供他午餐。 3年級上半學期,學校師生又組織了一次愛心活動,每人為劉洺碩捐1元錢。
張金華介紹,劉洺碩是個懂得感恩的孩子,“儘管他每天都步行上學,可早晨他都是第一個進教室,擦桌子、掃地,別人不願乾的活,他都搶著乾。 ”張金華說。汶川大地震中,他還把省下來的零錢都捐了出去。
家庭瑣事占用了劉洺碩很多學習時間,他為了把成績趕上去,每天晚上在家學習到9點,現在他的學習成績已占到了班裡的上游。
今年9月,劉洺碩被省文明辦、省教育廳、團省委和省婦聯評為“遼寧省道德小模範”。
香蕉放爛了 他也不捨得吃
劉桂華介紹,她因患眼病,家裡又沒錢,心情時好時壞,有時還衝兒子發脾氣。每當這時,劉洺碩就笑嘻嘻地湊到她跟前,捧著她的臉,講學校里的趣事,逗她開心。“前幾天,孩子的姨奶給我們送點香蕉,他一口都不捨得吃,都留給我,最後香蕉都放爛了。 ”說到這時,劉桂華哽咽了。
劉桂華總覺得自己連累兒子受了苦,她多次和劉洺碩商量,把他送到一戶條件好的人家。“每次,孩子都緊緊抱住我,哭著告訴我不讓我趕他走,說他一定會有出息! ”劉桂華說。
走進劉洺碩母子倆租住的平房裡,狹窄又昏暗,一進門是他們的廚房,不到5平方米的地方,擺放著各種灶具,在廚房一側的木柜上,放著一台按鈕已經丟失的20英寸電視機,劉洺碩喜歡看卡通片。一個塑膠盆里盛著切得粗細不均的土豆絲,劉洺碩說這是他切完用來給媽媽包餃子的。
撩開一張用電熱毯改成的門帘,走進去是母子倆的臥室,屋內的暖氣片只是微熱,土炕下擺了張長方形的桌子,是飯桌也是劉洺碩學習的地方。
屋子裡幾隻小貓在來回走動,這是劉洺碩撿來的“流浪貓”,“如果沒人幫助我和媽媽,我們也得跟流浪貓似的了。”劉洺碩說,他不忍心看這些小生命受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