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叔銘

劉叔銘

“新加坡的選舉理性而清廉,可稱得上民主的典範”關於國家治理“國家是企業和個人競爭力的基礎” “政府不應該成為無所不管的‘大’政府,而應該成為與社會權責分明的‘精’政府” “政府企業化不是要讓政府像企業一樣拚命賺錢,而是借鑑企業的管理方法提高政府的效率與效能”

個人介紹

生平簡介

劉叔銘祖籍廣東潮安,出生於馬來西亞,曾先後在台灣、新加坡和澳洲大學求學,精通中、英雙語,也略通馬來文和中國南部方言,現定居於新加坡。
劉叔銘歷任多個國家不同崗位的高層管理達20年,並前後跨越8個行業,豐富的人生閱歷使他積累了大量的管理實務經驗,而從事教育行業長達十年,也使其理論功底紮實,授課深入淺出且極具啟發性。
“40歲以前人生定位是企業家,40到45歲轉型做了企業家的老師,45歲以後再次轉型做政治家的老師,因為影響政府作出正確決策能造福更多的人。”

社會影響

劉叔銘是新加坡極少有的全面研究政府公共政策的獨立學者,現任新加坡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除了受邀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講授專題課程外,每年也為上百個中國赴新培訓團主講有關新加坡政府治理、城市管理之專題,總計1,000餘團次,學員遍布中國各省市與港澳台。

劉叔銘在清華大學授課劉叔銘在清華大學授課
劉叔銘在新加坡管理大學授課劉叔銘在新加坡管理大學授課
劉叔銘在新加坡公共服務學院授課劉叔銘在新加坡公共服務學院授課
劉叔銘在南洋理工大學授課劉叔銘在南洋理工大學授課
劉叔銘在北京授課劉叔銘在北京授課
劉叔銘所長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授課劉叔銘所長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授課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劉叔銘傾向支持新公共管理學派,贊成政府企業化運作:把成熟的企業管理思維運用於政府,以提升政府執政能力。
主要研究方向:戰略管理在公共部門的可適用性

研究課題包括

● 國家企業化經營與政府企業化運作的可行性----新加坡的政府企業化運作
● 可持續公共政策制定與執行
● 提升城市競爭力與城市發展戰略規劃
● 現代城市定位與城市品牌行銷

劉叔銘在講授政府企業化劉叔銘在講授政府企業化

觀點與語錄

關於知識

“知識創造優勢,智慧成就價值”
“常識為‘實’,知識為‘真’”
“人不怕不知道,可怕的是不知道還以為自己知道”
“作為一個獨立學者,我只關注‘學術正確’沒有‘政治正確’”

關於文化

“文者,慢也;化者,變也;所以文化就是慢慢變化”
“應該重建華人優秀文化,追求富而雅的社會”

關於管理

“領導的工作是‘做對的事’,執行人員的工作是‘把事做對 ’”
“生產力與競爭力是一體的兩面,生產力是自己與自己相比,競爭力是自己與別人相比。”
“影響一個企業的主要是政治和技術,政治的影響立竿見影,技術改變的影響大多如冰山移動”
“方向對方法對等於成功,方向錯方法錯必定失敗,方向對方法錯會遲到,方向錯縱然方法對了也永遠不到。所以領導者必須清楚正確的方向。”

關於新加坡

“新加坡的核心競爭力是眼睛看不到的,要用心慢慢體會”“有人希望我舉出三條移民新加坡的原因,我移民新加坡不止三個原因,但我可以列出我最看重新加坡的三點:我喜歡新加坡的‘精英治國’、‘清廉文化’和‘高效管理’,這三點都不是硬體而是難以模仿和超越的軟體”
“新加坡是一家無限公司,新加坡人同時是國家的‘股東’、‘客戶’和‘雇員’---- 新加坡人的三重身份”
“綠化不只是新加坡的名片,更是新加坡的國家戰略,是李光耀先生在建國初期絞盡腦汁想出的本小利大的競爭優勢。”
“新加坡的選舉理性而清廉,可稱得上民主的典範”

關於國家治理

“國家是企業和個人競爭力的基礎”
“政府不應該成為無所不管的‘大’政府,而應該成為與社會權責分明的‘精’政府”
“政府企業化不是要讓政府像企業一樣拚命賺錢,而是借鑑企業的管理方法提高政府的效率與效能”
“司法應該是‘衡情、論法、依理’判決。”
"上訪"或"下訪"是體制決定的,權力來自上級,就會產生"上訪",權力由民眾給予,就會積極"下訪"
“每一個政府無不希望能選擇對而討好的政策而迴避錯而不討好的政策,可惜對的政策像魚、討好的政策像熊掌,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對而討好的政策是可遇而不可求。”

興趣與愛好

科技

劉叔銘老師愛好電子科技產品,總是第一時間將最新的科技運用於教學,為學員創造最大的價值。

使用Ipad2上課使用Ipad2上課
旅行

劉叔銘老師每年多次出國,在世界各地遊歷、考察,足跡遍布主要國家與城市。

劉叔銘在紐約劉叔銘在紐約
文化

劉叔銘老師也熱衷文化藝術,除了經常在新加坡觀看各類文化演出、展覽,也前往世界各地著名表演廳、博物館、名勝古蹟觀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