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鰓蓋骨

前鰓蓋骨

前鰓蓋骨,位於主鰓蓋骨前緣,呈“』”形,彎曲部外側面有一弧形突起,後腹緣光滑,前緣與舌顱骨、續骨、莖舌骨,方骨相接,腹緣覆蓋在間鰓蓋骨外側面。

前鰓蓋骨前鰓蓋骨
前鰓蓋骨位主鰓蓋骨前緣,呈“』”形,彎曲部外側面有一弧形突起,後腹緣光滑,前緣與舌顱骨續骨莖舌骨方骨相接,腹緣覆蓋在間鰓蓋骨外側面。

鰓骨結構簡介

硬骨魚類的鰓,外面有骨質的鰓蓋保護著,鰓蓋是由前鰓蓋骨、主鰓蓋骨下鰓蓋骨、間鰓蓋骨組成的。在鰓蓋的後緣有一游離的膜,稱為鰓蓋膜。依據鰓蓋的變異情況,可將金魚的鰓蓋分為三種:
正常鰓:鰓蓋骨沒有大的變異,大多數金魚的鰓蓋屬正常鰓蓋。
翻鰓:主鰓蓋骨和下鰓蓋骨的後緣由內向外捲曲,使部分鰓絲裸露在外,習慣稱為翻鰓(實際上鰓並不捲曲,而鰓蓋骨是捲曲的)
透明鰓:金魚的某些種類鰓蓋骨的骨片較薄,鰓蓋內外表皮呈半透明狀,能從外面觀察到部分鰓絲,使鰓蓋顯出鰓絲的血紅色,稱透明鰓。

東方肋鱗魚

屬肋鱗魚科,肋鱗魚屬。根據其個體較小,呈長紡錘形;頭小,頭長小於體高;頭部骨片表面光滑,上頜骨後部略呈三角形,鰓蓋骨較下鰓蓋骨略大,前鰓蓋骨直立,中部加寬;背鰭較臀鰭小,其起居臀鰭起點稍前等特徵,命名為新種——東方肋鱗魚。

貴州中華真顎魚

屬真骨魚科,中華真顎魚屬。根據其體呈紡錘形;頭長於體高,額骨長而狹,後端擴大,頂骨短小;略呈方形;眼眶較大;口裂深,上頜骨細而長,下頜長而窄,牙齒細尖,大小相似;前鰓蓋骨下肢顯著向前彎曲;背鰭起點居體的中點略後,腹鰭起點幾乎介於胸鰭和腹鰭中間;尾柄顯著收縮,尾鰭分叉深,鰭條自基部即分節;尾鰭上葉的棘鱗中等大小,軀幹部部側鱗高大於寬等獨特特徵,命名為新種——中華真顎魚屬的“貴州中華真顎魚”。

淞江鱸魚

前鰓蓋骨前鰓蓋骨
別名四鰓鱸、花花娘子、花鼓魚、老婆魚、老虎魚、新娘魚、媳婦魚、媳婦頭等。前鰓蓋骨後緣有四棘,上棘最大,端部呈鉤狀,翹向後上方。鰓孔寬大。前鰓蓋骨後緣游離突起似一鰓孔,故又稱四鰓鱸。體裸露無鱗,後緣游離突起似一鰓孔,故又稱四鰓鱸。體裸露無鱗,有粒狀和細刺狀的皮質突起。背鰭2個,在基部稍相連,起點在胸鰭腋部上方,後端近尾鰭基部。臀鰭長,無鰭棘。胸鰭寬大,橢圓形。腹鰭腹位,狹小,基部相互靠近。尾鰭截形,後緣稍圓。體背側黃褐色、灰褐色,腹側黃白。其體色可隨環境和生理狀態發生變化。體側具4條暗褐色橫帶,吻側和眼下各具1條暗帶。成魚頭側前鰓蓋骨後緣為桔紅色,在鰓蓋膜上各有2條桔紅色斜帶,繁殖期尤為鮮艷。臀鰭基底具一縱行的桔黃色條紋。腹鰭灰白色,其餘各鰭均黃褐色,並有幾行黑褐色的斑條。第一背鰭前部、胸鰭和尾鰭基部各具1黑褐色斑塊。在繁殖季節,成魚頭側鰓蓋膜上各有2條桔紅色斜帶,似4片鰓葉外露,由此得名“四鰓鱸”。

雲斑櫛蝦虎魚

前鰓蓋骨前鰓蓋骨
上頜骨後端伸達眼前緣下方或稍前。上、下頜牙小,尖銳,無犬牙,多行,排列稀疏,呈帶狀,外行牙稍擴大;下頜兩側中部最後1外行牙呈彎曲犬牙。犁骨、齶骨及舌上均無牙。唇略厚,發達。舌游離,前端戟形。鰓孔大,側位,向頭部腹面延伸,止於前鰓蓋骨後緣下方稍前處。前鰓蓋骨後緣無棘,具3個感覺管孔。頰部稍寬。鰓蓋膜與頰部相連。具假鰓,鰓耙短小,略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