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掠翼

前掠翼

與後掠翼相反,前掠翼這種機翼的外形特點是,其前緣和後緣均向前掠。早在1945年2月,德國容克斯公司即首飛一種名為Ju-287的前掠翼四發噴氣轟炸機。這架飛機使用了前掠角為15°的機翼,開創了前掠翼飛行器的先河。俄羅斯的蘇-47戰鬥機為前掠翼飛機的典型代表。前掠翼飛行器相比於傳統後掠翼飛機具有結構、機動、以及可控度上幾方面的優勢,如更高的纏鬥操控能力和更高的升阻比。

基本信息

優點

前掠翼概念圖前掠翼概念圖
與後掠翼相比,前掠翼主要有四大優勢:結構優勢。前掠翼結構可以保障機翼與機身之間更好地連線,並且合理地分配機翼和前起落翼所承受的壓力。這些優勢用其它方法很難達到或者不可能達到,它大大提高了飛機在機動時、尤其是在低速機動時的氣動性能。此外,前掠翼的結構設計,還可使飛機的內容積增大,為設定內部武器艙創造了條件,同時也大大提高了飛機的隱身性能。
機動優勢。前掠翼技術可使飛機在亞音速飛行時具有非常好的氣動性能,從而大大提高其在仰角狀態下的機動性。若前掠翼布局與推力矢量控制系統綜合使用,還可使其在空戰中更具優勢,其近距空戰機動能力將成倍地提高。
起降優勢。與相同翼面積的後掠翼飛機相比,前掠翼飛機的升力更大,載重量增加30%,因而可縮小飛機機翼,降低飛機的迎面阻力和飛機結構重量;減少飛機配平阻力,加大飛機的亞音速航程;改善飛機低速操縱性能,縮短起飛著陸滑跑距離。美國專家計算,F-16戰鬥機若使用前掠翼結構,可提高轉變角速度 14%,提高作戰半徑34%,並將起飛著陸距離縮短35%。
可控優勢。使用前掠翼結構可以提高飛機低速度飛行時的可控性,並能在所有飛行狀態下提高空氣動力效能,降低失速速度,保證飛機不易進入螺鏇,從而使飛機的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

缺點

前掠翼前掠翼
前掠翼也並非十全十美。比如它技術複雜,對與之配套的相關技術要求比較高等。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航空業就曾按美國空軍的意願研究製造了一種叫“X-29A”的試驗飛機,該機採用鴨式氣動布局,裝備了35度的前掠翼。1984年12月14日,X-29A進行了首次試飛,截止1991年,2架技術驗證機總共飛行了616次。但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相關技術的原因,儘管X-29A採用了最先進的複合材料,但最終仍未能完全克服空氣動力所造成的偏差。美國空、海軍無奈,只得放棄將前掠翼作為美國未來戰鬥機的象徵這一構想。由此,前掠翼機翼結構技術的高度複雜性可略見一斑。但不管怎樣,前掠翼———作為一項可使飛機的作戰性能得到極大提高的特殊技術,已受到了各國越來越多的重視,同時它也已成為21世紀作戰飛機的重要象徵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