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茶

冰島茶

冰島茶條索肥厚、芽峰顯豪、滋味濃郁、回甘悠遠、內含物質豐富、水浸出物高、茶氣特強。經過攤晾、殺青、揉捻、曬乾等一系列傳手工技藝生產出來的成品。

基本信息

產地

雲南臨滄雙江縣勐庫鎮,邦馬山脈北段,海拔1680米。冰島自然村下轄5個村民小組,即冰島、南迫、壩歪、糯伍、地界。

歷史

南勐河畔,有一個古老的傣族村寨叫做“冰島”,傣語“扁島”或“丙島”,意思是長青苔的水塘。史料最早記載於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

現狀

2002年3月調查,冰島村小組現存有根頸乾徑0.30-0.60米古茶樹1000餘株,是屬於有性系、喬木型、大葉類、早生種,是我國1984年首次認定的國家級良種,自然生長情況下樹高可達4—30米,樹幅3~12米,葉特大,葉形橢圓、長橢圓或呈卵圓,葉色綠或深綠,有光澤,葉面強度隆起,葉質柔軟肥厚,部分革質。嫩芽黃綠色,肥壯,茸毛張顯,持嫩性強,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種。

特點

-
冰島茶條索肥厚、芽峰顯豪、滋味濃郁、回甘悠遠、內含物質豐富、水浸出物高、茶氣特強。經過攤晾、殺青、揉捻、曬乾等一系列傳手工技藝生產出來的成品。該茶入口苦澀度極低,幾乎沒有感覺,喉嚨部位漸漸有股涼氣出來,慢慢的轉化為舌頭中後部雙呷生津,入口的時候幾乎沒有覺察出有茶味,茶味是漸漸的從喉部延伸到整個口腔。雙呷部生津,效果明顯持久,茶湯糖香,飽滿度高,杯蓋杯底高香。

製作工藝

① 鮮葉採摘環節:採摘手法為用指腹撇斷,不允許用指甲掐斷;採摘時間為上午太陽出來之前至中午12點,下午不採茶,雨天不採茶。

② 萎凋環節:鮮葉在清掃乾淨的炕笆上進行萎凋,萎凋時間根據當天天氣而定;萎凋前對鮮葉進行初選,摘除茶花、茶果、黃扉等雜物

③ 殺青環節:對完成萎凋的茶葉進行殺青,每鍋數十分鐘左右;鍋溫與殺青時間都需依實際投茶量、茶葉嫩度、水分含量等等因素做調整。殺青完畢後,攤涼5分鐘左右。

④ 揉捻:待溫度適宜時候,將完成殺青的茶葉放炕笆上,用雙手手掌部順時針適度揉捻使得茶葉內有效物質破壁。

⑤ 甩條環節:將揉捻好茶葉輕度發酵後手工採用合適力度使得茶葉條索自然伸展。

⑥ 攤青環節:將甩好條索的茶葉均勻攤在涼蓆上。

⑦ 曬青環節:對完成攤青的茶葉進行曬青。以日曬乾燥,曬乾過程翻拌2~3次,日曬加熱輻射,曬青使用的炕笆必須離地5公分左右,保證曬青的均勻

茶樹分類

以市場自然分類:古樹茶、野放茶、台地茶(狹義)

①古樹茶:禁采範圍之外,茶樹齡在百年以上古茶園或古茶樹。無論是否人工種植,都是長期無人工管理。

②野放茶:它的形成有其歷史原因,茶樹齡通常在50年至百年之間。人工種植,無人工管理。

②台地茶:通常指狹義台地茶,絕大多數為1985年以後推廣種植,茶樹齡在二十年左右。多為人工培育無性繁殖灌木型,密植,高度人工管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