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磚井

六朝磚井

六朝磚井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碑亭巷路邊,是南京目前唯一一處在原址展示的六朝磚井,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古井位於六朝台城(六朝皇宮)第三重宮城與第二重宮城之間,規格相當高,是六朝時期的皇宮御井。

建造方式

六朝磚井(六朝皇宮御井) 六朝磚井(六朝皇宮御井)

在南京市玄武區碑亭巷旁邊,江寧織造博物館西門正對面的路邊,有一口井。和我們常見的井不同,這口井完全用磚頭砌成。所用的井磚較為特別,比明城磚薄,但比清代的清水磚厚。

井欄以“三順一丁”的方法壘砌而成。井口直徑約有1.5米,上有保護罩。井壁也使用井磚壘砌。井內已經沒有水了,是乾涸的。

碑亭巷路邊本來看不到這口井。街道出新,井外面的圍牆拆除,才露了出來。有關部門對磚井進行了維修,加了保護罩,旁邊還設立了“六朝磚井”的標牌,形成了一處深有內涵的街頭歷史建築小品。

發現時間

磚井發現於2009年,是六朝建康宮城的遺物。2009年夏天,碑亭巷25號一處工地上發現幾塊巨大的古代假山石。考古專家進駐工地後進行考古發掘,最終確認這裡是南唐德明宮的遺蹟。而南唐德明宮正是建在六朝建康宮城的遺址之上。因此,該工地同時出現了六朝和南唐的宮廷遺物。

在考古發掘中,專家發現了兩口六朝古井,其中一口較為完好,另一口殘缺嚴重,井欄只剩下半圓。考古結束後,較為完整的六朝磚井,曾準備用“樹脂包裹”的技術,整體運回朝天宮南京市博物館保存。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完好的六朝古井最終並沒有搬遷,而是留在了原地,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碑亭巷“六朝磚井”。

原地保護

六朝磚井(六朝皇宮御井) 六朝磚井(六朝皇宮御井)

南京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有關部門對這口古井進行了環境整治,為防止有人掉進去,特意加了玻璃罩。

現在的大行宮一帶,在六朝時是建康宮城(皇宮)所在地,也就是文人筆下經常提及的“台城”。而後世往往將玄武湖邊的一段南京明城牆誤認為“台城”。此前的主流觀點是六朝皇宮位於東南大學、成賢街附近。

部分六朝建康宮城遺址已得到展示,包括六朝博物館的六朝建康宮城東垣城牆,南京圖書館的部分建康宮城遺存。新世紀廣場工地發現的一段東晉磚鋪道路、南京圖書館工地發現的一座南朝磚井,則已經被運到南京市博物館進行保護展示。

專家介紹,碑亭巷的這口“六朝磚井”,是六朝建康宮城遺址上第三處原地保護、展示的重要遺蹟。

文物價值

碑亭巷磚井,也是南京目前唯一一處在原址展示的六朝磚井,屬不可移動文物。

截至2017年,南京市發現的最古老的井在六合,也就是瓜埠的太平井,是東漢文物。其次,就是這口六朝磚井。此井規格非常高,是皇家用井。考慮到它的重要性,南京市文廣新局會已將其列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範圍。

文物專家介紹,東漢時古井,多為陶井。六朝後至宋朝,以磚井為主。宋朝以後的古井,井壁多由青磚或者條石壘築,但井欄大多為石質。像碑亭巷六朝磚井這樣,井欄和井壁都是用磚頭砌成的,極為少見。

南京保存下來的古井極少,大部分古井保存在城南民居或者小巷子裡。只有水游城、集慶路、熙南里、漢中門廣場等處的街頭,尚保存展示一些明清古井。專家介紹,後者這些明清古井的文物價值、歷史價值,都無法與碑亭巷六朝古井相比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