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色彩學術語]

冷暖[色彩學術語]

冷暖即色性。這是心理因素對色彩產生的感覺。人們見到暖色(如紅、橙、黃等)一類色彩,會聯繫到陽光、火光、鮮血等景物,產生熱烈、歡樂、溫暖、開朗、活躍、恐怖等感情反應。見到冷色(如藍、青等)一類顏色,會使人聯想到海洋、月亮、冰雪、青山、綠水、藍天等景物,產生寧靜、清涼、深遠,悲哀等感情反應。

定義

1. 寒冷和溫暖,泛指人的生活起居,亦以喻世態炎涼。

唐白居易《賦得烏夜啼》詩:“啼澀飢喉咽,飛低凍翅垂。畫堂鸚鵡鳥,冷暖不自知。” 元劉壎《隱居通議·經史二》:“諺曰: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五回:“人情冷暖,說來實是可嘆!”郭沫若《南冠草》附錄《夏完淳》下:“這種冷暖炎涼的情形固然是人世間的常態,因此也令我想到 夏完淳 的被捕上必然會有出賣他的人。”

2. 冷煖:冷暖。《水滸傳》第十七回:“ 何濤 道:‘好兄弟,休得要看冷煖。只想我日常的好處,休記我閒時的歹處,救我這條性命!’”《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人也原是這個人,親也原是這些親,世情冷煖,至於如此!”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鳳仙》:“嗟乎!冷煖之態,仙凡固無殊哉!”

在生活中,我國喜慶活動多用暖色調裝飾,以顯示熱烈歡快的氣氛。酷夏避暑,冷飲場所中的環境多用冷色調裝飾,使進入這環境的人們心理上產生涼爽的感覺。冷暖是溫度給人的感覺,怎么會與視覺領域的色彩感覺相聯繫?其實,色彩通過人的視覺感官,進而產生心理反應,這種反應顯示出色彩的感染力。日本色彩學家大智浩,曾通過實驗來證實這一色彩效應:將兩個車間的環境顏色,一個塗冷調的青灰色,另一個塗暖調的紅橙色。在客觀上,兩個場地的溫度是相同的,但車間中的工人主觀感受上的溫度有很大差異。在青灰色車間工作的人,在華氏59度時仍感到冷,但在紅橙色車間工作的人,在華氏52度時還不感到冷。由於車間環境色彩的差異,工人們感受的溫度竟有7度之差,其原因是冷暖不同色調的色彩環境刺激人的感官,產生了降低血液循環或加快血液循環的生理現象。十字路口的紅綠燈信號,紅燈使人產生警覺,綠燈使人產生安全的心理,也說明不同色彩在人們心中具有不同反應。衛生間熱水龍頭塗紅色標記,冷水龍頭塗藍色標記,則直接引發人們對冷熱的聯想心理。冷暖色特性在心理上的反映,還可以用如下一些概念來表示。

對比

冷色——陰影、透明、冷靜、鎮靜、稀薄、流動、遠、輕、濕、退、縮小……

暖色——陽光、不透明、熱烈、刺激、濃厚、固定、近、重、乾、進、擴大……

冷暖色彩在心理上產生的種種相對的反應,說明具有複雜的表現力,但這種表現力並不是孤立的、絕對的,是需要與繪畫中的情節、形象等構圖中的種種其他因素相聯繫、相結合而產生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