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剛

劉保剛,男,1966年10月生,河南鄢陵人,2000年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畢業,導師崔之清教授,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先後在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5篇,參編《中國歷史》(晚清民國卷)、《黃河文化史》等多部著作。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論文

_活烈士_童子南的傳奇人生
中國近代公民教育中的人文主義
中國近代公民教育中的人格教育
二次革命以後孫中山政治發展思想研究
孫中山人治思想研究
孫中山公民教育思想研究
孫中山公民教育思想研究0
孫中山政黨思想評析
新文化運動後中國公民教育思想研究_限於1925_1945時段的考察
晚清法治觀念演變探源
曾國藩對傳統理學的反思
清末公民教育思想探析
離異與回歸:歐戰後梁啓超對中國憲政道路的反思與探索
精英主義與直接民主_孫中山直接民權思想透視
胡適幼稚民主觀評析
論晚清士大夫公法觀念的演變
試論中國青年黨的民族理論及其策略
試論孫中山政治思想中的理性主義
試論民初各方關於省制問題的鬥爭
試論近代中國的非孝與擁孝
近代中國公民權利意識演變的歷史考察
近代以來中外關於保護智慧財產權的談判

省級骨幹教師

據人事處網站訊息,我校第三批省校兩級骨幹教師選拔結果日前揭曉,經教育廳組織專家評審,我校共有37位教師被確定為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畫資助對象,我院謝曉鵬、劉保剛老師榜上有名。本次選拔充分顯示了我院在青年教師培養上肯下功夫,成效顯著。
據悉,學校為加快青年教師的培養,根據教育廳有關檔案精神,我校同期組織了有關專家,評審確定趙永成等73位同志為鄭州大學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畫資助對象。
根據《鄭州大學關於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精神,學校將在“十一五”期間重點抓好“五大人才工程”。即“名師隊伍建設工程”、“特聘教授崗位工程”、“優秀博士引進工程”、“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工程”和“教師出國研修工程”。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畫作為“五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充分利用教育廳人才培養計畫的資金優勢,強化青年教師梯次培養,激勵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為我校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梯隊保障。

宜陽縣城關鄉黨委書記

劉保剛,生於1961年11月,漢族,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1984年8月參加工作,副縣級幹部,現任宜陽縣城關鄉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新農村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是新時期農村工作的重點。劉保剛作為一名鄉黨委書記,對新農村建設工作高度重視。他多次召開專題會議,仔細安排部署,經常深入各村調研,了解基層真實情況,認真制定措施,嚴格落實執行,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建設效果。自2006年以來,該鄉共對全鄉15個行政村進行以“三清七集中”為主要內容的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其中東店、后庄、陳宅3個村列為市級示範村,楊店、周村、鐵爐、八里堂4個村列為市級重點整治村,靈山、苗村、河下、高橋4個村被定為縣級重點整治村。在劉保剛的領導下,該鄉成立組織,加大宣傳,營造氛圍,科學規劃,增加投入資金,加大扶持力度,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項目計畫和資金支持,協調金融部門發放小額貸款,動員民眾自籌資金,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在全鄉掀起整治、建設高潮。兩年來該鄉共建沼氣池1734座,建垃圾池58個,建垃圾填埋場所8個,設定秸稈堆肥場所13個。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鄉村累計投入資金600餘萬元,投入車輛10000餘台次,出動勞力30000餘人次,清運垃圾90000餘方,清理、修建污水排放設施6300米,栽植綠化樹木11萬餘株,整治村、示範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劉保剛主動分包該鄉市級示範村東店和后庄村。他千方百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東店村新農村建設總投資170餘萬元,硬化道路4.6公里20000平方米,完成主幹道800平方米彩磚鋪設和綠化,新建600平方米休閒廣場1個、文化大院1個、沼氣池116座,栽植苗木34000棵。后庄村新農村建設投資100餘萬元,硬化道路1600米,計9200平方米,新建社區服務中心10間,計237平方米,修建休閒廣場1個,計960平方米,建沼氣池155座,使民眾吃上了乾淨、衛生、放心的自來水。這兩個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徹底改變,受到上級的肯定和民眾的稱讚。因工作出色,2007年底劉保剛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新農村建設先進工作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