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專業

公共管理專業

公共管理專業旨在為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以及企事業單位的人事和行政機構培養寬口徑、複合型、套用型的公共管理高層次專門人才。開設的專業主幹課程有: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人力資源管理、管理文秘、電子政務導論、行政學、公共關係學等。教學中採用課堂講授、案例研討、情景模擬訓練、社會調查和專題講座等多種方式,力求使學生熟練掌握公共管理的基礎理論和公共部門管理的專業知識,熟悉相關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制度體制、國際慣例和規則,具有較高的分析和解決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問題的技能,適應市場經濟和依法治國新形勢下的需要。

基本信息

專業簡介

公共管理學公共管理學

公共管理從產生意義上講是公共組織的一種職能,包括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組織和以公共利益為指向的非政府組織(NGO)為實現公共利益,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活動。現代公共管理與傳統管理的區別集中體現在是否將目標定位在公共利益上,公共管理不僅為社會提供高效優質服務,而且更應當強調社會公平,因為社會公平是作為分配的公共服務的法律和現實基礎。當代新公共管理倡導是從主體的廣泛意義上理解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的主體不再只限於政府和組織,進而把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區分開來。

公共管理從學科意義上的內容包括公共管理原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發展管理,教育經濟管理以及勞動社會保障等方向,公共管理學的興起得益於全球化新公共管理運動,但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新公共管理學在實踐中不斷遇到新的挑戰,公共管理學研究進入百家爭鳴的時代。

公共管理作為現代管理科學四大分支之一,是未來世界和當代中國最有發展潛力和廣闊前途的學科。自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公共管理作為獨立的學科在中國出現,中國公共管理科學的發展展示了蓬勃的生命力。隨著當代中國經濟的發展,改革的深入和和諧社會的建設,公共管理的作用越來越為社會所重視,中國公共管理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的最大生長點。在國內,中國MPA學術委員會唯一顧問中山大學夏書章教授為國內最早提出引進公共管理學教育人士,中山大學是中國最早公共管理學發軔之地。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等公共管理的學科建設都有很高的水平。

培養方案

培養目標

公共管理專業旨在培養具有現代公共管理理論、技術、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套用這些知識的能力,熟悉公共事務和國際事務管理規則和機制,能在文教、衛生、環保、社會保障等公共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

培養要求

本專業要求學生熟悉管理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系統掌握公共管理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以及必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較高的分析和解決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問題的技能,適應市場經濟和依法治國新形勢下的需要。

知識及能力

通過學習,可以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1.具備比較寬廣的公共(行政)管理學、政治學、管理學、法學、經濟學等方面的知識和修養;

2.深刻了解公共事務和國際事務管理規則、機制和方法,掌握公共事務和國際事務管理規律;

3.了解當代信息社會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對公共管理特別是國家事務管理的影響,注重管理理念、管理工具的與時俱進;

4.重視公共管理理論規範研究和實證研究之間的有機結合,形成科學的認識、分析和研究方法;

5.熟練掌握計算機套用和網路套用;

6.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適應涉外管理的需要。

主要課程

行政管理學行政管理學

法學概論、社會學概論、政治學、公共管理學、公共經濟學、公共事業管理概論、管理心理學、公共行政學、公共倫理學、公共部門會計、公共財務、政府預算管理、公共政策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公共關係學、套用文寫作、統計學、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公共管理案例、社會保障、城市和農村公共事業管理、市政管理學、管理經濟學、領導科學、辦公自動化、邏輯學、等。

相近專業

社會學(030301*)、法學(030101)、政治學與行政學(030401)、行政管理(110301)、公共事業管理(110302)、勞動與社會保障(110303*)、土地資源管理(110304*)、公共關係學(110305W/110305H)、公共政策學(110307W)、城市管理(110308W)、文化產業管理(110310S)、勞動關係(110314S)、公共安全管理(110315S)。

開設院校

北京大學(10001)、復旦大學(10246)、西安交通大學(10698)、西南財經大學(10651)、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0358)、安徽師範大學(10370)、中山大學(10558)、浙江大學(10335)、中國人民大學(10002)、北京師範大學(10027)、廈門大學(10384)、西南財經大學(10651)、山東師範大學(10445)、華中科技大學(10487)、華中師範大學(10511)、大連海事大學(10151)、中央民族大學(10052)、西南交通大學(10613)、中國海洋大學(1042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10036)、武漢大學(10486)、西南大學(10635)、雲南大學(10673)、西北大學(10697)、南開大學(10055)、四川大學(10610)、天津大學(10056)、福州大學(10386)、上海財經大學、西昌學院(5114)、華南師範大學等

公共管理簡介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部門整合社會的各種力量,廣泛運用政治的、經濟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強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績效和公共服務品質,從而實現公共的福利與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務廣大領域的一個組成部分,其重點在於將公共行政視為一門職業,將公共管理者視為這一職業的實踐者。

性質與特點

(1)公共管理承認政府部門治理的正當性;

(2)公共管理強調政府對社會治理的主要責任;

(3)公共管理強調政府、企業、公民社會的互動以及在處理社會及經濟問題中的責任共負;

(4)公共管理強調多元價值

(5)公共管理強調政府績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既重視法律、制度,更關注管理戰略、管理方法

(7)公共管理以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為目標

(8)公共管理將公共行政視為一種職業,而公共管理者視為職業的實踐者

目的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實現公共利益。所謂的公關利益是為社會成員共享的資源與條件。公共利益的實現主要表現為公共物品的提供與服務。公共物品的涵義非常廣泛,既可指有形的物品,如:公共場所、公共設施、公共道路交通,也可指無形的產品和服務,如:社會治安、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

區別

公共管理學公共管理學

公共管理的研究對象是國家、政府與社會公共組織的公共事務及其管理過程,而工商管理的研究對象是工商企業及其經營過程。兩者的具體差異在於:一是管理目的不同,公共管理的目的是謀求社會公共利益,工商管理的目的是謀求組織利潤;二是管理性質不同,傳統的公共管理具有壟斷性,工商管理則具有競爭性;三是管理手段不同,傳統公共管理以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經濟手段;工商管理以經濟手段為主,輔之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我們既要把握二者的聯結點,更要著力找出二者的差異處,以求對公共管理有全面的認識。

七大要點

1.公共政策領域中的專業化管理。這意味著讓管理者管理,或如胡德所言“由高層人員對組織進行積極的、顯著的、裁量性的控制”。對此最為典型的合理解釋是“委以責任的前提是對行為責任進行明確的區分”。

2.績效的明確標準和測量。這需要確立目標並設定績效標準,其支持者在論證時提出“委以責任需要明確描述目標;提高效率需要牢牢盯住目標”。

3.格外重視產出控制。根據所測量的績效將資源分配到各個領域,因為“需要重視的是目標而非過程”。

4.公共部門內由聚合趨向分化。這包括將一些大的實體分解為“圍繞著產品組成的合作性單位”,它們的資金是獨立的,彼此之間在保持一定距離的基礎上相互聯繫。“在公共部門的內部與外部”,既可對這些單位進行管理又可以“獲得特定安排所帶來的效率上的優勢”,其必要性證明了這種做法的合理性。

5.公共部門向更具競爭性的方向發展。這包括了“訂閱契約條款以及公開招標程式”,其合理性則在於“競爭是降低成本和達到更高標準的關鍵所在”。

6.對私營部門管理方式的重視。這包括“不再採用'軍事化'的公共服務倫理觀”,在人員雇用及報酬等方面更具有彈性,這種轉變的合理性在於,“需要將私營部門'經證實有效的'管理手段轉到公共部門中加以運用”。

7.強調資源利用要具有更大的強制性和節約性。烽火獵頭將這看做是“壓縮直接成本,加強勞動紀律,對抗工會要求,降低使職工順從企業的成本。“對公共部門的資源需求進行檢查,少花錢多辦事”的必要性證明這種做法是合理的。

從總體上來看,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self-interest)為假設,基於公共選擇代理人理論及其交易成本理論,以傳統的管理主義和新泰羅主義為基點而發展起來的,其核心點在於:強帶經濟價值的優先性、強調市場機能、強調大規模地使用企業管理的哲學與技術、強調顧客導向的行政風格。新公共管理畢竟代表著現實世界中人們不斷改進政府、實現理想政府治理的一個努力方向。它是否意味著意味著一個政府治理的典範時代的到來,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管理專業

【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簡介】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23年復旦建立的政治學系,其基礎為1964年成立的國際政治系,該系是我國於1964年在高校設立的三個國際政治系之一。改革開放後,國際政治系有了很大發展,逐步增加了專業設定,擴大了招生規模。1980年首先增設了政治學專業。1984年設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繼後於1988年又增設行政管理專業。2000年11月21日成立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下設四個系:即國際政治系、政治學系、公共行政系、外交學系(籌),共有70名在編教職工、包括教授22人,副教授24人,講師12人。通過"十五"建設,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已經擁有了相當完整的學科體系。學院下設政治學、公共管理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六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兩個國家重點學科、兩個博士後流動站、一個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兩個"985二期"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六個碩士點、一個專業學位碩士點(MPA)、四個本科專業。其中政治學一級學科在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排名中名列第四;公共管理一級學科進入了全國前兩位。現任院長龍永圖,亞洲博鰲論壇秘書長。常務副院長林尚立教授。]課程介紹:

b]復旦大學公共管理專業在職研究生課程班分為"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企業行政管理"、"政府公共管理"三個方向,具體課程設定如下: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方向基礎課:總量經濟學、公共管理學、政治經濟學、政治學、組織行為學、企業管理專業課:管理心理學、信息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勞動經濟學、行政秘書學、領導科學選修課:人力資源規劃、企業薪酬福利管理、勞動法、經濟法、企業管理與績效考核……]培養目標

b]旨在通過系統導入現代管理知識與理念,改善並更新在職人員的知識結構,全方位拓寬與提高其在新時代的戰略視野和素質,全面提升各類在職人員的認識判斷能力、綜合決策能力和思維創造能力。]招生對象

b]企業管理人員;社會公共服務機構高級管理人員;政府及事業單位行政管理人員;其他有興趣參加的人員等;]報名條件:

b]本科畢業擁有學士學位滿兩年以上者(研修但不申請碩士學位可放寬至大專);擬申請碩士學位的人員,須獲得學士以上學位滿三年。]學位與證書

b]修完全部課程並經考核合格者,可獲得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頒發的行政管理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結業證書。符合條件者,可以在自願的基礎上,按有關規定,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申請學位過程中涉及的所有費用按照復旦大學有關規定,與研究生院單獨結算,不包括在本課程進修班學費中。增值收益(1)為學員提供資源共享平台,加入"士派校友會"(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校友會),豐富的人脈,廣博的人際關係,促進院友共同進步。(2)凡參加本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的學員均可共享校內公開講座,免費參加學院組織的各類論壇、報告、講座。(3)共享學院豐富的中外文書籍和期刊資料,優先在學院主辦的相關期刊上發表文章。

公共管理碩士

公共管理碩士(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縮寫為MPA)是為適應社會公共管理現代化、科學化和專業化的要求而設立的,其培養目標是為政府部門及公共機構培養德才兼備、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層次、套用型、複合型的管理人才。要求畢業生成為掌握先進分析方法及技術,熟悉具體公共管理或政策領域的領導者,管理者以及其他公共服務人才。公共管理學是一門運用管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理論與方法,專門研究公共組織尤其是政府組織的管理活動及其規律的學科體系。

定義

公共管理碩士是以公共管理學科及其他相關學科為基礎的研究生教育項目公共管理專業碩士學位,在國外一些已開發國家,公共管理碩士學位,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以及法律碩士學位教育已成為文科高層次職業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

學科基礎

MPA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學科基礎是作為公共部門管理及政府管理研究領域的公共管理學及公共行政學。在百餘年的發展歷程中,這個研究領域的視野、範圍、理論和方法論不斷地發生改變,出現不同的研究“範式”,特別是當代(70年代以後)的公共管理學與傳統的公共行政學已大異其趣。

西方公共行政學的淵源來自於政治學、法學和財政學等學科,其思想基礎則是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Wilson)和馬克斯·韋伯(MaxWeber)等人所奠定的。威爾遜在1887年所發表的“行政(學)之研究”一文是西方公共行政學誕生的象徵性標誌。這篇文章對公共行政學的對象、性質、方法以及發展方向等問題作出規定,是該學科的綱領性文獻。馬克斯·韋伯(MaxWeber)在1911年所寫的論官僚機構或科層

專業學位社設定

1999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中指出,應:積極穩妥的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進一步完善專業學位體系,培養大批高層次套用型人才,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專業學位設定審批暫行辦法》和國務院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設定方案》,標誌著MPA教育在中國正式啟動.2001年2月9日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人事部聯合發文,成立了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2月22日召開了成立大會,其常設執行機構———秘書處設在中國人民大學,人事部副部長尹蔚民擔任MPA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紀寶成校長擔任指導委員會的第一副主任委員,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朱立言擔任指導委員會的秘書長。

設點院校

首批MPA試點院校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天津大學、東北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03年新批MPA培養單位

山東大學、四川大學、湘潭大學、重慶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大學、南開大學、雲南大學、南昌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大學、蘇州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山西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廣西師範大學、安徽大學、中南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內蒙古大學、新疆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合肥工業大學、華中師範大學。

2014年新批MPA培養單位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MPA培養現狀

自2001年10月首屆MPA招生開始,2001級,2002級MPA總計招收了7000餘人,2003級MPA招生也即將完成,據估計將錄取近4000人.2004年10月,全國47個MPA培養單位將開始新的MPA招考,屆時全國擁有MPA試點培養單位的省,直轄市,自治區將達到24個。到目前為止,全國首批MPA試點院校已有多所學校的部分MPA學位論文已經通過答辯,中國自己的MPA即將踏上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講,MPA教育已在中國變為現實。

專業排名

排 名 學校名稱 星 級 學校數
1 中山大學 5★ 499
2 武漢大學 5★ 499
3 復旦大學 5★ 499
4 北京大學 5★ 499
5 河海大學 5★ 499
6 華東政法大學 5★ 499
7 南京農業大學 5★ 499
8 浙江大學 5★ 499
9 中國人民大學 5★ 499
10 華中科技大學 5★ 499
11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5★ 499
12 四川大學 5★ 499
13 東北財經大學 5★ 499
14 吉林大學 5★ 499
15 黑龍江大學 5★ 499
16 中國政法大學 5★ 499
17 南京師範大學 5★ 499
18 東北大學 5★ 499
19 中國地質大學 5★ 499
20 雲南財經大學 5★ 499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