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衣

再造衣

再造衣,也就是用舊布料做新衣服,經過舊衣拆洗、改造、再設計而成為設計師的時尚作品。在一些設計師的參與下,再造衣成為一種新型的時尚潮流,一堆北京城鄉接合部的舊布,成為紅地毯明星、雜誌封面女郎的時尚服裝首選。

基本信息

簡介

再造衣再造衣
時尚在歷史上的每一次停留,或多或少地帶有時代留下的記號。翻一翻你家的舊衣櫃,20世紀七八十年代衣著的凝重和九十年代的對外張揚,2000年以後“快時尚”快速發光的聲響,都存留在那些看起來早已無用的衣物里,連同它們所攜帶的個人記憶被遺忘和塵封。但在設計師眼中,每一件舊衣裳都是有故事的。由此,一些設計師將舊衣服改造翻新,並賦予環保的理念,人們將這種經過翻新改造的衣服稱為再造衣。

再造衣寄託了設計師對這個世界的善意:珍惜物料,珍視舊衣服上人的記憶,販售所得還能幫助弱勢群體

由來

再造衣再造衣
國人不太接受二手服裝的概念,除了衛生擔憂,穿二手衣等同於公開宣布自己是失敗者,甚至覺得“不吉利”。而在歐美、日本,許多賣舊衣的商店都自成一格,像Goodwill,SalvationArmy(救世軍)等店已頗具規模。民間組織如樂施會也有自己的二手商店。不少收入不錯的人也會經常光顧淘貨。

既然舊衣服賣不出去,那就作個再設計。舊物改造除了牛仔褲變背包、西裝變馬甲、背心變抹布一類的傳統套路,也可以做“拼布”。用拼布再造衣服,讓再造衣有了未來。再造衣最早於2010年前後有國外設計師引進北京。有人負責從北京、上海兩地搜羅有“舊衣改造癖”的設計師,向他們提供一種可供設計成衣的“民間百衲布”,最後負責把“再造衣”以不菲的價格賣出去。而販售所得,除去支付設計費,主要返還給製作拼布的女工。

設計理念

再造衣再造衣設計師
拼布材料讓衣服有了很強烈的設計風格。這些再造衣是對主流時尚工業有意識的挑戰。原有的物的形態被打破、重構,然後擔負起向善的責任。在國內二手服裝店尚不普及的階段,再造衣的存在顯得分外稀薄和另類。

和很多猛吹環保、概念先行的產品不同,設計師們從一開始就反感道德綁架。舊衣改造的理念是環保的,但又拆又洗又重新縫,未見得就更環保。環保應該是根植於心的習慣。設計師張娜不喜歡先給再造衣貼上綠色標籤,再說服別人來買。“我希望他們首先喜歡我的設計,然後才是理念認同。

改造方法

再造衣的製作過程並不比普通成衣複雜太多。由設計師、消費者志願者組成的再造衣群體,卻與大眾時裝品牌的不太一樣。

再造衣項目也有自己專門的拼布設計師。這是傳統成衣的選料環節沒有的。

拼布設計師挑到好看、好玩的布料就撮成小堆,再根據舊衣的面料、顏色分類,接著是拆分、再分類,然後清洗消毒、晾曬、熨燙。女工們按照拼布設計師的構想,做成拼布。因為成本限制,他們做不到把拼布送去洗衣店。

設計師張娜總結出了一套方法,把偶然的物料變成可用的的面料,對同類型但不同時代的物料,根據其結構的共同點為基礎,進行標準模式化設計與生產,而改造模版就意味著它們能實現量產,減少原材料浪費。

從用舊衣、庫存衣改造的全新連衣裙夾克衫,到用拼布材料製作的西裝、大衣,通過升級再造、循環再生,這些衣服能夠繼續被人喜愛並穿著,無論他們是時髦的還是戀舊的,熱愛環保的或是擁有情懷的。

發展前景

再造衣再造衣
再造衣的新玩法兒越來越吸引人,一些服裝設計師陸續加入改造行列,一家公司還捐出了一批閒置面料。一家美國百貨公司也找上門來,給女工合作社捐了幾台先進的縫紉機。

但再造衣依然擺脫不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產量是最大問題。因為沒有大規模生產,用舊衣服製作拼布的成本甚至比使用新布料還高。幾位合作的設計師也只能在完成自己品牌的前提下,用剩餘的時間和人力投入給再造衣,等同於兼職。

拼布環節,由打工婦女承擔。這個理想中的再造衣善意循環,是以為打工婦女增加福祉為出發點的。

再造衣已經有了社會企業的初步商業模式。每賣出一件再造衣,利潤部分由組織者和設計師按一定比例分紅,除了工資外,還要返回女工10%。玩家們構想中的更理想狀態,則是拿到投資,用專業團隊做專業的事,持續設計、製造再造衣,形成一個穩定消化舊衣資源的產業,提供遠比6個座位更多的就業崗位。

穿著者

再造衣再造衣
加拿大第一任駐緬甸大使的夫人Linda Chang也成為再造衣的冬粉。2013年4月,Linda Chang穿著張娜設計的一件藍灰兩色再造衣襯衫,參加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閉幕式。

音樂人朱哲琴有一款拼布做的披肩款上衣

音樂人曹方曾把自己的一條黃色長裙捐給了張娜,後者奇妙地給它加上一段黑色窗紗。

洪晃也曾給張娜捐衣。

謀女郎倪妮穿著再造衣登上時尚雜誌封面。

內地娛樂節目主持人謝娜在做自己的品牌成衣推廣時,還用了祥子店的拼布做展示牆裝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