兮甲盤

簡介

兮甲
xī jiǎ pán
也稱兮田盤、兮伯盤或兮伯吉父盤。西周晩期青銅器。宋代出土。銘文一百三十三字。記述兮甲(即尹吉甫)隨從周宣王征伐玁狁,對南淮夷徵收賦貢之事。清吳式芬《攈古錄》卷三作“兮田盤”,吳大澄《愙齋集古錄》卷十六作“兮伯盤”,方浚益《綴遺齋彝器考釋》卷七作“兮伯吉父盤”。參閱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

記錄時間

在商代,用乾支紀錄日期,60天一輪迴,也有年和月的概念,但是彼時的概念同今天大不一樣。甲骨刻辭常見套路是先紀錄占卜之日,如甲子,壬寅等等。這種紀錄方式讓後人無法確定具體的時間,而使用生霸死霸則是一大進步,青銅器上的生霸死霸紀錄加上前面提到的月份和後面的日子,就是乾支日,再參照歷史上的有關記錄,可以讓今天的學者相對精確地得出所記錄的時間。例如兮甲盤上的第一句是:唯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已考訂兮甲盤屬於宣王時期的。宣王在公元前827年開始統治,那么這個五年就是公元前823年,據此考證這裡提到的時間就是公元前823年3月24日。精確的可以。

銘文

隹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格伐玁狁於(余吾),兮甲從王,折首執訊,休亡敃(愍),王賜兮甲馬四匹、軥車,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責(積),至於南淮夷,淮夷舊我帛畮(賄)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責(積)、其進人,其賈,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則即刑撲伐,其隹我諸侯、百姓,厥賈,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蠻宄賈,則亦刑。兮伯吉父作盤,其眉壽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
兮甲盤譯文(吉世芳、吉家林、吉建軍 收集整理)
周宣王五年三月(月晦)庚寅日,宣王最初下令討伐玁狁,逐之太原。兮甲吉甫遵王命,克敵執俘,凱鏇歸來。宣王賞賜兮甲吉甫四匹良馬,一輛軥車。宣王又命兮甲吉甫東去成周(洛陽)掌政執法,責令四方交納糧賦。至於南淮夷、淮夷,原向我周朝交納貢帛的農人,不得欠繳貢帛、糧賦。他們來往、經商,不得擾亂地方和市肆。若膽敢違反周王的法令,則予以刑罰、征討。特提請我周朝各地諸侯、百姓,從事商貿應在規定的市肆進行,不得到荒蠻偏僻的地方去做生意,否則,也要給予處罰。兮伯吉父特作此盤記載。其眉壽(年壽)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
關於《兮甲盤》的真偽
製成於西周、出土於宋代的《兮甲盤》, 到元朝時被書法家鮮于樞收藏,自民國收藏家陳介棋收藏以後,這件盤子就遺失了,只有拓本存世。現在在日本書道博物館,保存有一件叫做“兮甲盤”的青銅盤,但是經過考證,該盤和陳介祺先生保存過的那件兮甲盤是兩回事,現存日本書道博物館的青銅盤是偽造的。
真正的西周晚期《兮甲盤》的拓片,可以看見陳介祺吳大澄的印章,這證明該拓片出自原《兮甲盤》,因此是真實的。該拓片與日本書道博物館所藏“兮甲盤”對照,證明該盤是偽造的。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內,也有一件青銅器盤,與傳說中流失的《兮甲盤》,在尺寸、銘文、紋飾上,有著驚人的相似!
當我國鐘鼎古器鑑定專家杜廼松,與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王仁聰教授,對該盤進行鑑定的時候,發現這件“兮甲盤”也是偽造的。“盤子銘文是偽造的,採取一種腐蝕法。”杜廼松說道,“做這個銘文,它就是用硝酸或者是用三氯化鐵,這樣的強酸,在上面按照字口一個筆道一個筆道來腐蝕,硝酸強酸碰到金屬物,這些金屬物就會腐蝕了,筆道就會出來。鑄造假字的時候,若用刀鑿刀刻,就容易顯示出刀鑿痕跡,用腐蝕法,這個毛病就可以去掉了。但也會出現不少的破綻,比如筆划過肥,或筆道出不來。香港中文大學這件器物,雖然是一件真實的銅盤,但並不是西周的那個傳世的《兮甲盤》。”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所藏的偽“兮甲盤”,盤上銘文的破綻是最好的證據。該盤銘文是依據《三代吉金文存》中兮甲盤真銘而偽作出來的。偽銘利用了腐蝕法,在偽作銘文中出現了不少破綻,例如:第四行的“甲”、第十行的“諸”字,由於腐蝕過度,筆畫都未出來,已不成字。有的字顯示出了缺筆,如第十三行的“無疆”。有的由於腐蝕字的筆畫時,注強酸不均勻,造成筆畫粗細不勻稱,如第十行的“不”字,等等。
我國古代有許多著名的收藏家、鑑賞家,其中不乏喜歡收藏古銅器的人。史載元時姚遂,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晚年無其他嗜好,惟得商周古銅器,則喜而忘寐,平時出入居處,隨之左右,時時把玩,視古銅如珍物,放進取出,必親自動手,從不讓人代勞,惟恐玷污了它。官至三司史掾的鮮于樞,除朝廷公務外,閒暇即與古銅為伍,一次,他在僚屬李順父家發現一隻銅盤,已被家人折斷盤足作為餅盤,鮮于樞細心考察,斷定是古代器物,遂將盤收藏,此盤就是有長篇銘文、赫赫有名的傳世重寶西周《兮甲盤》。這件器直至清末民初仍存,民國時被收藏家陳介棋收藏,此後已不知下落,卻時有偽品出現。但因原《兮甲盤》有真實的拓本存世,所以,偽造者極難得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