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情-----人物篇

(圖)六安市情-----人物篇六安市情-----人物篇

皖西人傑地靈,精英薈萃。數千年來,這塊土地上誕生的名人,不勝枚舉。良將名相、文苑群英、黨史英傑、政壇名要猶如星斗中天,輝耀古今。

歷史名人簡介

孫叔敖(生卒年不詳)壽縣人。春秋時期傑出的家。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國令尹(楚相),輔佐楚莊王施教導民,寬刑緩政,發展經濟,政績赫然。主持興修了芍陂(今安豐塘),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增強了國力。司馬遷《史記循吏列傳》列其為第一人。

英布(?一公元前195年) 六安市人。西漢諸侯王。英布少年時受黥刑(黥面),故又稱黥布。陳勝起義,英布隨鄱陽今吳芮起兵,勇敢善戰,常以少勝多,為眾軍之最,並助項羽獲得巨鹿大捷,被封為九江王。後英布叛楚歸漢,又以“淮南之眾”與韓信、彭越會師,形成垓下之圍,致項羽全軍覆沒。漢興後,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以六為都。漢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與英布齊名的韓信、彭越先後被劉邦以謀反罪殺害,英布恐禍將及身,遂舉兵反漢,不久戰敗被殺。

文翁(生卒年不詳)舒城縣人。西漢景帝末年蜀地郡守。文翁重視教育,提倡“教化”,在成都創辦學校,為漢朝開創了一代教育新風,使蜀地成為“天下模範郡”。漢武帝命天下郡國都要仿效蜀郡,設立學堂。漢代地方教育的提倡和建設,一直推文翁為首功。《漢書》稱:“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周瑜(公元175—210年) 舒城縣人。三國時東吳名將。漢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周瑜被孫策授為建威中郎將,時年24歲,後人因此稱他為周郎。孫權繼位後授周瑜為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國事。漢建安十三年,孫權授周瑜為大都督。時年9月,曹操舉兵南下,周瑜與諸葛亮合謀,在赤壁火燒曹營,大獲全勝,史稱赤壁之戰,由此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格局。舒城現存有周瑜城、周瑜橋等遺址多處。

李公麟(1049—1106年) 舒城縣人。自號龍眠居士,北宋著名畫家,被推為“宋畫第一”。他作畫善用線描,運筆如行雲流水,多不設色,人稱“白描”,尤其擅長畫馬。蘇東坡曾稱讚他:“龍眠胸中有千駟,不惟畫肉兼畫骨”。在我國繪畫史上,李公麟是位承前啟後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作品甚多,僅《宣和畫譜》所錄的作品就有107件。1961年,被中國畫院列為我國十大名畫家之一。

元亨兄 弟喻仁,字本元;喻傑,字本亨。生卒年均不詳。六安市人。元亨兄弟生活於明代末年,是我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獸醫學家。兄弟倆所著《元亨療馬集》,刊行問世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全書集古代獸醫之大成,內容豐富,診療精微,其針灸學更屬獸醫界獨創,成為我國流傳最廣的獸醫學巨著。在清代被收入《四庫全書》珍藏,並傳往海外。經後世獸醫各家多次翻刻,增刪類編,現在留世版本已達70餘種。

孫家鼐(1827—1909年) 壽縣人。清末名相。鹹豐九年(1859年)參加殿試時,被皇帝朱筆點為頭名狀元。光緒四年(1878年),受命授光緒帝讀書,任內閣學士,擢工部侍郎。光緒十六年授都察院左都御使、工部尚書兼順天府尹。戊戌變法時,孫家鼐參與康有為創立的強學會活動。光緒二十四年,任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掌管學務大臣,主持創辦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後官至太子太傅。

柏文蔚(1876—1947年) 壽縣人。早年與陳獨秀在安慶先後組織勵志學社和岳王會等反清組織。1905年,他率領岳王會南京分會全體成員加入同盟會。民國元年(1911年)任安徽都督兼民政廳長。1923年,奉孫中山之命,參加改組國民黨的準備工作。他是國民黨的“一大”、“二大”中央執行委員。1926年秋,任北伐軍第三十三軍軍長。大革命失敗後,曾積極從事反蔣活動。

方振武(1885—1941年) 壽縣人。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1913年東渡日本,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歷任國民黨第四軍團總指揮、濟南衛戍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等職。1929年,因反蔣被扣押,1931年獲釋。一年後,潛往山西組成抗日救國軍,北上抗日。1933年5月,加入馮玉祥領導的民眾抗日同盟軍,任北路軍總司令,在察哈爾東部地區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軍,被譽為“抗日名將”。此後,在蔣介石的脅迫下出走香港。1941年在廣東被害。

朱蘊山(1887—1981年) 六安市人。早年加入光復會和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討袁運動和反對北洋軍閥的鬥爭。1926年1月,出席國民黨“二大”。隨後,在安慶組建國民黨安徽臨時省黨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朱蘊山通電反蔣,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受到通緝。1927年,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並參與起義的領導工作。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與中國...長期真誠合作。新中國建立後,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等職。

舒傳賢(1899—1931年) 霍山縣人。皖西革命根據地主要創始人之一。1921年,參與籌建安慶社會主義青年團,並負責團的組織工作。“六·二”慘案發生後,當選為省學生聯合會會長。1922年冬留學日本。1926年回國,在北京因參加“三·一八”示威遊行而被捕,不久出獄即加入中國...。1927年3月回皖,任安慶市總工會委員長兼安徽省總工會籌備委員會委員長。同年7月任安徽省臨時工委書記。1929年11月發動和領導了六霍起義,創建了紅三十三師。歷任霍山縣委書記,六安中心縣委書記,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組織部長。1931年,被張國燾以“改組派”元老秘密殺害。

許繼慎(1901—1931年) 六安市人。1923年4月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加入中國...。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一期,為黃埔軍校特別支部負責人之一。畢業後,在參加討伐陳炯明的兩次東征中,立下赫赫戰功。1926年,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任葉挺獨立團二營營長,歷任國民革命軍團參謀長、團長等職。大革命失敗後,任鄂豫皖特委委員和紅一軍軍長,對紅一軍的組建和鄂豫皖蘇區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1931年10月,被張國燾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時年30歲。1945年,黨的“七大”為其平反昭雪,恢復名譽,並追認為烈士。1981年,中央將他列為“早年為黨為國捐軀的人民軍隊傑出將領”。1989年,中央又確認其為“無產階級軍事家”。

蔣光慈(1901—1931年) 金寨縣人。著名左翼作家、詩人,中國現代革命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是當時安徽省最有影響的學生運動領袖之一。1920年冬,加入我國第一批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初,與劉少奇、任弼時、肖勁光等被選派赴蘇留學。1922年12月,在蘇聯加入了中國...。1924年回國後,在皖西、豫南建立黨組織。後經瞿秋白介紹,在上海大學社會學系任教授。任教期間,發表了《無產階級革命與文化》等著名論文,提出了“建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主張。1925年1月,出版了第一部新詩集《新夢》。192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篇小說《少年漂泊者》,在當時的青年讀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1928年1月,主編的《太陽月刊》正式出版,在他和錢杏邨等人的倡導下,“太陽社”同時宣告成立。“左聯”成立後,主編“左聯”機關刊物《拓荒者》。

王明(1904—1974年) 金寨縣人。早期領導人之一。1925年10月,加入中國...和國民黨,11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9年回國,翌年底任江蘇省委書記。1931年1月,在共產國際代表米夫的支持下,當選為中央委員並進入局,不久又增補為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按照共產國際指示,派遣特派員、中央代表到各蘇區進行反右傾鬥爭,導致“肅反”嚴重擴大化。同年6月,代理中央總書記,10月,去蘇聯,任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抗戰初期回國,任中央長江局書記、中央統戰部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政務院法律委員會副主任。1956年當選為第八屆中央委員,同年去蘇聯。後病逝於莫斯科。

胡底(1905—1935年) 舒城縣人。原名胡百昌,又名胡北風,化名胡馬等。1923年考入北京中國大學。1925年加入中國...。1928年在中央特別情報科工作。1929年底,經中央批准,打入國民黨最高特務機關——中央組織部總務科。1930年冬調到天津創辦長城通訊社並任社長。1931年8月,到江西蘇區從事文教和保衛工作,同年11月在紅色中華通訊社工作。1935年10月被張國燾秘密殺害。周恩來曾稱李克農、錢壯飛、胡底為我黨早期“情報三傑”。

未名四傑 1925年8月,在魯迅倡導下,文學社團未名社在北京成立,並編輯出版了《莽原》、《未名》半月刊。未名社的六名成員,除魯迅和曹靖華外,韋素園、臺靜農、李霽野、韋叢蕪都是霍邱葉集人。不久,魯迅到廈門任教,曹靖華去蘇聯留學,韋素園等四人實際成了未名社的骨幹,後人稱為“未名四傑”。韋素園(1902—1932年),早年去蘇聯留學。回國後任半月刊《莽原》責任編輯,介紹和出版進步文學作品。臺靜農(1902—1990年),先後在北京師範大學、輔仁大學、齊魯大學、台灣大學任教。主要作品有《地之子》、《建塔者》、《靜農書藝集》等。李霽野(1904—1997年),先後在天津河北女子師範學院、輔仁大學、台灣大學任教,曾到英國遊學。1949年由台灣回天津,任南開大學外語系教授。1956年,加入中國...。主要譯著有《簡·愛》、《戰爭與和平》、《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等。韋叢蕪(1905—1978年),韋素園之弟。抗戰期間棄文從商。抗戰勝利後又從事文學生涯。新中國建立後,在上海從事英文編輯工作。主要著作有詩集《君山》、《冰塊》,長篇小說《新西遊記》,主要譯著有《窮人》、《罪與罰》等。

司徒越(1914—1990年) 壽縣人。姓孫名方鯤,字劍鳴。1933年畢業於上海藝術專科學校。1938年在郭沫若領導下的軍委會部做抗日宣傳工作。1940年後從事教育工作。1963年在壽縣博物館從事文物考古工作。司徒越的書法藝術獨樹一幟,飲譽中國書壇。其書法正、草、隸、篆、甲骨文、金文兼優,尤以狂草見長,形成了剛健豪放、婉轉流暢的獨特風格,為海內外所推崇。1976年他的書法作品被選送日本展出,並選入日本出版的《中國現代書道展》一書。此後又陸續在西德、芬蘭展出,並傳入美國、港澳等地。1987年又被日本收入《中國著名書家百人展》和上海出版的《當代書法家墨跡詩文集》。同年,《司徒越書法選》出版發行。曾發表《鄂君啟節續探》、《關於芍陂始建時期的問題》、《草書獺祭篇》、《書法的結字與章法》等重要論文。

洪學智 金寨縣人。1913年生。1929年參加立夏節起義,同年參加紅軍並加入中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排長、連長,團、師、軍部主任等職,參加了長征。抗戰時期,任抗日軍政大學隊長、支隊長、副大隊長、團長,蘇北鹽阜軍區司令員、新四軍第三師參謀長、副師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遼西軍區副司令員、黑龍江軍區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第四十三軍軍長等職。新中國建立後,任第四野戰軍十五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部長,中央軍委副秘書長、軍委委員。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中顧委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將軍銜。

孫大光 壽縣人。1917年1月生。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翌年轉為黨員。新中國建立後,任大連海運學院院長,交通部計畫司司長、副部長等職。1964年任交通部部長。1975—1985年任國家地質總局局長、地礦部部長。第十二屆中央委員,十三大後任中顧委委員。

中國人民解放軍皖西籍將軍名錄(1955—1964年授銜,共108位)

上將:洪學智

中將:皮定均 楊國夫 李 耀 張賢約 陳先瑞 林維先

 徐立清 陶 勇 梁從學 曾紹山 滕海清

少將(排名按姓氏筆畫為序):

 丁世方 卜萬科 於 俠 馬琮璜 王鳳梧 王遠芬

 王奎先 王海清 王德貴 方子翼 方升普 鄧忠仁

 呂仁禮 鄔蘭亭 劉健挺 劉善福 齊 勇 關盛志

 孫儀之 杜 彪 嚴家安 蘇煥清 李 發 李書全

 李世安 李發應 李國厚 李家益 楊中行 楊以山

 楊克武 楊銀聲 楊植亭 肖全夫 肖選進 吳宗先

 吳誠忠 吳瑞山 何桂成 佘積德 余 明 余品軒

 余嗣貴 閔鴻友 汪乃貴 汪少川 汪家道 宋 文

 宋承志 宋維械 張 忠 張行忠 張希才 張宜愛

 張貽樣 張震東 陳 宏 陳 祥 陳發洪 陳伯祿

 陳宜貴 陳鶴橋 林 彬 林乃清 周發田 周時源

 胡繼成 胡鵬飛 查玉升 趙 俊 趙遵康 桂紹忠

 桂紹彬 顧 鴻 徐光友 徐體山 徐其海 徐國夫

 高先貴 塗學忠 陶釐清 黃仁廷 曹廣化 戚先初

 康烈功 董洪國 程 明 程業棠 傅紹甫 傅春早

 曾先池 詹大南 詹化雨 漆遠渥 熊 挺 潘 峰

參考資料

1 徽網社區 http://www.anhui365.net/club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