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池村

冰池村

冰池村坐落在稷王山麓的聞喜縣郭家莊鎮,自古就有后稷被姜嫄母棄於水池,池結寒冰之傳說。這裡物產豐富,稷王山為白雲石產地,含鎂量達22%左右,為全縣最大鎂業資源基地。

基本信息

冰池村由來

冰池村后稷像

相傳上古時候,有邰氏之女姜在荒野看到一個很大的腳印,便好奇地把腳踩在上面比大小,結果懷孕生了一個男孩。姜嫄左思右想,覺得男孩來頭不祥,怕以後惹禍生災,讓人把孩子丟在大路旁。過路的牛羊見了孩子,全都繞道而行,姜嫄又把孩子扔在森林裡,虎豹見了孩子,也都不敢近前。姜嫄的疑心越大,便把孩子扔到聞喜縣一個村子外的池塘里。當時正是六月大熱天,池水齊岸。當姜嫄剛把孩子扔出手時,忽然狂風大作,天昏地暗,池塘眨眼間結了一層厚冰,孩子躺在冰上哇哇直哭。不一會兒,一隻大鳥從山上飛來,張開翅膀,把孩子和整個池塘蓋了個嚴嚴實實。姜嫄見此情景,不由暗暗驚奇,忙將孩子又抱了回去。那孩子再三被拋棄,因此起名叫棄,棄長大成人後善種五穀,並能預知莊稼的收成。堯帝時,封棄為農官,更名后稷。后稷教民耕種,深受老百姓的愛戴,被尊為稷王爺。后稷死後,埋葬在那隻大鳥飛來的山上。從此,那座山就叫成了稷王山,而那個村子就叫成了冰池村。

地理位置

坐落在稷王山麓的聞喜縣郭家莊鎮冰池村,自古就有后稷被姜嫄母棄於水池,

(圖)冰池村

池結寒冰之傳說。村中至今仍存世傳后稷被棄的冰池一口,池邊老柳樹亭亭如蓋,兩人合圍不攏,其年歲當在三百年以上。村南廟溝對面並有稷王廟、娘娘廟、娘娘墳等古蹟,可惜該廟已毀於抗日戰爭期間。

山西省聞喜縣郭家莊鎮冰池村,全村164戶,7280人。耕種面積2037畝。 這裡山青水秀,它西靠稷王山,巍巍雄壯、南臨南溝、直通涑水河、直達官莊水庫,東有東郭線,水泥公路直通二級路,周邊與萬榮、新絳、稷山、運城、夏縣相鄰。這裡物產豐富,稷王山為白雲石產地,含鎂量達22%左右,為全縣最大鎂業資源基地。農業生產以小麥為主,因氣候特殊,每年播種期比運城地區,其它地區早半個月,晚收半個月左右,從而使其小麥磨粉率增高,品質優良,我村小麥比市場每斤高出0.04元。這裡出產的各種雜糧齊全,山區特產是這裡一大支柱產業。每年柿餅北銷東北三省,南銷上海南京,核桃發往全國各地,因氣候條件溫差大,這裡的各種水果色味獨特。這裡的旅遊資源獨特,冰池村的村名,就是田堯舜時期的稷王生於此得名,至今稷王的冰池還完好無損,村東姜良廟、雖經日寇燒拆,但遺址尚存,冰池一帶關於稷王的傳說流傳至今,所以說,冰池村是一個神奇而文明的古老村莊。這裡民風淳厚,自從稷王帶領冰池村一帶的人開天地種五穀,至今冰池村勤勞節儉、艱苦奮鬥、熱情好客,可為開商和企業家提供良好人文環境。

龍山遺址

太原11月17日,從山西省文物局獲悉,聞喜文物普查隊在冰池村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其年代距今約四千餘年,正處於古史流傳的堯、舜、禹時期,這為后稷被棄於此地的傳說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旁證。

據介紹,該遺址是繼前不久新發現神柏鄉史家坡和下莊兩處龍山文化遺址之後的又一新發現。遺址位於冰池村北約一百米處的廟溝邊多級台地上。南、北、東三邊臨溝,西部較高。南北長約三百米,東西寬約兩百五十米,文化層厚約一至一至一點五米。台地的多級斷崖邊暴露有灰坑、墓葬、白灰面房基等遺蹟現象。

其中,白灰面房基是龍山先民們居住的房屋基址,發現有近十處,分地面式和半地穴式兩種。遺址內採集的文化遺物分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兩類。生產工具有石斧、石鑿等,生活用具均為陶器殘片,可辨器形有釜灶、斂口瓮、豆和大口罐等。

坐落在稷王山麓的聞喜縣郭家莊鎮冰池村,自古就有后稷被姜嫄母棄於水池,池結寒冰之傳說。村中至今仍存世傳后稷被棄的冰池一口,池邊老柳樹亭亭如蓋,兩人合圍不攏,其年歲當在三百年以上。村南廟溝對面並有稷王廟、娘娘廟、娘娘墳等古蹟,可惜該廟已毀於抗日戰爭期間。

此間有關專家表示,冰池龍山文化遺址的發現,不僅證明了四千年前稷王山麓就有人類生息,而且證明此處當時流水潺潺,草木繁盛,比較適宜人類生存。

參考資料:

http://news.sohu.com/20081212/n261165567.shtml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