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性垂直性偏科特殊類型斜視

"應與上斜肌不全麻痹及下斜肌亢進進行鑑別。 2.DVD可見於下斜肌沒有明顯亢進的病例

臨床特徵

這是斜視中最令人迷惑和知道最少的一種眼病。它的特徵是當患者勞累、思想不集中或當人為的遮蓋一眼破壞融合時,被遮眼上轉伴有輕度外轉及外旋。遮蓋上轉眼可能產生鐘擺樣垂直運動。取消遮擋時上轉眼緩慢地回到中線,下轉時伴有輕度內旋及內轉,這個現象是違背HERING法則的。本病可有可無上斜肌或下斜肌亢進。半數病例有隱性眼球震顫。
本病可單獨存在於雙眼視功能正常的患者,但多數合併有內斜、外斜及知覺性斜視。分離性垂直性偏斜多為雙側性但不對稱。在VonNoorden觀察的408例先天性嬰兒型內斜中,170例有本病,其中24例(14%)為單側性,9例(13%)為對稱性。若為隱斜視,由於患者有融合力,遮蓋一眼,另一眼不動,去遮蓋時會發現被蓋眼下轉,交替遮蓋時顯示雙眼呈相反方向的垂直轉動及相同方向的車輪樣轉動。

病因

假說很多包括中樞性及周圍性,但均不能令人滿意,總之,原因不清。

鑑別診斷

應與上斜肌不全麻痹及下斜肌亢進進行鑑別。
1.在DVD被遮蓋眼在內轉、原在位及外轉位時都上轉,相反地在下斜肌亢進時患眼主要僅在內轉時上轉,從不在外轉時上轉,除非同時伴有同側眼上直肌攣縮。此外,下斜肌亢進常呈V型內斜。
2.DVD可見於下斜肌沒有明顯亢進的病例,也可見於下斜肌功能不足,上斜肌功能亢進的病例。
3.當下斜肌功能亢進病例用受累眼向功能作用方向(內轉、上轉)注視時,其配偶肌(對側眼上直肌)會落後(假性麻痹、抑制性不全麻痹)。但在用同樣方法試驗DVD病例時則不出現配偶肌的抑制性不全麻痹。
4.當遮蓋對側眼時,下斜肌亢進病例注視時轉動迅速,不像DVD病例那樣緩慢地、飄飄蕩蕩搖搖擺擺地下轉。
5.DVD病例常伴有隱性眼球震顫,下斜肌亢進者不伴有隱性眼球震顫。
6.DVD病例有Bielschowsky現象。遮蓋一眼,將一緻密度逐漸增加的條鏡置於注視眼前,移動條鏡使緻密度逐漸由低升高,則可見注視眼隨條鏡緻密度上升而上轉,另一眼則下降轉為注視眼。

 治療

當DVD患者在勞累或出神時一眼即上轉引起極不雅觀的表現,需手術治療。手術方法有:①後徙上直肌聯合下直肌切除術;②下直肌切除術;③上直肌後鞏膜固定縫線聯合或不聯合上直肌後徙術;④上直肌大量(7~10mm)後徙術。VonNoorden等以往作4~5mm上直肌後徙術同時在原附著點後12~15mm處做後固定縫線,但術後DVD常有復發。有的手術近期效果滿意,但數年後復發。目前他們做7~9mm上直肌後徙術。雙側DVD不等者則採取不等量後徙術。在他們所作的病例中未見有上直肌麻痹者。
在雙側DVD極不對稱病例也可考慮保守療法。例如右眼注視時左眼極度上轉而左眼注視時右眼輕度上轉病例可考慮在右眼矯正鏡片上加+2.00D球使視力稍模糊,導致患者用左眼注視而DVD不成為影響美觀問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