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霰

冰霰,指的是下雪前或下雪時降落的白色小冰粒,白色不透明的圓錐形或球形的顆粒固態降水,在不同的地區有米雪、雪霰、雪子、雪糝、雪豆子等稱。【釋義】下雪前或下雪時降落的白色小冰粒。【出處】唐·王昌齡《從軍行》之二:“萬里雲沙漲,平原冰霰澀。【示例】清·顧炎武《寄劉處士大來》詩:“憶昨出門初,朔風灑冰霰。

基本信息

釋義

【詞目】冰霰

【讀音】bīng xiàn

【釋義】下雪前或下雪時降落的白色小冰粒。

【出處】唐·王昌齡《從軍行》之二:“萬里雲沙漲,平原冰霰澀。”

【示例】清·顧炎武《寄劉處士大來》詩:“憶昨出門初,朔風灑冰霰。”

特徵

霰的直徑一般在0.3到2.5毫米之間,性質鬆脆,很容易壓碎。霰不屬於雪的範疇,但它也是一種大氣固態降水。

常發生在攝氏0度,也可能存在攝氏-40度附近的溫度,而且屬於未結凍的狀態,霰通常於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

。從外觀上看,冰雹是半透明的,霰是不透明的結晶體;冰雹多發生於夏季,霰則發生在冬季。

形成

霰和冰雹形成的條件不同,霰產生於擾動強烈的雲中,由雪晶(或雪團)大量的碰撞過冷雲滴,使之凍結並

和而成。於某種壓力下,雪晶可能接觸到過冷雲滴,這種小滴的直徑約10微米,於-40℃時仍呈液態,較正常的

冰點低許多。雪晶與過冷雲滴的接觸導致過冷雲滴在雪晶的表面凝結。晶體增長的過程即為凝積作用,雪晶的

表面有許多極冷的小滴而成為霜,當此過程持續使原本雪晶晶形消失則稱為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