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溪

冉溪

冉溪,又名染溪,柳宗元將其改名為愚溪。溪在永州市芝山區河西,東流入瀟水。

原文

冉溪
少時陳力②希公侯,許國③不復為身謀。
風波一跌④逝萬里,壯心⑤瓦解空縲囚
縲囚終老無餘事⑥,願⑦湘西冉溪地。
卻學壽張樊敬侯,種漆南園⑨待成器。

注釋

①冉溪:又名染溪,柳宗元將其改名為愚溪。溪在永州市芝山區河西,東流入瀟水。
② 陳力:貢獻才力。希:希求。公侯:古代五等爵位中最高的兩級。這裡指創建公侯般的業績。
③ 許國:為國家獻身,效力。許,應允。為身謀:為自已打算。
④風波一跌:指在永貞革新的風波中遭到失敗。跌,失足、挫折。逝萬里:指被貶謫到遙遠的永州。逝,去。
⑤壯心:雄心壯志。縲(lèi)囚:囚犯。縲,捆犯人的繩子。
⑥餘事:以外的事。餘,以後,以外。
⑦卜:選擇。湘西:瀟水西邊。柳宗元詩文中常以湘代瀟。
⑧壽張:地名,即今山東省壽張縣。樊敬侯:指東漢人樊重,字君雲,漢光武帝的內戚。封壽張侯,死後縊號為“敬”,故又稱樊敬侯。
⑨種漆南園:據《後漢書》記載,樊重想做器物,但沒有木材,便在南園栽種梓樹和漆樹。當時的人都嘲笑他。日後樹長成材,器物終於做成了。嘲笑過他的人都來向他借用。

譯文

從小發奮圖強希望建功立業,以身許國從未想過謀取個人謀福。
在宦海風波中一跌便來到了萬里之外,壯志瓦解成了個未被捆綁的囚徒。
囚居到老也沒有其他的事情可做,只願在瀟水冉溪邊選個居處。
學習那東漢的壽張侯樊重,在南園種上漆樹待它成材後製作器物。

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漢族,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並稱 “唐宋八大家” 。唐代宗大曆八年(773)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於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

柳宗元柳宗元
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貶永州司馬(任所在今湖南永州市零陵),在此期間,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姆潭記》、《鈷姆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又出為柳州刺史,政績卓著。憲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於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劉禹錫、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哲學著作有《天說》、《對》、《封建論》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劉禹錫保存下來,並編成集。有《柳河東集》。

賞析

元和四年秋,柳宗元在法華寺西亭發現“怪特”的西山以後,遊蹤曾一度集中在河西冉溪一帶。他在《愚溪詩序》一文中說:“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於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余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故名之為愚溪。”根據詩題“冉溪”及詩句“願卜湘西冉溪地”,該詩當作於元和五年柳宗元遷居冉溪之畔,改稱愚溪之前。詩回顧了參加“永貞革新”的經歷,對慘遭貶謫表示憤憤不平,抒發了堅持信念,寄希望於未來的偉大抱負。
全詩共8句,前4句寫被貶前的事情,他少年得志,21歲考取進士,26歲又中博學宏詞科高第,授集賢殿正字,後又任藍田縣蔚,監察御史里行。在“永貞革新”中,柳被提升為禮部員外郎,成為改革派中的重要骨幹。王叔文集團執政的時間總共半年,真正大刀闊斧改革朝政也不過兩、三個月,但卻有力打擊了弄權的宦官和跋扈的藩鎮,革除弊政,打擊貪暴,選用賢能,減免賦稅,“百姓相聚歡呼大喜”。這在歷史上是具有進步意義的。王叔文集團被稱為“二王、劉、柳”,這足可見柳宗元在改革派中的地位與影響。他後來在信中自述“於眾黨人中,罪狀最甚”(《寄許京兆孟容書》),也充分表明了他在推動當時的改革鬥爭中所起的積極作用。前兩句寫了年青時的抱負,渴望貢獻才力創建公侯般的業績,決心報效國家不考慮個人的得失。三、四句是對參與“永貞革新”遭到挫折的概寫,象一隻搏擊長空的蒼鷹,突遭險遇,“炎風溽暑忽然至,羽翼脫落自摧藏”,變成了“籠鷹”,被貶到遙遠的永州,壯心瓦解徒然落得個囚犯的身分。從“超取顯美”的朝中命官到流落南荒的謫吏,打擊是殘酷的,身心都受到摧殘,。然而,即使萬受擯棄,名列囚籍,也“不更乎其內”,“不變其操”,這就他的胸襟和節操。
後四句寫今後的打算,“縲囚終老無餘事,願卜湘西冉溪地。”囚徒到老沒有別的事情可做,只希望在瀟水冉溪邊選擇一塊地安居。調子不高,先抑後揚。他喜愛這裡的風光“尤絕”,“清瑩秀澈,鏘鳴金石”,故改“冉溪”為“愚溪”,還在溪邊構建“愚堂”,並寫了一系列以愚溪為題材的詩文。“卻學壽張樊敬侯,種漆南園待成器。”姑且學習壽張侯樊重的榜樣,在南園種上漆樹,待它長大成材後製做器具。柳宗元在這裡引用樊敬侯這一歷史典故,表明自己不甘心無所作為,決心象樊重那樣,不怕打擊嘲笑,經過長期努力,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種漆南園”不過是一個比喻,不僅僅局限於種樹,而包括培養人才,“復操為文”等等。可以說,柳宗元是中國古代優秀知識分子的典範,他在“永貞革新”的鬥爭中經受了磨鍊考驗,“輔時及物”“利安元元”的理想並沒有泯滅。因禍得福,政治上的失敗,使他有可能接觸田夫野老,有時間讀“經史諸子數百卷”,有機會繼續思考改革,有精力寫作宏文,終於成為世人皆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