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青島理工大學教授]

劉健,字行之,天行精舍,知真堂,1963年生人,天津大學畢業,工商碩士。

簡歷

劉健 劉健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高校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青島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現為青島理工大學教授。

書法風格獨特,各體皆善,尤工行、草書,行書流暢,書風自然而不造作,秀美而有神韻,草書厚健而不失清雅。作品入展"全國第七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第三屆全國楹聯書法大展",並多次獲全國、省、市級書法等級大獎。主編《書法教程》等書,出版有《劉健書法作品集》(青島出版社)。

書法作品多次在《中國書法》、《書法報》、《書法導報》、《光明日報》等報刊、雜誌上發表,被載入《中國當代中青年書法家大辭典》(新華出版社)、《中國書畫家名典》(中國文聯出版社)、《中國書畫家作品精選》(河南美術出版)。 其作品被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瑞典、新加坡的國際友人和文博單位收藏。

經歷

山東書法家劉健先生作品 山東書法家劉健先生作品

劉健 理工出身,身份是理工大學教授,但骨子裡對書法的熱愛卻從少年一直伴隨著他到中年的生涯,以至書法最終成為他的事業——立身揚名,而理工則成為他的職業。作為有頭腦有追求的書家,在青島書壇沉悶期,劉健與郭強、劉詠、宋文京等組織的六月書會,以其新銳和對當代書法審美思潮的敏銳感應,打破了青島書壇的保守狀態,引發了青島書壇中青年書法創作的篷勃高潮,並迅速形成一支頗具實力的青年書法家創作隊伍。劉健也一躍成為青島書壇中青年代表書家,並成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高校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青島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青島市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主任、青島市青年書法家協會顧問。他的書法風格獨特,各體皆善,尤工行、草書,行書流暢,書風自然而不造作,秀美而有神韻,草書厚健而不失清雅,作品入展全國七屆中青展、全國三屆楹聯展等國內外大展,獲首屆中國文藝傑出成就獎,多次赴國外舉辦書法作品展,並被文博單位及相關機構收藏,出版多種個人書法集。

劉健[青島理工大學教授] 劉健[青島理工大學教授]

劉健性格爽健,但心性淡雅,具有文人氣質,書如其人,這也影響到他的書法審美定向與選擇。他服膺帖學,並一直固守帖學,其間雖有過困惑與起伏,但卻始終堅持在帖學領域的不懈探索。早年,他的帖學曾頗受時風影響,過於強調對形質的追逐,在筆法與氣韻上與傳統帖學距離較遠。近年來,他遠離時風,回歸二王經典,從筆法與氣韻上,力求接近帖學正脈,逐漸形成雅逸、率真的個性化書風。

從帖學本源而言,帖學的核心旨趣在於文人化,由此,雅與韻便構成帖學的審美價值皈依。雅與韻屬精神層面,關涉到的是書法形上價值,它無跡可求,是書家內在精神表現。反映到書法上,便構成書法的意境神采,所以在南朝時期,書論家尤為強調神采,到唐代更形成張懷瓘:不見字形,唯見神采的“神采論”,並由此形成帖學的文人化審美傳統。除審美本體論外,帖學的另一主體價值便是筆法。可以說舍筆法便無帖學,帖學筆法代表了本土書法的最高價值。但自清代顛覆帖學以來,筆法被形質追求所取代,筆法少人問津,很長一個時期以來,以筆法著稱的書家如白蕉還不如民間書法受推崇,從而“無法”成為當代某一特殊階段的主體特徵。隨著當代書法的經典轉向,二王帖學回歸書法話語中心,筆法問題開始受到書壇普遍重視,二王書風取代民間書風成為新的主流書風,這可視為對當代書法非經典傳統傾向的反拔。

劉健對帖學的研悟,應該說是在當代書法流變的整體背景上展開的,他始終在古與今之間尋求一種創作張力,努力追尋孫過庭“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的審美境地。他在不斷摒棄新、尖的過程中,最大程度地保留書法的時代審美感性,而在極力追尋古典帖學精奧時,又力戒陷於泥古的窠臼,這使他當下的帖學創作處於一種較佳的狀態。他的作品線條綿密而不乏飄逸,精神外耀而內骨猶存,其創作已超越了純技法表現,而具有了較高的精神內蘊。

而今,劉健於帖學創作外,還銳念於“現代書法”探索,創作出系列饒有新理異態的作品。他的“現代書法”作品,固守漢字本體,在漢字內部空間上開掘,強化筆墨趣味,不追求造型的突兀與開合,書法風格強烈而又獨具風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此兩句可以囊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精神,劉健之名也得於此。如今,正值創作盛年的劉健,無論在審美觀念與書法創作上都漸臻成熟,我們衷心地祝願他能達到更高的書法藝術境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