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胞疣鱗苔

列胞疣鱗苔

列胞疣鱗苔,拉丁名為Cololejeunea ocellata (Horik.) Bened.,是苔蘚植物門苔綱的一種植物。它的植物體小,長僅7毫米,帶葉寬0.7—1.2毫米,乾時灰白色。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植物體小,長僅7毫米,帶葉寬0.7—1.2毫米,乾時灰白色。莖粗45—65微米,不規則稀疏分枝。葉密集覆瓦狀排列,卵形,長0.45—0.7毫米,寬0.3—0.54毫米,頂端圓,邊緣幾乎全緣。葉邊緣細胞7—10×5—9微米,中部細胞12—16×7—12微米,細胞壁薄,三角體小或不明顯,中部球狀加厚缺。葉細胞背面具單個細疣。油胞2—4列,每列4—8個,每個40—84×8—18微米。腹瓣大,卵形,長約為背瓣的1/2,頂端具2齒,中齒2個細胞長,直立或與角齒交叉,角齒1—6個細胞,透明疣位於中齒基部的內表面。附體單細胞。

地理分布

產於貢山、屏邊、河口。分布於西藏、廣西、福建、廣東、海南、台灣、浙江、江西、貴州。泰國、日本、越南、不丹也有。

生長習性

生於林下樹幹,朽木及葉面上。[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