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劍隱形無人戰鬥機

利劍隱形無人戰鬥機

可見,採用“飛翼”布局的隱形無人機,成為各大國的“座上賓”,是高端無人機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 為此,這種無人機與其他用途的無人機有所不同。 無人機執行與有人機相同的任務時,所耗燃料也相當少,通常只占有人機的l%。

利劍隱身
無人攻擊機是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主持設計,於2009年啟動,經過3年試製,於2012年12月13日在江西某飛機製造廠總裝下線,隨後進行了密集的地面測試。2013年5月進入地面滑行測試,這意味著“利劍”無人機距離首飛更近了一步,也意味著中國將搶在英國“雷神”無人機之前,繼美國的X-47和歐洲“神經元”無人機之後,成為世界第三個試飛大型隱身無人攻擊機的國家。
利劍模型

中文名:

利劍隱身無人攻擊機

外文名: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項目啟動年:

2009年

總裝下線時間:

2012年12月13日

利劍簡介

利劍隱身無人攻擊機於2009年啟動,經過3年試製,於2012年12月13日在江西某飛機製造廠總
裝下線,隨後進行了密集的地面測試。2013年5月,我國“利劍”隱身無人攻擊機驗證機已開始在某地機場進行地面滑行測試,這意味著“利劍”無人機距離首飛更近了一步 。
利劍無人機

成功意義

利劍隱身無人攻擊機試飛成功意味著中國將搶在英國“雷神”無人機之前,繼美國的X-47和歐洲“神經元”無人機之後,成為世界第三個試飛大型隱身無人攻擊機的國家,這是我國航空技術領域的一次偉大進步,具有里程碑意義。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無人機研發領域的世界頂尖行列。

結構

飛翼

利劍結構示意圖
“利劍”翼展為14米左右,外形布局採用了和X47B類似的飛翼無尾布局,具備良好的隱形能力及戰場生存能力。該機機身據推測是採用及其他複合材料製造,機腹彈倉經過特殊設計,並具有自動跟蹤和偵察功能,掌握自主智慧財產權。
“利劍”無人機實現了翼身融合的飛翼布局,這些都決定了“利劍”的雷達反射信號特徵非常低,從而可以對敵後縱深高價值地面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可謂“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這一點,是中國現役有人戰機所不具備的。
除了“利劍”以外,美國的X-45、X-47B、俄羅斯的“電鰩”、法國主導的“神經元”、英國的“雷神”,當下正在發展的熱門無人機,無一例外地採取了飛翼布局。可見,採用“飛翼”布局的隱形無人機,成為各大國的“座上賓”,是高端無人機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

尾噴口

“利劍”無人機的尾噴口設計並沒有採用隱形化處理,而是直接裸露在外。這樣,尾噴口的高溫,會導致被敵方紅外感測器發現的機率增加。假如在尾噴口添加鎢,由於鎢的熔點高達3410℃,耐高溫,是否能夠隔絕高溫,使得無人機更加隱性化呢?觀美國的X-47B和法國的“神經元”,尾噴口都採用了隱形設計。
聯繫到國產殲-20和殲-31隱形戰鬥機的尾噴口同樣沒有進行隱形設計,這說明,動力技術相對落後的中國航空工業,在飛機發動機的紅外隱形方面,還需要更大的努力。

主要功能

偵察監視

這是無人機最早的用途之一。無人偵察機可以深入陣地前沿和敵後一二百公里,甚至更遠的距離。它依靠裝在機上的可見光照相機、電影攝影機、標準或微光電視攝像機、紅外掃描器和雷達等設備,完成各種偵察和監視任務。一般來說,一架無人機可攜帶一種或幾種偵察設備,按預定的程式或地面指令進行工作,最後將所獲得的信息和圖像隨時傳送回地面,供有關部門使用;也可以將獲得的所有信息記錄下來,待無人機回收時一次取用。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和套用,無人機上的設備性能也在不斷提高,同時還增加了一些新的裝備,套用範圍進一步擴大。如裝備全球定位系統GPS)後,無人機可與偵察衛星和有人駕駛偵察機配合使用,形成高、中、低空,多層次、多方位的立體空中偵察監視網,使所獲得的情報信息更加準確可靠。

騙敵誘餌

使用無人機吸引敵方的火力或整個防空系統,進而將其破壞或摧毀,是近一二十年人們為無人機開發出的新用途。作為誘餌之用的無人機,其主要使命是協同其他電子偵察設備遂行誘騙偵察;或作為突防工具,為有人駕駛飛機提供防空壓制;或與反輻射武器配合使用,壓制和摧毀敵防空系統。
為此,這種無人機與其他用途的無人機有所不同。為了提高作為誘餌的欺騙效果,常常要採取一些措施,如進行特殊設計,並裝上適當的電子設備,使其具有與欲模擬的目標有相仿的機動能力和信號特徵;安裝角反射器等無源裝置,增大無人機的雷達反射面積;安裝射頻放大設備,增強雷達反射信號。總之,就是千方百計讓敵方容易發現它,吸引敵方的注意力。一般來說,在執行誘騙任務時,誘騙無人機先在前沿陣地上空模仿有人駕駛飛機作戰術飛行,刺激或誘發敵防空武器系統中的雷達開機,然後己方偵察設備趁機完成偵察任務。用作突防工具時,無人機先於己方的攻擊機群從側面到達敵防空體系所保護的目標區,迷惑敵方雷達,消耗敵防空兵器。
這些無人機由於採用了增大雷達反射截面積和信號強度等措施,具有根強的欺騙性。敵方的雷達將首先截獲到這些假目標,但很難識別,導致把這些錯誤的情報傳遞到敵火控雷達系統和防空武器。這樣,一方面可使敵防空雷達網在對付這些假目標上消耗大量時間,另一方面敵武器系統會對其開火或發射飛彈,消耗防空火力,從而降低對己方攻擊機的威脅。事實證明,誘餌無人機曾在幾次局部戰爭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使用美國的“鷓鴣”式小型無人機作為誘餌,欺騙敵防空火力,掩護自己的飛機進攻。據介紹,曾有1架無人機誘使32枚“薩姆”飛彈對其發射。隨後,以軍的F-4戰鬥機和A一4攻擊機緊隨其後,順利完成了對埃軍陣地的攻擊任務。

實施干擾

系統進行干擾,使其通信中斷,指揮失靈。發展趨勢是向干擾雷達和干擾通信同時進行方式發展。因為要想使敵方地域的所有雷達都受到完全乾擾是不大可能的,那么未受干擾壓制的雷達所獲得的有關目標的信息,可以通過通信線路傳送到已受干擾雷達陣地上。所以,只有在干擾雷達時,同時對通信系統也予以干擾,才能使敵方高炮和飛彈陣地無法得到所需要的情報信息。為此,一架無人機可同時裝備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干擾設備,根據需要靈活運用;也可是兩種或多種不同用途的無人機或無人機與電子戰飛機之間的協同作戰。英國研製的“君主”系統,就是使用多架無人機,分別攜帶電子偵察設備、雷達干擾設備和通信干擾設備,飛臨敵方陣地上空遂行電子戰任務的一個綜合系統。在光電對抗中,無人機的作用潛力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它可以裝備煙霧裝置,瓦解敵方的光電制導武器的進攻;也可以裝備閃光燈具,作為紅外誘餌,引偏敵方的紅外製導武器;還可以利用它機動靈活和滯空時間長的特點,把攜帶的曳光彈準確地投放到所需的位置上。

對地攻擊

作為一種空中運載工具,無人機也能攜帶多種對地攻擊武器,飛往前線或深入敵占區縱深,對地面軍事目標進行打擊;它可以用空對地飛彈或炸彈對敵防空武器實施壓制;用反坦克飛彈等對坦克或坦克群進行攻擊;用集束炸彈等武器對地面部隊集結點等進行轟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反輻射攻擊無人機。這是一種利用敵方雷達輻射的電磁波信號,發現、跟蹤,以至最後摧毀雷達的武器系統。它不僅可用於攻擊敵方雷達、干擾機和其他輻射源,而且高速反輻射無人機加裝複合制導裝置等設備後,還可用於攻擊敵預警機和專用電子干擾飛機。美國的“勇敢者”200型和德國的KDAR就屬於反雷達無人機。KDAR採用無尾、十字形機翼的布局形式,機翼還可摺疊起來,放入一個6.1立方米的標準容器內。該容器既是儲存和運輸的包裝,又是發射裝置,每個容器可裝20架KDAR無人機。

校射作用

主要用於火力引導和對射擊效果進行評估。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生產的“蒼鷹”就是這樣一種無人機。它裝有測距機。自動跟蹤電視攝像機、雷射指示器和熱成像儀,可通過抗干擾的數據鏈向地面傳送位置修正指令,能為“銅斑蛇”雷射制導炮彈和機載“海爾法”反坦克飛彈指示目標。

通信中繼

如美國的“先鋒”式無人機裝有抗干擾擴頻通信設備、大功率固態放大器、全向甚高頻和超高頻無線電台中繼設備等,可在C波段進行數據、信號、話音和圖像通信,通信距離為185公里。無人機除了具備上述7種功能外,還有其他飛機所不具備的特長。一是費用低廉。無人機的造價通常在幾萬至幾十萬美元之間。與有人駕駛飛機相比,價格差距十分懸殊,相當於有人駕駛飛機的1/100~1/1000。無人機操縱人員只需半年的常規培訓,而培養一名有人駕駛飛機的飛行員,必須經過4年以上的專門培訓,且耗資巨大。無人機執行與有人機相同的任務時,所耗燃料也相當少,通常只占有人機的l%。二是隱蔽性好,生存能力強。無人機的長度基本在10米以內,重量大多在1~2噸之間;因此,它在空中活動十分輕捷自如,各種探測器材很難發現它的行蹤。三是使用簡便,適應性好。無人機既可以近距離滑跑升空,也可以直接發射升空;既可以在公路上起飛,也可以在海灘、沙漠上起飛,因而可在前線廣泛使用。無人機的回收也很方便,既可以用降落傘和攔阻網回收,也可以利用起落架、滑橇、機腹著陸。如加拿大的CL-227“哨兵”無人機還可以像直升機一樣進行垂直起降。此外,無人機能適應各種環境,可以毫無顧忌地進出核生化武器的沾染區,並可以在各種複雜氣象條件下連續飛行。

運輸能力

據外刊報導,俄羅斯“埃尼克斯”公司宣布,將為俄國防部研製新一代無人機。據悉,新型無人機能夠用於校正迫擊炮和火炮射擊的角度,並可用於地形照相偵察及執行其他任務,同時具備在信息化作戰條件下運送軍用物資能力。

監察安全

根據The Lens的一份報告,紐奧良市官員在2月份曾申請使用美國國土安全部的無人駕駛機,為保障該地的安全。The Lens稱,一位紐奧良官員一直對收購無人駕駛高科技非常感興趣。據報導,市政府官員與本地的無人駕駛飛機製造商召開了兩次會議,望將無人駕駛機正式投入紐奧良市中。

救災套用

2011年3月10日雲南盈江地震災情發生後,裝載有低空無人機航攝系統的測繪應急車連夜趕赴盈江縣實施無人飛機航拍任務。3月11日上午,第一架無人飛機於9:00在盈江縣城順利起飛,對災區全境進行了長達50分鐘的航空攝影,成功獲取到盈江災區首批震後20平方千米、1000多張0.1米的高解析度航空影像。3月11日下午,無人飛機再次起飛,成功獲得第二批航空影像數據並在第一時間傳輸延伸介紹

無人機

無人機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機上無駕駛艙,但安裝有自動駕駛儀、程式控制裝置等設備。地面、艦艇上或母機遙控站人員通過雷達等設備,對其進行跟蹤、定位、遙控、遙測和數字傳輸。可在無線電遙控下像普通飛機一樣起飛或用助推火箭發射升空,也可由母機帶到空中投放飛行。回收時,可用與普通飛機著陸過程一樣的方式自動著陸,也可通過遙控用降落傘或攔網回收。可反覆使用多次。廣泛用於空中偵察、監視、通信、反潛、電子干擾等。

隱身機

隱形飛機的隱形並不是讓我們的肉眼都看不到,它的目的是讓雷達無法偵察到飛機的存在。隱形飛機在現階段能夠儘量減少或者消除雷達接收到的有用信號,雖然是最為秘密的軍事機密之一,隱形技術已經受到了全世界的極大關注。
用雷達尋找飛機有點像在黑夜裡用手電筒找人。這個人如果想要不被找到,有三個方法:第一,穿上反射光波能力較差的衣服,比如粗糙的黑布衣服;第二,把身體變得透明;第三,他可以躲在一面和地面呈一定角度的大鏡子後面,鏡子把手電筒的光反射到“天上”去,拿手電筒的人就看不到了。
飛機要躲避雷達的探測,也主要有三種方法,第一,採用反射雷達波較少的材料塗在飛機的表面。第二,可以採用“透波材料”,也就是對雷達波“透明”的材料。不過飛機的發動機和電子設備不可能用透波材料製作,所以在隱形飛機上透波材料只能用在個別的部位。第三種方法就是躲在“傾斜的鏡子”下面,飛機通過特定的外形設計,可以讓多數雷達波反射不到雷達接收機的位置。

研究歷程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對無人作戰飛機進行跟蹤和研究,2001年,無人作戰飛機系統基礎技術研究項目作為我軍重大技術預研項目正式批覆立項。這項研究分成兩個課題,包括無人作戰飛機總體基礎技術研究,內容無人作戰飛機系統頂層概念、人機工程、無人作戰飛機控制、決策與管理理論和方法,信息傳遞等,還有就是無人作戰飛機本身的基礎理論研究,包括飛機隱身技術、無人機自主控制技術研究、無人機作戰飛機動力裝備等需要。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在無人作戰飛機配套系統發展方面也是高歌猛進,高分辯率遙感衛星的發射,讓我國可以獲得關鍵地區的高精數字地圖,可以據此對無人作戰飛機的進行更加精確的任務和航線規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和發展,為我國無人作戰飛機運用解決了導航及精確制導問題,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國產無人作戰飛機出現幾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未來趨勢

隱身化、智慧型化、精確化和無人化已經成為了世界軍用航空未來發展的趨勢,美軍已將無人作戰飛機投入戰場使用,並對如X-47等無人戰機的研發投入了相當大的資源,很多國家也將無人作戰飛機作為未來裝備發展的重點。根據2012年《科技日報》刊登的文章稱,“利劍”無人機具有獨立自主的智慧財產權,同時具有自動跟蹤和偵察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