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冠洪

劉冠洪

劉冠洪,曾用名乾虹,1912年5月17日出生於江蘇省南通縣一個鄉村棉布經營商家庭。紡織工程技術專家,紡織機械製造先行者之一。長期從事紡織機械設計製造、紡織企業建設和管理工作,曾開發福利式梳棉機,並主持多種棉紡織設備的結構改造,取得成效。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1924年至1929年在省立南通中學和南通高中讀書。中學時代他的父親教導他不要靠祖業,要做一個能自立的人,同時受學校近代史和國文教師進步思想的啟發,青少年時代便抱有振興中華的志向。特別是受到當地先賢清末狀元張謇的“棉鐵救國”(實業救國)思想和報紙上刊登的《我國棉紡工業的情況和未來》一文的影響,在1929年高中二年肄業後,考取了南通學院紡織科紡織工程系。雖家道中落,但仍竭力維持到大學畢業。1933年大學畢業後,進上海統益紗廠任前紡保全技術員。

1934年6月與同學一起,東渡日本留學。先在東京的東亞預備學校補習日文,1935年春進入東京工業大學紡織科進修。在進修期間,一面讀書,一面跟中原教授研究“經編針織”,還利用假期和結業後的時間到大日本紡績株式會社東京工廠、大阪貝冢工廠、名古屋平野織機製造廠、豐田自動織機製造株式會社刈谷工廠實習,併到濱松市參觀天鵝絨、剪絨織造工業。還參加過大阪府立能率研究所主辦的“效率工程師講座”的學習。

在日本工廠實習期間,懷著“棉鐵救國”的思想和回國後報效祖國振興棉紡織和紡機製造業的志向,多方收集有關工藝、機械、科學管理等方面的各種資料,收穫很大。為爾後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報效祖國

1937年6月學成回國。1939-1949年主要在上海信和紗廠和信義機器廠任職。曾先後擔任過工程師、計畫室主任、廠長、副經理、經理等職。主持信和紗廠的日常生產管理、紡機改造和設備擴充。主持信義機器廠的紡織機械製造。

1950年5月到武漢工作。任漢口公私合營第一紗廠總工程師,工務處副處長、國營武漢第一棉紡織廠建廠委員會委員。1951年調中南紡織管理局任基建處處長、新廠籌建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二級工程師,負責中南地區新建紡織廠的初步設計、技術設計的研究審查工作。1954年9月中南紡織管理局撤銷後,調河南省紡織管理局,任總工程師。1957年曾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在此期間雖蒙受冤屈,但仍為河南省紡織工業產品調整、建立新廠貢獻力量。1979年錯劃右派得到改正,復任河南省紡織工業廳總工程師。

1980-1982年曾作為河南省技術貿易等考察團等的成員三次分赴香港和日本,短期考察國外紡織工業新技術、新設備、產品開發和國際市場情況,並認真研究我國和河南省紡織工業的基礎現狀、差距和問題,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建議,為河南省紡織工業技術改造和外貿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劉冠洪知識淵博、勤於鑽研、善長紡織工程和紡織機械設計與製造,1979年翻譯出版日文《經紗上漿》一書,並擔任《日漢紡織工業辭彙》(1981年版),《中國大百科全書·紡織》卷(1984年版)兩書的編委和《中國近代紡織史》編委會顧問,在紡織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劉冠洪系九三學社社員,曾任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第十九屆學術顧問,河南省紡織工程學會第一、三、四屆副理事長,河南省第五屆政協常委,1991年在河南省紡織工業廳退休,1992年4月9日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享年81歲。

榮譽成就

先行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中國紡織機械製造工業十分薄弱,當時紡織工業所使用的機器設備大多數從國外進口,國內主要從事修配業務。1939年起劉冠洪在上海信義機械廠任職期間,除對同屬久安公司的信和紗廠進行老機改造之外,主要在信義廠從事新機的設計製造工作。曾為該廠擬定一個年產20萬紗錠的紡機製造廠和在產棉區設廠的發展計畫。由於當時政府的腐敗統治和日本的侵略,他的計畫在當時只能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理想。然而,雖未能製造出成套的紡機設備,但確也製造了一些紡織機械,且在設計上有其獨創之處。

1940-1945年,信義廠設計製造了紡部從清花到搖紗的各種紡紗設備。在設計製造過程中,他為實現製造整機成套設備的願望,做了大量工作。在此期間,他開發了福利式梳棉機,1941年申請專利,獲得重慶國民政府實業部的專利證書,由無錫聯華機器廠製造,該機曾在無錫、上海、川沙、太倉等紗廠套用。1940年在國內首先設計製造了雙區牽伸粗紗機,使牽伸倍數增大至8倍。設計製造了四羅拉超大牽伸細紗機,1943年試驗,1944年造出樣機。同時吸收當時國際上的先進牽伸機構,其中榮光式牽伸裝置由新農紡機廠製造,在重慶、湖南大量推廣;卡氏式牽伸改進裝置,由上海信義機器廠製造,在無錫利民紗廠、上海信和紗廠套用。

1943年還設計了雙眼並條機,棉條餵入粗紗機時,經過車後的導條輥開始分為兩個頭,既減少意外牽伸,又不互相捻和,成紗質量良好,在當時屬於先進技術,這一新機在信和紗廠的各衛星廠得到套用。

發揮作用

1944年又將清花二道開棉機的豪豬打手改為梳針滾筒打手,起到輕打多梳,有利提高除雜效率,增進原棉開松度和棉卷均勻度,減少纖維損傷的作用。

劉冠洪開發一系列紡紗機械產品,在當時條件下,實屬難能可貴,是我國紡機開發的先行者之一。

為提高設備製造效率,提高紡紗機車面、龍筋等長型機件加工質量,他曾對設備製造母機進行改造,如在龍門刨床的龍門架上添裝立式電動機,下裝碗形砂輪,把龍門刨床改為立式“大磨床”,加工機件表面精緻。

信義機器廠經劉冠洪的調整、改進、武裝與管理,已達到了能正規設計製造整台紡機的水平,使信義機器廠成為當時上海首屈一指的紡織機械製造廠。

相關介紹

介紹一

1958年主持設計了“雙打手軸流開棉機”,由河南省紡織機械修配廠製造,經鑑定後納入紡織工業部機械系列(型號為1008)。他在該機設計中創造性地使用了機外調節式偏心凸輪調節塵棒塵格角度。該機特點是臥式、開棉均勻、氣流分布均勻、纖維損傷少、產量高、操作簡便。以後又主持設計了階梯式多滾筒開棉機(型號為1034)。他主持設計的梳棉機大卷裝圈條裝置,由河南省紡織機械廠和河南唐河紡織機械廠製造,獲省科技成果三等獎,在河南、湖北、湖南等省推廣套用。

70年代,劉冠洪主持設計了燈芯絨割絨機和刷絨上蠟機等,由河南省紡織機械廠製造。在設計中創造性地採用含油粉末冶金推針塊代替了沿用的凸輪油箱,防止漏油污染布面。兩機在全國推廣100多台,並將無級變速機構用在四組刷絨機與上蠟機之間,出布速度誤差在萬分之三以內。

80年代任河南省紡織機械設備開發領導小組顧問,指導濟源5127廠、靈寶124廠和淮陽紡織機械廠生產新型紡紗設備,為河南省紡織機械的開發、製造和配套作出了新的貢獻。

介紹二

早在40年代初期,劉冠洪在上海信和紗廠和信義機器廠任職期間,就在無錫建立了一個小型紡紗廠,將信義廠製造的1.7萬紗錠安裝投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國家為了解決全國人民的穿衣問題,在大規模建設開始之前,有計畫地新建和擴建了一些紡織廠。但是當時國內紡織行業基本建設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又面臨著建國初期的經濟困難局面,劉冠洪既懂紡織,又懂機械,又有土建工程經驗,他作為我國早期的紡織工程技術和建設的專家,由上海赴武漢參加老廠擴建和新廠建設工作。

1950年在武漢,他首先承擔了武漢振寰紗廠的擴建設計。之後擔任武漢第一紡織廠建廠委員會委員,負責該廠的勘測、設計工作,解決施工中的技術問題,直至安裝投產。在這一工作中,他充分發揮自己的紡織科技專長和工程施工經驗,建成了新型大型的棉紡織企業。

他在中南紡織管理局任基建處處長、新廠籌建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期間,1952年曾被派往南昌、九江、長沙、廣東等地指導紡織廠的建設工作。1953年擔任鄭州國營棉紡一廠、三廠等的初步設計、技術設計的審核工作。多次對圖紙和施工提出建設性的建議,為節約基建投資、加快基建進度、提高施工質量,作出了成績。例如在鄭州棉紡一廠施工中,對廠房的三角屋架,托鐵的安裝和施工進行了研究,確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法。對鄭州棉紡三廠廠房的天窗設計,建議省去擦窗機,並設計了新的代替方法,為國家節省投資達38億元(舊幣,合現人民幣38萬元)。他經常深入工地現場,發現問題後同其他工程技術人員共同商量,提出改進意見,解決土建、水、電汽等設計、安裝方面的難題。

1954年調河南省紡織管理局任職後,主持了鄭州國營棉紡四廠、五廠的設計審校工作。1956年擔任河南洛陽棉紡織廠選址、勘察組負責人,為洛陽棉紡織廠的建設奠定了基礎。1965年參加了該廠的續建改造工程。

他還擔任了河南省紡建公司、安裝公司的顧問工程師。為河南省的各大紡織廠基建和設備安裝,貢獻了才智。

取得成效

30年代,世界紡紗設備趨向於推廣大牽伸裝置代替陳舊落後的小牽伸型式,以提高成紗均勻度和生產效率,達到減縮工藝過程、優質高產的目的。當時信和紗廠從青島原華新紗廠拆到3.6萬紗錠,其中1.6萬錠美國維丁紡紗機,系三羅拉小牽伸型式,設備陳舊、失修,除少數幾台紡36-58tex(10-16 英支)紗外,其餘均處於關停狀態。在不可能大量投資更新設備的情況下,為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劉冠洪決定利用信義機器廠及其他機器廠的設備加工條件,對這些老式機器進行徹底的技術改造。他擔任改造工程總體設計,並主持外配專件選定和結構改造具體方案的確定與實施。改造後可紡制18tex以下(32英支以上)紗線,質量及效率達當時上海優質水平,受到用戶歡迎。

為配合細紗機改造,1940年將粗紗機改為薩克洛威爾雙區牽伸,頭道粗紗機牽伸倍數提高至8倍,減小熟條定量一半,共改造20台,除信和紗廠使用外,還對外銷售。

末道並條改雙眼,也在3.6萬錠設備中全部推廣。

劉冠洪以這種投資少,收效快,經濟效益高的對結構改造的有效措施,為信和紗廠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作出了貢獻,他本人也由該廠工程師逐步晉升為廠長、副總經理和總經理。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根據河南省紡織工業產品結構調整的需要,他提出在河南建立中長織物和燈芯絨生產基地的建議,均被領導採納。如新鄉化纖紡織廠就是由劉冠洪指導轉產並幫助制訂發展計畫而建成為全省最大的中長化纖紡織廠的。又如燈芯絨原只是新鄉染織廠的一個品種,劉冠洪建議從染織廠分出,建立新鄉燈芯絨專業廠,並幫助規劃建設,長期給以指導、幫助,使該廠發展成為全省規模最大(年產1000 萬米)品種最全的燈芯絨廠。

1983年劉冠洪作為河南省紡織工業廳的總工程師,領導編制了河南省引進國外技術改造現有企業的規劃,經論證確定了四十多項引進技術的技改項目,均已實施完成,為河南省紡織產品水平和裝備水平上一個新台階,奠定了基礎。

簡歷

1912年5月17日 出生於江蘇省南通縣。

1933年 南通學院紡織科紡織工程系畢業。

1935-1937年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紡織科進修生。

1939-1949年 任上海信和紗廠工程師,上海信義機器廠工程師、廠長、副總經理、總經理。

1950-1951年 任漢口公私合營第一紗廠總工程師、工務處副處長。

1951-1954年 任中南紡織管理局基建處處長,新廠籌建委員會委員,二級工程師。

1954-1991年 任河南省紡織管理局、河南省紡織工業廳總工程師。

1992年4月9日 病逝於鄭州。

主要論著

劉冠洪譯.經紗上漿.紡織工業出版社.197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