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軍[作家]

劉寶軍[作家]

劉寶軍籍貫: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柏各莊鎮小莊村。工作單位:灤南縣財政局。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劉寶軍劉寶軍

劉寶軍

籍貫: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柏各莊鎮小莊村。

工作單位:灤南縣財政局。

劉寶軍筆名劉金、季音、翰墨,1959年11月生,中共黨員,國家幹部,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員。曾先後被聘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中國經濟時報》河北記者站特約記者、《人民日報•海外版》特約記者、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快訊》通訊員、《法制日報》特約撰稿人、《發現》雜誌社副理事長、中青線上專欄作家、灤河文化研究會理事。 《中國青年報》 、《中國電大報》曾設欄評介。1985年起發表新聞作品、經濟論文、IT文章、紀實文章、文學作品200多萬字,攝影、篆刻、書法作品百餘幅。個人網站:文墨網(www.wenmowang.com)。

主要作品

《香港稅法鑒考》 《中國財政》 雜誌 1998年第4期
《得賢則昌》 人民日報國內版 1999年11月30日
《贊廉內助》 人民日報國內版 1999年7月17日
《普通百姓有何錯?》 中國文化報 1999年11月23日
《信息經濟――落後地區快速發展的契機》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0年5月27日
《遺產稅制度下的富人和百姓》 國際經貿信息 2000年6月13日
《入世後中國網際網路何去何從》 中國財經報 2000年5月24日
《呼之欲出的遺產稅》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0年7月8日
《“吃網飯”隨筆》 中國財經報 2000年8月30日
《奼紫嫣紅 銀行如花》 中國財經報 2000年9月27日
《貪官曾是“好乾部”?》 人民日報國內版 2000年9月26日
《重視並善善待輿論監督》 人民日報國內版 2000年10月16日
《漫話吃“網飯”》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0年10月21日
《開門納賢》 人民日報國內版 2000年11月1日
《中國的高考與素質教育》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0年12月30日
《他比比爾•蓋茨更會賺錢》 《看世界》雜誌 2001年第2期
《巧用網路螞蟻與吸血鬼》 《統計信息化》雜誌 2001年3-4期
《上網是否應講“誠信”?》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1年7月20日
《網路與傳統產業手拉手》 中國產經新聞 2001年8月14日
《話說上網的賠與賺》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1年8月17日
《網際網路何時走出“冬季”》 人民政協報 2001年8月21日
《網路語言的是與非》 中國產經新聞 2001年8月28日
《網上行銷―藥店發展的“捷徑”》 《中國藥店》 2002年第3期
《網路經濟正從泡沫中淡出》 人民日報《中國經濟快訊》周刊2001年第32期
《決策違法的7種現象》 人民日報《中國經濟快訊》周刊2002年第39期
《應重視稅改後村集體債務問題》 人民日報《中國經濟快訊》周刊2003年第31期

主要獎勵

1991年在第二屆城市文學作品評獎中獲“城市文學之星”獎,名列全國四名獲獎者之首。
1991年獲唐山勞動日報社“黨在我心中”清曲杯徵文二等獎。
1991-1994年獲河北人民廣播電台優秀通訊員
1992年獲第二屆華夏寫作大賽優秀獎。
1992年獲中國財政雜誌社“財苑新風贊”徵文優秀獎;
1994年獲財政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政信用”徵文二等獎;
1995年獲唐山市文聯、唐山市作家協會“唐山市文學新秀”獎。
1996年獲河北省財政廳《會計法》實施十周年徵文鼓勵獎。
1997年被唐山市委台灣工作辦公室評為“優秀對台宣傳通訊員”。
1997年獲河北稅務雜誌社1996年度優秀作品二等獎。
1998年獲人民日報海外版“貴賓金卡”獎。
1998年獲人民日報“成山杯”金台隨感徵文三等獎。
1998年獲人民日報海外版“優秀特約記者”獎。
1998年獲唐山市珠算協會、會計學會調研課題論文三等獎。
1999年獲唐山市會計學會論文評選“優秀論文獎”。
2001年獲唐山市委宣傳部、黨史研究室、黨校、社科聯“理論研討徵文二等獎”。
2002年獲光明日報、新華出版社“漫步漫筆”徵文三獎。
2002年獲河北省財政廳“重點難點問題調研”成果三等獎。

社會兼職

1989年 被唐山人民廣播電台聘為特邀記者
1989年 被河北農民報聘為特邀通訊員
1989年 被河北經濟日報聘為特邀通訊員
1991年 被財政部《鄉鎮財政》雜誌聘為特約通訊員
1993年 被人民日報海外版聘為特約記者
1995年 被批准加入河北省作家協會為會員
1998年 被批准加入河北省攝影家協會為會員
1999年 被聘為《世界經濟》雜誌采編員

2001年 被人民日報《中國經濟快訊》周刊聘為通訊員
2001年 被聘為中國經濟時報河北記者站特約記者
2001年 被聘為法制日報特約撰稿人
2001年 被《發現》雜誌社聘為副理事長
2003年 被《華夏詩詞》聘為特約創作員

人物經歷

(圖)劉寶軍劉寶軍

1976-1977年 在灤南縣司各莊中學等處任中學教師

1980-1990年 在灤南縣胡各莊公社等處做行政工作。

1990年起在灤南縣財政局工作。

轉變時期

1984年至1989年,劉寶軍主要給灤南人民廣播電台、灤南電視台、唐山勞動日報唐山人民廣播電台、唐山電視台、河北人民廣播電台寫訊息、通訊、新聞調查,也搞圖片報導,多次被評為優秀通訊員,並被唐山人民廣播電台聘為特約記者,被河北經濟日報、河北農民報聘為特邀通訊員,多次受到縣委宣傳部表彰。

1990年劉寶軍被調到灤南縣財政局辦公室做文字工作,隨之,他的稿件內容和投稿範圍也有了新的突破:劉寶軍的論文《中國歷史上一次重大農稅改革——“兩稅法”及其現實意義》、《中國歷代財稅機構沿革考略》、《唐代的稅制改革及其現實思考》先後在《中國財政》上刊出,中國財政雜誌社副總編輯劉鳳桐特意打來電話,說劉寶軍的幾篇論文對當時制定減輕農民負擔方案,謀劃新的農業稅條例有很好的借鑑作用,鼓勵劉寶軍多看多想多寫,還介紹劉寶軍做《鄉鎮財政》雜誌(財政部地方司主辦,後來改為《縣鄉財政》)的特約通訊員。

《婚禮事變》、《灤南縣金剛石廠向全國同行業挑戰》(與人民日報記者趙川東合寫)、《少講套話》、《說孝》、《“聽”與“頂”》、《贊廉內助》、《重視並善待輿論監督》等多篇文章在人民日報國內版上刊出後,受到縣財政局、市財政局、宣傳部的精神、物質獎勵,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蔣蔭安與劉寶軍談話後,親自與通聯部聯繫,破例聘劉寶軍做人民日報海外版特約記者(一般要求被聘者為各地方報刊職業記者)。劉寶軍不負厚愛,勤奮不懈地採訪、調查、寫稿,寄稿數和上稿數都在特約記者中名列前茅,《信息經濟――落後地區快速發展的契機》、《遺產稅制度下的富人和百姓》、《呼之欲出的遺產稅》、《貪官曾是“好乾部”?》、《漫話吃“網飯”》、《中國的高考與素質教育》、《上網是否應講“誠信”?》、《話說上網的賠與賺》等多篇稿件先後被採用。

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人民日報海外版召開專題會議,劉寶軍以特約記者身份參會後,根據會議要求和駐港記者提供的資料,努力學習、研究,認真寫作,較好地完成了《香港稅法鑒考》、《科技在香港經濟中的啟動作用》、《回歸後的香港財政》等3篇集研究性、背景性和新聞性於一體的文章,先後刊登在回歸前後的人民日報海外版香港專欄,並在1998年1月召開的總結表彰會上向劉寶軍頒發了“貴賓金卡”獎。

1998年11月,劉寶軍以較高的上稿篇數被評為1993-1998年度優秀特約記者,人民日報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中國知識經濟研究人才庫》以詞條形式收入了劉寶軍的名字和簡介。

由於辦公室工作十分繁雜,上班時間忙於公文和事務性工作,劉寶軍就利用好晚上、中午和周六、周日。只要身體允許,晚上總是到午夜才休息,中午沒有午睡過,周末很少上街散散心,加上煙、酒、牌、骰一樣不會,為讀書、調查、寫作贏得了不少時間。劉寶軍採訪過縣內的水泥、軋鋼、金剛石、紙業、軋輥、預製板、石棉瓦、家具、紡紗、潔具、養雞、麵粉、印刷、商業等30多家國有、合資、集體、個體企業和柏各莊、東黃坨、宋道口、侯各莊、長凝、姚王莊等40多個基層單位、行政村,也采、寫過北京、石家莊、秦皇島、承德等地一些事件和景區,《移風易俗譜新篇——灤南縣厚養薄葬的調查》、《為百姓築“脊樑”——記灤南縣水泥廠》、《只用6分地100天收入1萬元》、《“麵粉狀元”陳貴鳳的“網綱繩”理論》、《“麵包冠軍”靠信息》、《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財政收入》、《有理論重實踐的農民企業家——張衛東》、《莊頭北建材有限公司砸碎所有非合格品》、《北京大學生的周末市場觀》、《經濟賬?法律賬?》、《電腦比酸梨便宜》、《鄉鎮企業靠什麼叫響全國——灤南縣金剛石廠的經營之道》、《老百姓感受大降息》、《雙塔山上“度”人生》等大量稿件及照片在中國財經報、人民日報海外版、《鄉鎮財政》雜誌、光明日報、農民日報、經濟日報、法制日報、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產經新聞、國際經貿訊息、新華社《世界經濟》雜誌、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快訊》雜誌、《中國保險》雜誌等部級和國家級媒體刊出,有20多篇稿件(有的與周利軍合寫)入選縣政府編寫的《發家之道100例》一書和農民日報編寫的《農民科技致富門路》一書,部級和國家級上稿數達到平均每月3—5篇,每年40-50篇。

1996年,在徐州舉辦全國財政系統通訊員培訓班,劉寶軍應負責組織工作的《鄉鎮財政》編輯部之邀到培訓班講課,從通訊、調查、論文和紀實文學4個方面講了些體會和寫作要點,反響較好,雜誌上還登了劉寶軍講話的照片和摘要。

劉寶軍在斷火莊村采寫的《趙長源養蛋雞有“訣竅”》一稿在河北人民廣播電台、農民日報播發後,全國各地向趙長源請教問題、要求拜師、前來參觀、請求授課等來人、來函使趙長源應接不暇,後來他只好拿著90多封來信向劉寶軍和縣政府求援(縣政府當時列印了趙長源的綜合覆信並給他了足夠的信封和郵票,後來還支持了他一些生產資金),引起縣政府領導的重視,《灤南快訊》以兩個整版的篇幅專題刊發了題為《90多封來信引起的思考》的政府專論,對當時制定經濟政策、指導農民發展多種經濟、確定經營思路起到了借鑑作用。

1994年到2000年間,劉寶軍在基層財政所工作,親身參與、體驗了一線徵稅工作,對農村幹部、民眾的生活,對征納關係、農稅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見解,先後寫出了《建立新型農稅征納關係》、《立足培植壯大財源》、《農稅徵收中的法律問題》、《香港稅法鑒考》等10多篇論文,《上坡子財政所步步上高坡》、《灤南財政邁上新台階》等20多篇報導和組照,《眼睛》、《老財政的臉》、《倔伯咧嘴》、《老農話回歸》、《老蔫完稅》等多篇紀實文學在中國財經報、《中國財政》雜誌、《鄉鎮財政》雜誌、中國經濟時報刊出。

升華時期

1996年,劉寶軍買了電腦,後來又接入了網際網路,開始學習套用Internet,用全新的方式和最前衛的手段與編輯部和被採訪人聯繫、查找學習資料、向編輯部傳送稿件乃至線上採訪,取得了用通常方式不可能取得的成效。

比如劉寶軍一行在北京研討會後游香山時,遇到幾位國外遊客,其中有一位叫丹尼斯•霍朋的美國朋友過來與大家聊天,他說自己正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出售月球。劉寶軍一行人都還沒有聽清楚他說的具體意思,這位美國朋友就匆匆去追他的同伴了,但他在劉寶軍通訊錄上留下了E-mail地址和ICQ號碼,後來,劉寶軍通過Internet對這位美國朋友進行了十幾次採訪,寫出了《他比比爾•蓋茨更會賺錢》一文,在《看世界》雜誌(當時由新華社主辦)上發表了。

又如劉寶軍在網際網路上的QQ中,無意間與著名相聲演員姜昆相遇,並就他的“昆朋網城”、網站“燒錢”等問題進行了採訪,很快寫了一篇題為《姜昆:取個網名叫“笨笨”》的專訪,然後把“採訪”記錄從電腦上複製、整理,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的“網路周刊”上發表了。

再如,一位與劉寶軍素有聯繫的編輯從《世界經濟》調到《中國藥店》雜誌後,給劉寶軍發來email,說他剛來乍到,組稿有些困難,想讓劉寶軍寫一篇關於網路行銷和連鎖藥店的文章,劉寶軍對此行業生疏,如果沒有網際網路,是不可能在較短時間內有較深的了解並寫出較好文章的。劉寶軍連續在網際網路上瀏覽、研究了20多家網上藥店,從網上購買了3種藥品,下載、學習了23篇關於網上藥店的理論、實踐文章後,就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寫出論文《網上行銷――藥店發展的“捷徑”》,發表在2002年第三期《中國藥店》上。

劉寶軍通過email與中國人民大學“網院”助理赫成義联系後,用QQ採訪了3個試點“網大”的45名學生,對相關就業問題進行了調查,寫出了《“網大”生:人才市場“冷”與“熱”》,發表在《北京紀事》2003年15-16期。

與此同時,劉寶軍還逐步深入地寫出了《“網詞”鮮活卻非文化幸事》、《話說上網賠與賺》《網際網路何時走出“冬季”》、《吃“網飯”隨筆》、《信息經濟――落後地區快速發展的契機》、《網路經濟正從泡沫中淡出》、《上網有益卻危機四伏》、《網路行為還要進一步規範》、《新經濟:“人才橫渡”為哪般?》、《奼紫嫣紅,銀行如花》、《入世後,中國網際網路業何去何從》、《ASP:真正的網際網路時代》等較多較好的IT論文,發表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財經報、中國青年報、中國產經新聞、《經濟世界》、《青年一代》等報刊上。“中青線上”網站(http://www.cyol.net)編輯馮健、李學凌從網上看到劉寶軍的一些IT文章後,通過popo與劉寶軍聯繫,聘劉寶軍為“專欄作家”,並在網站為劉寶軍建立了專欄作家個人網頁(http://www.cyol.net/gb/it/1083.htm);人民日報社一位副總編看到劉寶軍一些關於網路經濟的論文後,說人民日報社主管的《中國經濟快訊》正招聘特約通訊員,並介紹了通訊員權利和義務,劉寶軍表示願意後,這位副總編當即與《中國經濟快訊》編輯部主任姜潔聯繫,讓劉寶軍做特約通訊員。劉寶軍的文學作品被編入小說集《冷遇》、散文集《熱風》 、詩集《世紀之吻》出版。

2002年,新華聯合數據公司唐山負責人馬會傑了解到劉寶軍的成績後,說想贈給劉寶軍一個網站系統,用“聯合數據”的網站宣傳劉寶軍的作品,同時也通過網站本身的“樣品作用”來宣傳聯合數據的系統軟體。”劉寶軍為網站取名“文墨網”(又名“翰墨園”,網址是http://lbj.und.com.cn/),設有“書法”“篆刻”“相冊”“攝影紀事”“文人墨客”“散文”“詩歌”“論文”“小說”“幼芽”十個通用欄目,同時設有幾個個人專欄。由於當時聯合數據的模板是企業的,劉寶軍在使用中做成了文學的,從軟體功能和網頁製作上講,是一種新的突破。

2004年,劉寶軍的“文墨網”實現了軟體升級,申請了國際域名:http://www.lbjzx.com/,又名“劉寶軍線上”“文墨e園”。加上朱炳泉、肖波、艾蒿等幾位欄目主持人的參與,使網站在規模上和人氣上有了新的突破,成為“中國圖片網(灤南)”“灤南文化網”“灤南文聯”網的合作夥伴。劉寶軍被中網聯盟(北京書之奧信息諮詢有限公司)聘為河北代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