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業資源配置

出版資源配置與出版產業之間存在著關聯性。從巨觀層面分析,資源配置可區分為初始配置和再配置兩個層次。一般說來,某一時期內資源的初始配置形成該時期的產業結構,而資源的再配置則會調整後期的產業結構,也就是說,產業結構的形成和調整分別是由資源的初始配置和再配置決定的。從微觀層面分析,各出版資源要素是出版產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出版人力資源構成了出版業中的從業人員隊伍,他們充當著實施者的角色,以保證出版活動的有效實施和順利完成。出版選題資源是出版活動的“靈魂”,為各種出版物的最終形成提供實質性內容。出版資本資源是出版經濟活動的“血液”,資本的有效運行促進出版業的良性循環。可見出版資源是開展出版活動的基本條件。另外,從歷史的眼光來看,不同時期出版資源配置狀況直接決定著當時出版業發展的速度、規模與結構,因此出版產業的發展問題歸根到底是資源的配置問題。

概述

出版業既是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出版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初步確立了出版大省的地位,為經濟與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隨著全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江蘇出版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迫切要求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機遇,依靠體制創新和外向開拓,促進出版業持續健康發展。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制定出版業的發展規劃

江蘇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資源和出版資源豐富,在全國出版領域具有重要地位。2003年全省共出版圖書45500.9萬冊,占全國出版圖書總量的6.74%,高於湖南、廣東、上海等省市,在全國位居前列,為全省出版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當前,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制定“十一五”規劃,充分考慮到以下四個方面的因素,形成今後5—10年甚至更長時期發展思路。一是出版業的發展規劃要與可用的出版資源相適應。江蘇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底蘊,擁有雄厚的文化人才隊伍,同時,由於外向開拓起步較早,江蘇還擁有大批海外資源,這些都是江蘇發展出版業的資源優勢。二是發展規劃要與國民經濟總體發展水平相協調。2003年江蘇GDP占全國總量10.67%,高於江蘇圖書總量在全國占有的份額。隨著“兩個率先”的奮鬥目標的實現,江蘇經濟發展水平必定比全國平均水平快,江蘇經濟總量在全國占有的份額將會進一步提高,出版業要與全省經濟協調發展,也必須比全國平均發展水平快。三是發展規劃要與江蘇確定的建設“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宏偉藍圖相匹配。出版業是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蘇出版業在全省文化產業占有更為重要的地位,理應為“文化強省”的建設挑重擔,因此其發展速度要快於全省文化產業平均發展水平。四是發展規劃要與人民民眾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相一致。隨著江蘇經濟建設快速發展,人民民眾在物質生活得到不斷滿足後,對精神文明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對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超前於全國的平均水平,江蘇出版業在全省文化產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須科學規劃,加快發展,以不斷滿足和適應人民民眾的文化要求。

加快改革,為出版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近幾年來,江蘇出版界在組建集團、出版社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圖書分銷市場變革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保持了江蘇出版業良好的發展勢頭。但是,由於改革未能觸及到體制深層,在出版領域尚未塑造出新的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競爭主體,出版社創新和動力機制還不健全,一些出版單位占用大量書號、紙張等資源,粗放經營和低水平出書,出版總量和利潤過分依賴教材和教輔圖書,原創圖書缺少暢銷書和精品力作,單靠品種和規模的擴張,缺乏核心競爭力。現有的增長和發展模式,已不能適應江蘇出版業飛速發展的要求,必須加大體制機制改革的力度。要按照服務和服從於實現“兩個率先”目標的要求,在積極借鑑兄弟省市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全省出版體制的改革,一是加快出版社的轉制步伐。除極少數的公益性出版單位保留事業單位性質外,其餘出版社都要儘快轉企改制,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出版社成為真正的市場競爭主體,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二是大力扶持出版集團。自組建以來,江蘇出版集團不斷保持增長勢頭,發展水平已位居全國同類集團的前列,但從總體上看,集團對內資源整合尚未到位,對外擴張的動力還不夠,當前,要以深化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用足用好授權經營政策,在國家控股的情況下,使單一的公有制向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體制轉變,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在市場競爭中做大做強。三是組建跨區域經營的發行集團。江蘇新華發行集團轉制工作已在順利進行,跨區域經營也已邁出實質性步伐,下一步要力爭早日上市,把集團打造成分銷領域中真正的旗艦。同時,為打破地區封鎖和市場分割,必須儘快引進具有總發行權的民資和外資企業,形成圖書分銷市場健康競爭的態勢。
 

擴大開放,拓寬出版產業的發展空間

出版行業意識形態屬性較強,長期受壟斷政策的保護,因此對出版業來說,擴大開放應包括向行業外資開放,向民營資本開放,向外資開放。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外向型經濟蓬勃發展,在許多領域,江蘇經濟已與國際經濟接軌,而出版業作為全省總體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對外開放方面,雖然起步較早,但發展不快,至今仍是“弱項”,與全省外向型經濟所處的地位極不相符,與江蘇在海外的影響力也不相稱,與上海、廣東、遼寧等省市相比也有差距。因此必須加大出版業對外開放的力度,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出版資源,開發海內外兩個市場,擴大出版業的發展空間。一方面,要在自覺抵禦西方不良文化滲透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引進工作。我國加入WTO後,出版業部分領域已對外開放,特別是在2004年底對外資開放出版物市場批發權,近期可選擇國際知名出版物發行公司進行合作,這樣既能引進外資,又能學到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經驗。要大力加強著作權引進工作,重點引進高新技術、先進生產工藝和管理科學等圖書,吸收先進文明成果。另一方面要以弘揚中華文化、宣傳江蘇特色為目的,大膽地“走出去”。要擴大中文書的出口,充分利用江蘇籍僑胞遍布海外的有利條件,組織境外書展,努力開拓境外中文出版物市場,並通過書展帶動合作出版和著作權輸出;要爭取與國際知名大型的傳媒集團建立實質性的合作關係,有條件的可在海外出版資源比較集中的國家和地區建立分支機構。(作者為江蘇科技出版社副社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