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春

音樂-劉正春

江蘇南京人,師從王生香、夏一峰、劉少椿、周空明、趙雲青、程午嘉等前輩習琴。對〈神奇密譜〉(1425)、〈松弦館琴譜〉(1614)等進行研究、打譜,曾應邀出席全國古琴打譜會、中國古琴藝術國際交流會,著有關於〈山中思友人〉的考證。1991年後創作的古琴新曲〈秦淮秋月〉、〈城堡抒懷〉曾獲省、市表演一等獎、創作二等獎。2009年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金陵琴派國家級傳人。

劉正春烈士

雲南省會澤縣人,35106部隊63分隊班長,中共黨員,23歲,1981年1月入伍,1984年4月30日在者陰山地區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光榮犧牲,二等功。雲南西疇南疆烈士陵園烈士。

西疇南疆烈士陵園簡介

位於西疇縣城東郊花果山,1984年建,占地15畝。內有烈士紀念亭,亭上有薄一波1985年11月1日題字“為保衛祖國南疆而英勇獻身的烈士們永垂不朽!”鄧小平1985年10月題字“為保衛祖國邊疆英勇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宋任窮1985年11月題字“南疆烈士浩氣長存”徐向前“為祖國而戰的英雄們功勳永存!。烈士塔矗立於高山之巔,高16.3米,塔身正面鐫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塔身兩側引刻毛澤東題詞朱德題詞。

濰坊-劉正春

個人簡介

劉正春,男,號紫元齋主,又名知子,大專文化,壽光市聖都中學宣傳中心主任。1963年8月出生於山東省安丘縣南郚公社(現凌河鎮)劉山頂秀雲觀,道教正一傳人,自由撰稿人。

主要經歷

1963年出生於劉山頂秀雲觀遺址邊的原道士住宅,家族從曾祖父到堂兄,均為道教正一派住觀道士,自幼承家傳道學。
1971—1980年,先後在本村趙家溝國小、鄭家莊國小、陳家溝聯辦中學讀至高中肄業。
1980年至1986年,先後為公社社員、照相館暗房技術員、攝影師、黨委通訊員,並以優異成績完成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專業考試。
1987年,任安丘職業三中語文教師、班主任。
1994年——2003年,任濰坊市自學成才促進會秘書長、現代教育信息報編輯、成功雜誌執行主編等。
2004年——2007年,任(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下屬)山東省生命潛能研究中心副主任、編輯部主任。
2008年1——10月,山東晨鴻傳媒集團企劃部主管。
2008年11月至今,任壽光市聖都中學教師、宣傳中心主任。

榮譽稱號

1991年9月,濰坊市優秀教師。
1991年5月,安丘縣十大傑出青年。
1990年,安丘縣優秀教師。
另有安丘縣宣傳工作先進個人、安丘縣教育宣傳先進個人(4次)、濰坊市職業教育宣傳先進個人、紅沙溝宣傳工作先進個人等稱號40多個。
濰坊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獲得者。

主要成就

作品多散見於《濰坊日報》等地方報刊及《山東教育》等專業報刊,先後出版、與人合作出版《倫理教育》、《生命保鮮》、《但願人長久》等專著,主編、參編《創新教育研究》、《腦與教育》、《靈慧之光》、《成才教育探索》等腦科學及教育理論讀物十多部。
其中,《倫理教育》於2006年被評為濰坊市優秀校本課程一等獎。
濰坊日報:征服命運
個人事跡先後被《山東職業技術教育》(《職教、成教、自考》)、《濰坊日報》、《保定日報》、安丘電視台等媒體報導,並被收入中共濰坊市委市直機關工委黨建教材《鳶都楷模》。
山東職業技術教育2

山東職業技術教育:洞簫悠悠總關情

鳶都楷模:一路坎坷一路歌

鳶都楷模封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