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露水

但是當水中含有較多的礦物質,水的濃度較高,這種勢能差減小甚至逆轉,就給水的吸收帶來了麻煩。 礦泉水的硬度是以其礦物質含量來衡量的。 礦泉水的硬度是以其礦物質含量來衡量的。

冰露水也就是我們經常喝的礦泉水,它含有溶解的礦物質或較多氣體的水,國家標準中規定的九項界限指標包括鋰、鍶、鋅、硒、溴化物、碘化物、偏矽酸、游離二氧化碳和溶解性總固體,礦泉水中必須有一項或一項以上達到界限指標的要求,其要求含量分別為(單位:mg/L):鋰、鍶,鋅、碘化物均≥0.2,硒≥0.01,溴化物≥1.0,偏矽酸≥25,游離二氧化碳≥250和溶解性總固體≥1000。市場上大部分礦泉水屬於鍶(Sr)型和偏矽酸型,同時也有其他礦物質成份的礦泉水。
飲用提示
不宜煮沸
飲用礦泉水時應以不加熱、冷飲或稍加溫為宜,不能煮沸飲用。
因礦泉水一般含鈣、鎂較多,有一定硬度,常溫下鈣、鎂呈離子狀態,極易被人體所吸收,起到很好的補鈣作用。如若煮沸時鈣、鎂易與碳酸鈣生成水垢析出,這樣既丟失了鈣、鎂,還造成了感官上的不適,所以礦泉水最佳飲用方法是在常溫下飲用。
儲存條件
置於乾燥陰涼通風,避免陽光直射處。
"宜冷藏,不宜冷凍"
由於礦泉水在冰凍過程中出現鈣、鎂過飽和的條件,並隨重碳酸鹽的分解,而產生了白色的沉澱,尤其是對於鈣、鎂含量高,礦化度大於400mg/L的礦泉水,冷凍後更會出現白色片狀或微粒狀沉澱。實驗室的分析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經對多種礦泉水進行冷凍後與原水分析比較,由於產生白色沉澱,測定冷凍後的水.其中重碳酸鹽和鈣離子明顯降低,但是冷凍後水中其它成份,特別是礦泉水中所富含的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如偏矽酸,鍶等,均無明顯變化,因此冷凍後的礦泉水飲用對人體並無害處,對那些貪涼的人,願喝冷凍水也無妨。但是畢竟瓶裝水中有沉澱物,影響感觀指標。
夏日炎熱,人們喜歡飲用清涼飲料,礦泉水零售商常常把瓶裝礦泉水冷凍後出售。由此常常發生出現沉澱問題而向廠方退貨。所以礦泉水國家標準(GB8537—1995)中規定“瓶裝礦泉水在攝氏零度以下運輸與貯存時,必須有防凍措施”。
嬰兒不適
人們經常用“水靈靈”來形容寶寶,這是有原因的。在嬰兒體內,水分占其體重高達70%一80%,遠甚於成人的60%,對於嬰兒來說顯得更為重要。
傳統認為,礦泉水采自地底深處,富含礦物鹽和微量元素,是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孩子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正需要補充這些微量元素,那么從飲水中直接獲取,既方便又利於吸收,何樂而不為呢?於是,給寶寶飲用礦泉水的現象並不少見,而且成為一種時尚之舉。
針對這一現象,保加利亞的醫學專家卻提出了警示:礦物質含量高的礦泉水會威脅嬰兒的健康!
這要從水的吸收原理說起。在國中物理課上,我們學過,水可以通過滲透的原理,從低濃度向高濃度遷徙。在飲水的時候,體液的濃度高於飲用水,形成一個勢能差,水分即可通過細胞膜,自然被細胞所吸收。
但是當水中含有較多的礦物質,水的濃度較高,這種勢能差減小甚至逆轉,就給水的吸收帶來了麻煩。正如一支鮮花插入一杯濃鹽水中,花兒不但無法汲取水分,而且還會造成脫水變得乾枯--這是因為體內水分的濃度不如外界,勢能平衡被打破而造成體液向外滲出。
這時,你可能會急了:如果這樣,那么我們不是無法喝較濃的飲料、湯汁了嗎?這倒無需擔心,因為人體的吸收除了滲透原理外,還可以通過細胞內一些蛋白的轉運,如同擺渡的小舟,主動將所需要的物質從外界運輸到細胞內,這一生理過程可以不受濃度差異的影響。
順水推舟易,逆水行舟難,滲透是個被動的、自然的過程,幾乎無需消耗能量,而主動轉運的過程則需要消耗相對多的能量。嬰兒的生理結構與成年人具有較大差異,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全,濾過功能差,有些礦泉水中礦物質含量過高,對嬰兒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難題。當寶寶用礦泉水沖泡食物或者直接飲用時,容易造成食物滲透壓增高,增加腎臟負擔,所以在給寶寶餵養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一些低礦化度的礦泉水,還是對嬰兒還是發育非常好的。
另外,礦泉水中的元素含量基本是針對成年人標準來設計的,其含量和比例並對嬰兒攝人來說有點高,尤其是某些元素還對嬰兒有害。比如德國在2006年11月22日發布了通報,修訂天然礦泉水、泉水及餐飲水法令。這次修訂正是考慮到在嬰兒的半成品食品中越來越多地使用了天然礦泉水,參考了一份關於天然礦泉水中鈾的含量以及對健康構成風險的調查評估後進行的。法令限制了鈾的含量,以及必須在嬰兒半成品食品標籤或廣告內加以說明。
礦泉水的硬度是以其礦物質含量來衡量的。一般,把每升含礦物質50毫克以下的礦泉水稱作“特低礦物質含量”;50~500毫克的為“低礦物質含量”,這種礦泉水口感較柔和,有一定的甘甜味;大多數的飲用礦泉水礦物質含量在500至1500毫克之間;每升含1500毫克以上的則被稱作“高礦物質含量”礦泉水,多用於運動、桑拿等人體損失礦物質較多的情況下。
保加利亞兒科專家瑪斯拉爾斯卡指出,對於嬰幼兒來說,每升水中的礦物質含量不宜超過100毫克,其中鈉要低於20毫克,氟要低於1.5毫克。超過這個閾值,就可能對新生兒的腎臟造成威脅。顯然,大多數礦泉水對孩子來說,都顯得太“硬”了。
有些父母會問,那我給寶寶喝純淨水,是不是更好?這依然錯誤。經過二次加工的純淨水同樣不適合新生兒的消化系統。正如前面所說,細胞內外的濃度差是形成水分通過滲透吸收的動力,純淨水不含任何礦物質,造成兩者落差較大,也會造成吸收障礙。此外,長期飲用純淨水,還會使得孩子缺乏某種礦物質,而且純淨水在淨化過程中使用的一些工業原料,可能對嬰幼兒肝功能有不良影響。
既然軟硬不吃,那么什麼樣的水才最適合孩子呢?據研究,自來水燒開後再冷卻至室溫,最有利於健康。經過燒開後的水,其中所含的氣體減少了一半,水分子之間的凝聚力增加,則與人體細胞內水的特性最為接近,因此容易透過細胞膜而為人體吸收。如果當地自來水有比較明顯的鐵鏽或者漂白粉味過重,可使用專為嬰幼兒設計的“寶寶愛水”嬰幼兒專用濾水器將自來水中不利於嬰幼兒的雜質(鐵鏽、鉛、余氯、寄生蟲等)過濾後,煮沸冷卻,供寶寶飲用或沖泡奶粉、米粉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宜用鋁壺煮開水,否則鋁離子攝入過多,會影響寶寶的骨骼和神經發育;飲水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也不宜使用。
其實對於飲用水來說,國家每年都在修訂,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像礦泉水2008年中國對之前的8537-95標準進行了修訂,對消費者來說無疑對飲水又提高了一個檔次,與世界在接軌,在國外飲用礦泉水的歷史有將近一個多世紀,因為他的稀缺和保健功能,所以礦泉水越來越多的被消費者所青睞。
礦泉水的硬度是以其礦物質含量來衡量的。一般,把每升含礦物質50毫克以下的礦泉水稱作“特低礦物質含量”;50~500毫克的為“低礦物質含量”,這種礦泉水口感較柔和,有一定的甘甜味;大多數的飲用礦泉水礦物質含量在500至1500毫克之間;每升含1500毫克以上的則被稱作“高礦物質含量”礦泉水,多用於運動、桑拿等人體損失礦物質較多的情況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