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新能源

分散式新能源

所謂“分散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是指分布在用戶端的能源綜合利用系統。一次能源以氣體燃料為主,可再生能源為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二次能源以分布在用戶端的熱電冷(值)聯產為主,其他中央能源供應系統為輔,實現以直接滿足用戶多種需求的能源梯級利用,並通過中央能源供應系統提供支持和補充;在環境保護上,將部分污染分散化、資源化,爭取實現適度排放的目標 ;在能源的輸送和利用上分片布置,減少長距離輸送能源的損失,有效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的安全性和靈活性。

分散式新能源distributednewenergysources
1、定義:
將新能源以規模化、模組化、分散式的方式安裝在用戶端,可獨立地輸出冷、熱、電能的新能源系統,新能源包括太陽能、空氣能、風能、生物質能、潮汐能、地熱能、氫能和核能(原子能)。
2、功能:
分散式新能源系統安裝在用戶終端,主要解決用戶對冷(空調製冷、製冰、儲藏、降溫等)、熱(蒸汽、熱水、採暖等)、電的需求。分散式新能源系統利用多種新能源技術和系統匹配技術及智慧型控制技術,將多種新能源進行綜合利用,輔以少量的常規能源,滿足用戶對能源的各種需求,實現能源的最大化利用,突顯新能源的節能效益。
3、特點:
(1)模組化,分散式。不同新能源系統進行模組化匹配和系統化集成,分散式安裝,系統形式靈活,運行安全可靠,操作和維護簡便。
(2)以新能源為主,能源綜合利用。以各種新能源最新技術集成套用為主,解決能源需求問題,輔以少量常規能源,最大化利用新能源,承擔節能減排的重要使命。
(3)冷熱電聯供。分散式新能源系統技術綜合考慮各種能源需求,實現冷熱電聯供。
(4)智慧型控制。通過遠程監控,分散式集成控制,智慧型分散式新能源distributednewenergysources
1、定義:
將新能源以規模化、模組化、分散式的方式安裝在用戶端,可獨立地輸出冷、熱、電能的新能源系統,新能源包括太陽能、空氣能、風能、生物質能、潮汐能、地熱能、氫能和核能(原子能)。控制等手段實現系統控制的最最佳化,操作方便,維護簡單。
(5)系統形式靈活。不同新能源系統的結合實現多種形式的系統,系統可靈活匹配,形式多樣,滿總各種能源需求。
4、主要技術:
(1)新能源利用技術。
新能源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能源泛指能夠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的得的可利用能源,外延涵蓋了高效利用能源、資源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代替能源、核能、節能等。狹義的新能源指除常規性能源和大型水利發電之外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能、地熱能、海洋能、小水電和核能等能源的總成。現階段對風能、海洋能、小水電和核能的利用主要集中在電能的轉換上,而對太陽能、生物能、地熱能的利用除了將其轉換為電能外,還套用於向熱能和燃氣的轉換上。
(2)新能源與常規能源結合技術。利用新能源技術的特點,與常規能源進行結合套用,最大化的利用新能源,實現少量常規能源的補充,來解決用戶需求的穩定性、連續性、舒適性,或滿足工業生產過程中的能源需求。兩者的結合方式、形式、比例、運行控制等綜合技術。
(3)綜合系統匹配與最佳化技術。以系統解決方案的概念進行分散式新能源的匹配和最佳化,實現用戶需求的系統化解決,同時配置合理,運行最佳化,經濟效益高。
(4)智慧型控制、遠程監控與集群最佳化控制技術。
5、現狀:
隨著新能源利用技術的發展,分散式新能源產品的商業化得到大力推廣,自2010年以來,工農業方面的套用逐步增多。從太陽能光熱、光電技術來看,光熱利用不再局限於提供熱水而是逐步向取暖、製冷、烘乾和工業套用方向拓展,光伏發電方面我國截止2015年6月底裝機容量亦已高達3578萬千瓦;從空氣能、地熱能利用技術來看,隨著熱泵技術的成熟,空氣能、地熱能製冷、供熱產品逐步進入商業化模式;從風能、潮汐能發電技術來看,截止2014年底我國風力、潮汐能發電的裝機容量分別達到11460.9萬千瓦和1萬千瓦左右。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新能源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供能不連續、投資成本較高等一系列問題,能否合理利用各種新能源,自主創新研製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兼顧的分散式新能源產品是各大新能源企業需共同面對的問題。
6、存在的問題:
(1)投資成本較高。大部分的分散式新能源產品受目前技術水平的影響,能源利用率偏低,安裝空間較大,初期投資成本較高。
(2)技術標準尚不完整。分散式新能源製冷、供熱、發電等技術方面起步較晚,技術尚不成熟,相應的統一技術標準欠缺,市場劣質產品時常出現,各企業間的產品技術差異性較大,售後維護方面受限。
(3)政府政策風險相對較大。目前的大部分分散式新能源產品如光伏發電、太陽能製冷等過於依賴政府補助與支持,政策稍有變動,企業盈利方面的影響卻很大,企業長期處於被動狀態。加之,政府政策不具體,落實不到位,無強制執行標準,導致產品盈利風險加大。
(4)市場商業化共識尚未達成。分散式新能源產品尚未真正的市場定價,消費者對產品的實用性、經濟性尚存疑慮,同時在經濟迅速發展,人工和材料成本不斷增加,冷、熱、電三者價格受國家調控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分散式新能源產品的商業化推廣勢必受到阻滯。
7、發展的意義:
(1)運行經濟。分散式新能源以再生能源為驅動力,運行耗能較少,運行經濟效益顯著。
(2)節能環保。利用太陽能、空氣能、風能等再生能源輸出冷、熱、電能,減少目前市面產品對常規非再生能源的依賴,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總量,有利於緩解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
(3)多能互補。分散式製冷、供熱、發電可同時利用多種能源互補實現統一目標,對提高能源利用率、緩解能源危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4)安全可靠。分散式新能源產品受環境以外的因素影響較少,尤其當供電緊張導致的大規模停電時,分散式發電系統仍可正常運行,提高產品系統的安全可靠性。
(5)調解供能高峰,緩解偏遠地區用能困難。分散式新能源技術實現冷熱電聯產,不僅可緩解城市冬夏季供能高峰期,而且對於農村及偏遠地區的冷熱電供給提供一條可行的途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