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繡眼鳥

冠繡眼鳥的由來及介紹。

中文名:冠繡眼鳥
拉丁名:Lophozosterops dohertyi
英文名:Crested White-eye
物種分類: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今顎總目->雀形目->->->繡眼鳥科->->->
分布範圍:分布於華萊士區(指傳統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海域經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紐幾內亞以西的區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

繡眼鳥- 簡介

繡眼鳥是小型食蟲鳥類,體型及顏色都很像柳鶯。因其眼圈被一些明顯的白色絨狀短羽所環繞,形成鮮明的白眼圈得繡眼之名。繡眼鳥的嘴細小,主要在花中取食昆蟲,亦食少量漿果。築巢於高樹的枝杈處,呈杯狀,卵呈斑雜狀。它們都是夏候鳥,在林間及林緣附近耕作區分布。每年春夏季在我國繁殖,常見種類有暗綠繡眼鳥及紅脅繡眼鳥。
繡眼鳥繡眼鳥(white-eye)是雀形目(Passeriformes)繡眼鳥科(Zosteropidae)80∼85種鳥類的通稱。彼此相像,因此將約60種都歸在繡眼鳥屬(Zosterops)內。主要生活於非洲到南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溫暖地區。尾、翅均短,體長約11公分(4.5�)。喙纖巧而尖,舌尖刷狀。羽衣單色,灰、褐或黃綠色(雌雄相似)。主要斑紋是由細小柔軟的羽毛構成的眼圈,通常為白色。完全樹棲生活,取食昆蟲、花蜜和甜軟的果實;有幾種,包括澳大利亞人稱作「毀損鳥」(blightbird)的,損壞栽培的無花果和葡萄。繡眼鳥性活躍,除照管它們的杯狀巢時外,高度群集。多數種類低聲嘁嘁喳喳,但有幾種高聲轉鳴。
繡眼鳥是小型食蟲鳥類繡眼鳥屬(Zosterops)的一種,體型及顏色都很像柳鶯。因其眼圈被一些明顯的白色絨狀短羽所環繞,形成鮮明的白眼圈得繡眼之名。繡眼鳥的嘴細小,主要在花中取食昆蟲,亦食少量漿果。築巢於高樹的枝杈處,呈杯狀,卵呈斑雜狀。它們都是夏候鳥,在林間及林緣附近耕作區分布。每年春夏季在我國繁殖,常見種類有暗綠繡眼鳥及紅脅繡眼鳥。

繡眼鳥- 種類

暗綠繡眼鳥
暗綠繡眼鳥(Zosterops japonica)俗名繡眼兒,粉眼兒,
白眼兒,白日眶,粉燕兒。體小而細弱,背綠色、腹白色。性活潑,在林間的樹枝間敏捷地穿飛跳躍。鳴叫聲似“滑兒,滑-兒,滑-兒”,婉轉動聽。非繁殖季節亦有集群之習性,冬季能達50-60隻。主要在闊葉林營巢,巢小而精緻,為吊籃式,隱藏在濃密的枝葉間,不易發現。每年3-8月間繁殖,多在南方,每窩產3-4枚卵,為純藍綠或純白色,平均重1克。
紅脅繡眼鳥(Zosterops erythropleura)俗名紅脅粉眼、北粉眼、繡眼兒、紫燕兒。體色和暗綠繡眼相似,兩脅呈顯著的栗紅色。生活習性亦與前者基本相同。繁殖於東北、河北東北部山林地區,除主食昆蟲(以害蟲為主),亦有少量雜草種子及少數作物種子。有時巢亦築於距地面2.5米的樹枝上,高時能達10米,巢材亦因條件不同而變化,除雜草、苔蘚、嫩枝外,亦有紙屑、蛛絲、棕絲、樹葉等等。
諾福克島繡眼鳥(Zosterops albogualris)
繡眼鳥屬雀形目,繡眼鳥屬,又叫白眼圈。主要產於非洲、亞洲、南部、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氣候溫暖的地區。
繡眼鳥都是短尾巴,短翅膀。體長大約11厘米。喙細巧,很尖。舌頭的尖端像刷子。羽毛呈平淡的淺灰色、褐色或者黃綠色。雄性和雌性很相似。它的特點是眼眶周圍有一圈柔軟稀少,通常是白色的羽毛。它閃是嚴格的群居樹棲鳥類。主要食昆蟲、花密和鬆軟的甜水果。有些繡眼鳥會毀壞無花果和葡萄。除了築巢時候以外,繡眼鳥相當活躍。
灰腹繡眼鳥
鳥種:灰腹繡眼鳥
學名:Zosterops palpebrosus
英文名:Oriental White-eye
分類:雀形目、繡眼鳥科、繡眼鳥屬
描述:體小(11厘米)的橄欖綠色繡眼鳥。似暗綠繡眼鳥,但區別為沿腹中心向下具一道狹窄的檸檬黃色斑紋,眼先及眼區黑色,白色的眼圈較窄。
虹膜-黃褐;嘴-黑色;腳-橄欖灰。
叫聲:輕柔的高音嘁喳叫聲dzi-da-da或重複金屬聲dza dza。群鳥嘁喳叫個不停。
分布範圍:印度至中國南方、東南亞及巽他群島。
分布狀況:亞種siamensis為常見留鳥,見於西藏東南部及四川南部至廣西西南部高至海拔1400米的低地及丘陵。亞種joannae在中國西部有記錄但狀況不詳。隨季節遷移。同時也分部在地中海地區。
習性:喜原始林及次生植被。形成大群,與其他鳥類如山椒鳥等隨意混群,在最高樹木的頂層活動。
灰腹繡眼鳥諾福克島繡眼鳥數量稀少,屬瀕危鳥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