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粉師

刷粉師

“刷粉師”,微博時代,男女老少都在發微博,分享信息。同事、同學、親朋好友互相關注成為對方的“冬粉”,“冬粉”數量越多,似乎意味著影響力越大。這一背景下,一種另類職業“刷粉大師”便應運而生。

現象

刷粉師

“您的微博有多少冬粉?想擁有和巨星一樣的號召力嗎?您的冬粉數量決定了您在這個時代的發言權!”

“玩微博、屯冬粉,創造個人知名度,擴大品牌影響力!冬粉數(聽眾人數)=影響力!=人脈!=人民幣!”……

刷粉師 刷粉師

中國某知名購物網站上,“刷冬粉”廣告鋪天蓋地。據一家行銷公司調查顯示,微博群體趨於高學歷化、年輕化,有60%的微博用戶承認減少了對部落格訪問的次數;有96%的用戶表示會通過微博了解、發布對大事件、突發事件的觀點。可見,微博已經成為輿論中心,對事件行銷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刷粉”賺錢成為可能。

2011年10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網路公司工作人員”的身份探秘“刷粉大師”刷冬粉的全過程:10多台電腦,每台電腦配獨立IP和網線,通過“自製刷粉機”,10萬冬粉大約7天時間就能“搞定”,一個月賺5萬元左右。該人士還告訴記者,他們與其他刷粉團隊不一樣的是,他們在網際網路公司“有人”,在微博更新的時候,“內線”會“透風”給他們。

“對於這種惡意註冊‘代刷的冬粉’,大家統稱為‘殭屍粉’。”騰訊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對於“刷冬粉”這種行為,騰訊方面表示沒辦法阻止,只能從技術上防止惡意註冊,發現“殭屍粉”會直接關閉該賬號。

刷粉方法

“3元1000冬粉,25元1萬,刷1萬還可贈送1000冬粉。”“代刷冬粉”的店鋪數量龐大,“寶貝”價格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有的店鋪甚至大張旗鼓地叫賣“刷粉機”,稱買了“刷粉機”自己可以隨便刷。刷出來的“冬粉”分為“殭屍粉”和“活粉”等大類。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賣家介紹,這些用來買賣的微博“冬粉”不少是靠軟體刷出來的。藉助“微博冬粉機”之類的軟體,一般人也可以自己刷。這些冬粉的特點是沒有頭像、不會回復、無人關注,被稱為“殭屍粉”。

除了“殭屍粉”,店鋪也會針對一些客戶推出“高質量冬粉”,也稱為“活粉”,是人工製作出來的,賣家通常進行人工註冊,增加賬號。由於賬號並非當天註冊當天就能賣,需要有一定積累,為了讓手頭的賬號有一定經驗值,賣家會找專人養著,每天更新微博。“每個冬粉自身都擁有一定數量的冬粉,博文、資料完備”。

“當時有人發私信給我,稱可以代刷冬粉,1角錢100個,100個起賣。”曾體驗過“刷粉”過程的張女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讓‘刷粉師’先給我刷100個,我再付錢,沒想到一會兒時間,冬粉數量噌噌噌地往上長。”

“不到10分鐘,100個冬粉就刷好了。我讓對方給我地址好匯款過去,對方非要用網銀,我擔心網路風險,便稱要‘退貨’。”張女士說,退貨也很快,10分鐘不到,100個冬粉又消失了。

自楬內幕

“刷粉師”自揭內幕:月賺5萬

“刷粉師”稱,他們是正規公司,冬粉質量是有保證的,保證不會掉,也不會被網站禁止。該人士還神秘地告訴記者,正是因為公司在網際網路公司“有人”,在微博更新的時候,他們會“透風”,所以冬粉不會掉。

“刷粉師”表示,希望拉客戶,他們返點提成。當記者提出希望購買刷粉技術時,該人士一口表示不願意,並稱刷粉技術很複雜,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

經過近1個小時的軟磨硬泡,刷粉師才坦白,原來號稱很複雜的“刷粉技術”,只不過是10台以上的電腦,外加每台電腦配上獨立IP和網線。“通過 “自製刷粉機”,10萬冬粉大約7天時間能夠 ‘搞定’!”

該人士還說,他自己一個月能賺5萬元人民幣。

“手下大概十幾個人專職幹這活兒,雖然沒有工資,但是按銷量給他們提成。”該人士表示,專職人員一個月收入幾千到幾萬元不等。

“自製刷粉機需要定製,定製費用300元。”“刷粉師”稱,如果買刷粉機,需要支付3000元,定製之前另加300元製作費用,總共3300元。當記者表示想看看“刷粉機”的照片時,對方以“客人太多沒時間”推託了。

據透露,目前越來越多網路公關公司也利用微博賬號,從冬粉量和活躍度對廣告客戶進行針對性付費行銷,且已形成了龐大的地下產業鏈。

專家說法

網際網路公司:“刷冬粉”無法防止

“對於這種惡意註冊‘代刷的冬粉’,大家統稱為‘殭屍粉’。”騰訊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對於“刷冬粉”這種行為,公司沒辦法防止,只能從技術上防止惡意註冊,發現“殭屍粉”後,會直接關閉這個賬號。

新浪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新浪微博公測以來,出現了一些“第三方產業”,他們利用軟體漏洞,通過非法軟體註冊ID。這些微博僅用於增加冬粉數量,“為擴大影響力而購買的冬粉,往往在幾分鐘內就增加成千上萬,一旦被網站確認將會被清除。”

“短時間內新增成千上萬個冬粉,主要是黑客軟體和製造團隊利用不同的網路代理、木馬等黑客軟體製造出的效果。這些虛擬冬粉可擁有不同IP位址和頭像,在網路上表現活躍。”相關人士稱。

“買賣微博冬粉其實就是在買賣客群的注意力。”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注意力資源的貨幣化是一種現象,這是新媒體發展的必然過程,“買賣冬粉、買賣注意力的行為只能是短期的網路行銷手段,不會長期存在,一旦形成趨勢,將不利於微博這種新媒體的長久發展。”

“其實最 ‘受傷’的是普通微博用戶。”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律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網路遊民、買賣冬粉的雙方、行銷公司等都是這個利益鏈上的一環,但是微博用戶經常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企業行銷的對象,有被欺詐的風險。“國際上一些著名的社交網站,在這方面有相應制度來規範商業行為,而國內微博網站還比較混亂,無章可循。雖然法律上沒有對買賣冬粉、有償轉發的行為的明文規定,但這是違背道德原則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