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廉

劉志廉,男,(1924年5月29日——2010年6月26日)出生在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鄉,1941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1942年5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戰爭時期,曾先後在冀魯豫區第二專署、汶上縣抗日政府、冀魯豫區東平中學、第七中學、湖西地委等單位工作。建國後,劉志廉同志投身教育事業。

基本信息

個人簡歷

劉志廉,男,(1924年5月29日――2010年6月26日)出生在山東省梁山縣館驛鄉,1941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1942年5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戰爭時期,曾先後在冀魯豫區第二專署、汶上縣抗日政府、冀魯豫區東平中學、第七中學、湖西地委等單位工作。建國後,劉志廉同志投身教育事業,先後擔任平原省巨野師範學校副校長,山東省菏澤第二中學校長,菏澤第一師範學校校長,菏澤專署文教局教研室主任等職務。1977年2月,任菏澤師專黨委副書記。1979年8月,任菏澤師專校長。1984年11月離休,2009年完成了對魯西革命

生前採訪

為迎接建校六十周年,三月初,本報記者採訪了劉志廉老校長,當時,由於時間原因,老校長言猶未盡。近日,我們再次訪問了這位85歲的老人。老人是一杯酒,越品越香,越品越有味道。再訪老校長,在深感老人謙虛嚴謹的同時,也倍感學校60年後的輝煌來之不易。
談起自己在職期間學校的發展歷程,老校長深情地說:有太多的人為她付出了很多很多,學校能有今天的成就,有三個關鍵時期人們“不可忘記”。
1948年10月底,冀魯豫區行署決定籌建冀魯豫區菏澤師範學校,1949年2月開始招生,4月份正式開學;8月,學校改稱平原省立菏澤師範學校;1952年12月改為山東省菏澤第一師範學校,簡稱菏澤一師。
建校初期,菏澤剛剛解放,師資匱乏,除一部分來自解放區的老教師外,多是新教師,這些人中不少來歷不清,而且成分複雜,業務水平雖然較高,但思想上不夠穩定。招收的學生中多數為江南返籍學生,由於他們生活在國統區,對共產黨的政策多持有懷疑甚至不滿情緒。因此,如何做好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便成為學校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
1949年4月,王貫一調入學校任副校長兼黨支部書記,主持工作,1952年6月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王貫一是從戰爭環境中走過來的,有豐富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經驗。為使學校走向正規,他帶領學校班子從關心老師生活入手,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典型事例除前文提到的美術教師周兆豫之外,還有很多。
語文教師印廷一是東北人,冬天怕挨凍,一時又買不到棉被。王校長知道後,就把自己家的棉被送去;教育學教師薛景昂租賃的房子失火,衣物盡毀,生活困難,其繼母懊悔不已,欲圖自殺。學校馬上出資為其修繕了房屋,並幫助解決了其他困難。王校長送去棉被,對其繼母多方勸慰,使一家人逐漸穩定下來……生活上的關心使老師們深受感動,思想上逐漸統一。同時,校領導在業務上予以幫助,工作上給予指導,這使教師隊伍逐漸穩定下來。對學生,學校以抗大精神加強教育,也取得了顯著效果。學校開始走向正規,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1953年,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全省四個重點師範學校之一,次年,又被教育部列為全國200所重點中學。這些成績的獲得,是王貫一校長及學校領導班子帶領全體師生努力的結果。
1958年8月,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的決定,以菏澤一師為基礎建立菏澤師範專科學校。
菏澤師專成立之初,全國上下正在搞“大躍進”運動,學生先是“大搞三秋”,然後是 “大煉鋼鐵”,勞動代替了學習,學校工作無法正常運轉。時任學校黨委書記的於鳳山和任職副校長的王斌軒,以高度的責任心,決定儘快把學生拉到教室中來。但經過長期的勞動生活,學生的心變野了,課堂教學難以正常進行。於是,學校領導狠抓學生思想教育,整頓教學秩序,使學校逐步走向了正確的軌道。
1959年5月,於鳳山傳達了省高等教育工作會議(煙臺會議)精神,學校以教學為中心、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學過程中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辦學思想重新確立。經過認真貫徹落實,才有了學校之後三年的穩定發展。
根據山東省文教口精簡機構會議精神,1962年暑假,菏澤師專撤銷。1963年11月,金梅先、李金石、王樹經三位同志最後撤離校區,校舍由菏澤一中接管。
1970年7月,山東省革委會對省內高校做出重大調整,山東財經學院被撤銷,人員和設備分別搬遷到惠民和菏澤,改辦惠民師專、菏澤師專,菏澤師範專科學校得以重建。10月,辛瑋張俊青帶隊的山東財經學院48名教師進駐菏澤師專原校舍,同時,也陸續由地方上調進部分教師。
經過“文化大革命”的衝擊,原菏澤師專校舍和辦學設施遭到嚴重破環,學校殘垣斷壁,室內一片狼藉,電線全被扯光,門窗無一完好。財院的老師們一到學校就開始了緊張的建校勞動,當時分成幾個小組,大家分工協作,任勞任怨。其中的柳叔衡老師當時已是有名的英語教師,平時衣著講究,很有學者風度,來校後毅然穿上勞動服,扎著外腰帶,挎上鉗子、錘頭等各種工具,在校內像普通勞工一樣做維修工作。正是依靠他們的這種辛勤努力,幾天內校園就完成了修繕工作,並修通了學校通往市內的道路。後來,學校添置了18輛地排車,師生一起到城西南的勞改窯廠拉磚,蓋起了校園西邊的十幾排平房。
財院來的領導和老師碰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專業不對口,其次,所有教師(包括本地調來的),還都沒摘去“臭老九”的帽子,他們與負有“上管改”任務工農兵學生的師生關係自然是不夠正常。但是大家齊心協力,共度難關。實踐證明,教學與其他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較好成績。
雖然後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來自山東財經學院的部分老師思想上不穩定,並陸續調出師專,但在菏澤師專的重建過程中,他們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自己的努力,為學校發展打下了基礎,學院人不能忘記他們。
老校長於1984年7月離休,並一直住在學校,他親眼目睹了學校以後的發展。之後的25年裡,在歷屆領導班子的領導下,全校師生團結拼搏,艱苦奮鬥,知難而上,搶抓機遇,順利完成了專升本的重大歷史任務,建立了菏澤學院―――這一菏澤歷史上的第一所本科院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質量不斷提升,學校一步步走向新的輝煌。
目前,菏澤學院占地面積已達1400餘畝,建築面積已達47萬餘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近18000人,本科專業35個、專科專業37個。學校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我們不能忘記專升本期間的歷屆學校領導班子和全體師生們所做的貢獻。
回憶學校的發展歷程,可謂歷經坎坷,但經過歷屆學校領導和師生的努力,我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學校越辦越好。劉校長感慨賦詩曰:“開國前夕建校園,風風雨雨六十年。桃李芬芳香各地,展望未來更空前。”(李志強整理)編者的話:
劉志廉校長是一位謙虛的老人,他從不表功,說起自己,他只一句話:“對學校,我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沒幹出多大成績。”具體成績不讓說。但了解劉校長人生經歷的菏澤學院人不會忘記他對學校作出的貢獻。
1956年10月,劉志廉調入菏澤一師任職校長兼黨支部書記,1958年 8月,在反右擴大化的形勢下,劉校長受到批判,並經地委批准,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行政上撤職降級(由十五級降為十七級)的處分,但在菏澤師專初建和重建的關鍵時期,劉校長帶著處分接受委託,以“劉老師”的名義實際承擔了新老兩屆師專教務部門的具體負責工作,為教學秩序的恢復,為教學質量的提高,為學校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而無聲的貢獻。
1977年2月,劉志廉被任命為菏澤師專黨委副書記、副校長,79年8月任菏澤師專校長。此後不久,學校黨委書記呂文序撤回地委,劉校長同其他領導同志帶領全體教職工,艱苦奮鬥,奮發圖強,為學校的進一步發展鋪平了道路。
菏澤學院建校60年,老校長伴隨了53年,他見證著學校的興衰,也憧憬著未來的輝煌。他的憧憬一個個變成現實,今後仍將變成現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