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叢里的求索

內容介紹從王曉明先生那執著的《刺叢里的求索》中我讀出了一種高層次的生命意義。 “中國的知識分子及其精神創造的事業,正處於一場深刻的危機之中”,“從精神的需求,從我們的對生存意義的把握,對健全人格的理想看今天的現狀,你的感覺如何呢? 主要從事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兼及文學理論和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研究。

內容介紹

從王曉明先生那執著的《刺叢里的求索》中我讀出了一種高層次的生命意義。他那種尋求自己精神支柱、渴望重建自己健全的精神家園的努力令我深深感動。儘管我知道也許我的這點心靈共鳴太微太弱,也許我的回音會像一陣風一樣忽然無蹤無跡;儘管我知道在這個被物質保衛著的世界裡我們有太多的無奈,我們也許徒勞的努力會被擊得粉碎,但我依舊相信這種不懈的求索是我們作為一個健康的人都因該追求的高層次的生命意義。“中國的知識分子及其精神創造的事業,正處於一場深刻的危機之中”,“從精神的需求,從我們的對生存意義的把握,對健全人格的理想看今天的現狀,你的感覺如何呢?”“如果不是無奈、失望、彷徨,甚而痛苦,甚而想起來解除這種危機的話,而依然是麻木、遲鈍、無謂,甚而沒有一點感覺上的變化,甚而還加深這種危機,那么我們的還有什麼意義呢?”該憤怒的時候我們自嘲,該羞恥的時候我們慶幸,該憂傷的時候我們茫然無覺,該蔑視的時候我們誠惶誠恐……我們該如何恢復正常的感覺、正常的思維呢?回到詩中去,回到文學中去,回到一切真正杰出的藝術作品中去吧,這不單是為了獲取審美的愉悅,更是為了掙脫卑俗的生存狀況。我們還是應相信魯迅先生的話,“即使前面沒有路,也要跨進刺叢里走走。”惟有那苦苦追索的精神,那竭力發掘和維護人內心的價值的態度,才是真正值得培養,值得代代相承,賡續不絕。

作者介紹

作家簡介:
當代著名學者,以現當代文學為主攻方向。著有長篇傳記《魯迅傳》等作品,其思想深刻語言沉實,是當代不可多得的理論家。(宇慧撰寫)
王曉明,1955年生,1977年考入華東師大中文系本科,1979年轉讀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許傑、錢穀融教授。198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留系任教至今。主要從事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兼及文學理論和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研究。專著有《沙汀艾蕪的小說世界》、《所羅門的瓶子》、《潛流與旋渦——論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家的創作心理障礙》、《追問錄》、《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新魯迅傳》、《刺叢里的求索》、《無聲的黃昏》、《太陽消失以後》、《王曉明自選集》、《高調與低調之間》,編著有《現實主義的初潮——文學研究會作品選》、《文學研究會評論資料選》、《魯迅:自剖小說》、《胡河清文存》、《人文精神尋思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批評空間的開創》,譯作《巨匠與傑作》等。目前正從事於三卷本《中國文學史:1890-1990》(暫名)的撰寫。   (引自華東師大教授簡介,時間未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