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國志·盧安達蒲隆地

《列國志·盧安達蒲隆地》,作者於紅,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1月1日出版發行。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月1日)


叢書名: 列國志
平裝: 43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20
ISBN: 7509718392, 9787509718391
條形碼: 9787509718391
尺寸: 20.8 x 14.6 x 2.2 cm
重量: 581 g

作者簡介

於紅

1972年生,1997~2003年先後就讀於遼寧大學和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分別獲得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2003~F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人類學和民族學研究所世界民族室工作,主要從事非洲民族的研究,現為助理研究員。

吳增田

(1942~2001)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代表作:《非洲大湖地區國家關係演變探析》(2001年所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00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奧爾布賴特訪問非洲大湖地區的背景與目的》(2000年所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剛果(金)和平進程透析》、《美國對剛果(金)衝突政策的變化》等。

內容簡介

《列國志·盧安達蒲隆地》內容簡介:盧安達蒲隆地是非洲中部的兩個小國,雖地處非洲的心臟地帶,卻擁有溫和涼爽的氣候,有“非洲的瑞士”之稱。它們像是孿生的兄弟,民族構成與歷史發展進程極為相似,且

都備受民族矛盾的困擾。地理、人文、歷史和現實的因素將這兩個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1994年,慘絕人寰的盧安達大屠殺震驚了世界,而蒲隆地在獨立後也曾經數次發生大規模的族群仇殺,並在1993年陷入了曠日持久的內戰中。盧安達和蒲隆地的悲劇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殖民者的到來打斷了兩國的自然歷史進程和民族融合過程,分而治之的政策人為地加劇了各族體之間的矛盾和對立,埋下了民族衝突的禍根。盧安達和蒲隆地雖先後踏上了和平重建的道路,但族群仇殺的陰影卻很難在短期內消散,未來的發展尚存在著諸多變數。盧安達和布隆迪都屬於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國土狹小,資源匱乏,人口眾多,發展經濟、減輕貧困是兩國面臨的最迫切任務。

目錄

導言

盧安達(Rwanda

第一章 國土與人民
第一節 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
二、行政區劃
三、地形特點
四、河流與湖泊
五、氣候
第二節 自然資源
一、礦物
二、動物、植物
第三節 居民與宗教
一、人口
二、民族
三、語言、宗教
第四節 民俗與節日
一、民俗
二、節假日
第二章 歷史
第一節 古代歷史
第二節 近、現代簡史
第三節 當代簡史
第四節 著名歷史人物介紹
一、卡伊班達(GregoireKayibanda)
二、哈比馬納(BonaventureHabimana)
三、恩塔霍巴里(MauriceNtahobari)
四、哈比亞利馬納(JunenalHabyarimana)
五、比齊蒙古(PasteurBizimungu)
六、卡加梅(PaulKagame)
第三章 政治和軍事
第一節 政治演變
第二節 政治制度
一、憲法
二、議會
三、總統
四、政府
五、司法
六、地方政府
七、政黨
第三節 軍事
一、概況
二、國防體制
三、領導人物
四、武裝力量
五、武器裝備
六、裁軍計畫
第四章 經濟
第一節 概述
一、經濟發展概況
二、基本產業結構
第二節 農牧業
一、概況
二、農業資源
三、種植業
四、畜牧業
五、水產業
六、農村工業
七、農業技術及裝備水平
八、農業發展戰略
九、農業產業政策
第三節 工業
一、概況
二、製造業
三、採礦業
四、能源業
五、建築業
六、手工業
七、工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 商業和服務業
一、商業
二、服務業
第五節 交通和通信
一、交通
二、通信
第六節 財政和金融
一、政府財政
二、金融政策
第七節 對外經貿
一、外貿概況
二、外國援助
三、外債
四、國際收支
五、外國資本
六、中盧經貿關係
第八節 旅遊業
第五章 教育、文藝、衛生、社會人文
第一節 教育
一、概況
二、教育方針和行動計畫
三、教育體系
第二節 文化藝術
一、文化政策
二、文化機構和文化設施
三、文化組織和文藝團體
四、重大文化活動
五、音樂和舞蹈
六、新聞出版
七、知名人士
第三節 醫療衛生
一、概況
二、主要疾病
三、婦女兒童的保健
四、愛滋病問題
第四節 社會人文
一、人文發展指數
二、貧困狀況
三、就業狀況
四、物價
五、工資
六、日常生活概況
七、盧安達千年發展目標
第六章 外交
第一節 外交政策
第二節 同西方國家的關係
一、同比利時的關係
二、同德國的關係
三、同法國的關係
四、同美國的關係
第三節 同非洲國家的關係
一、同烏干達的關係
二、同剛果(金)的關係
三、同南非的關係
四、同蒲隆地的關係
五、同坦尚尼亞的關係
六、同肯亞的關係
七、同尚比亞的關係
第四節 同中國的關係
一、雙邊關係簡要概述
二、雙邊政治往來
三、雙邊經濟往來
四、其他往來與合作

蒲隆地(Burundi

第一章 國土與人民
第一節 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
二、行政區劃
三、地形特點
四、河流與湖泊
五、氣候
第二節 自然資源
一、礦物
二、植物
三、動物
第三節 居民與宗教
一、人口
二、民族
三、語言
四、宗教
第四節 民俗與節日
一、價值觀
二、牛的重要性
三、婚俗
四、喪葬習俗
五、日常禮節
六、婦女的服飾
七、飲酒習俗
八、名字
九、節假日
第二章 歷史
第一節 古代簡史
第二節 近、現代簡史
第三節 當代簡史
一、王國統治時期
二、米孔貝羅統治時期
三、巴加扎統治時期
四、布約亞統治時期
五、內戰與和平過渡期
第四節 著名歷史人物簡介
第三章 政治和軍事
第一節 政治演變
第二節 政治制度
一、憲法
二、議會
三、總統
四、政府
五、司法
六、參議機構
七、政黨
八重要政治人物簡介
第三節 軍事
一、概況
二、三軍實力及裝備情況
三、軍事人員復員計畫
第四章 經濟
第一節 概述
一、經濟發展概況
二、基本經濟結構
第二節 農業
一、概況
二、糧食生產
三、經濟作物
四、畜牧業
五、林業
六漁業
第三節 工業
一、概況
二、製造業
三、電力和能源工業
四、採礦業
五、建築業
第四節 商業、服務業
第五節 交通與通信
一、交通
二、通信
第六節 財政金融
一、貨幣與匯率
二、政府財政
第七節 對外經濟關係
一、對外貿易
二、外債與外國援助
三、國際收支與外匯儲備
四、外國資本
第八節 旅遊業
一、概述
二、風景名勝
第五章 教育、文藝、衛生、社會人文
第一節 教育
一、歷史沿革
二、教育領域現狀
三、教育體制
第二節 文化藝術
一、藝術
二、音樂和舞蹈
三、文學
四、新聞出版
第三節 醫療衛生
一、基本概況
二、醫療制度
三、愛滋病問題
四、精神健康問題
第四節 社會人文
一、人文發展指數
二、貧困狀況
三、老人問題
四、勞工狀況
五、消費
六、飲用水和居住條件
七、蒲隆地千年發展目標
第六章 外交
第一節 外交政策
第二節 同西方國家的關係
一、同比利時的關係
二、同法國的關係
三、同美國的關係
第三節 同非洲國家的關係
一、同盧安達的關係
二、同剛果(金)的關係
三、同坦尚尼亞的關係
四、同烏干達的關係
第四節 同中國的關係
一、雙邊政治關係
二、雙邊經濟關係
三、其他往來與合作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