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40年

庚子年(鼠年);成漢漢興三年;東晉鹹康六年;前涼建興二十八年;後趙建武六年;代國建國三年。

事件

成帝鹹康中(約公元340年)乃著《安天論》。公元340年(代建國三年):拓跋什冀犍在盛樂(今和林格爾)建宮殿,代國開始有定居的政治中心。

多馬福音的科普特語(Coptic)版本於1945年在埃及的Nag Hammadi發現,但當其內容被翻譯出來以後,考古學家才意會到早在1898年之時,其希臘文部分原文已在Oxyrhynchus出土,相信是Nag Hammadi版本的古本。根據考古學家推斷,希臘文版本應在約公元200年成書,而科普特語版本則在公元340年左右。庾翼“與都下書”寫於出鎮荊州之際,他牧守荊州在公元340年至公元343年,當時王羲之年在三十八歲到四十一歲間。

人物出生

歐西比斯(Eusebius,公元340年)。

逝世人物

庾亮(公元289-340年)字元規,東晉穎川鄢陵(今河南省鄢陵縣)人。史載,時人稱他“美姿容,善談化,性好莊老,風格峻整”。晉元帝聞其名,特地召見他,竟覺“風雅過於所望”。晉時,武昌又為江州的治所,所以,都江州領刺史的陶侃一直住在武昌。鹹和7年(公元332年),長期鎮守武昌的陶侃去世,朝廷命庾亮接替陶侃,都督江、荊、豫三州。《武昌縣誌》記載,庾亮鎮守武昌期間,“崇修學校,高選儒官”,“坦率行已,招集有方,政績丕著”。直至鹹康6年(公元340年)因病去世,在武昌總共呆了8年多時間。他死後,其弟瘐翼接替兄職鎮守武昌,庾翼之弟庾冰亦曾鎮守武昌,史稱兄弟三人在武昌皆有德政。

古蹟

東晉鹹康初,大書法家王羲之任江州刺史,離任後在山南金輪峰下建習字別墅,後於公元340年獻與西域高僧達摩為寺,取名曰“歸宗”,是廬山建立最早的寺廟。佛教流入廬山,始於三國時期。廬山最早的寺廟是建於公元340年的歸宗寺。公元386年,高僧慧遠創建東林寺,首創觀像念佛的淨土法門,開闢了佛教中國化的道路。慧遠在廬山闡發的“形盡神不滅論”哲學思想,影響了當時的社會思潮及美學觀,同時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由此,廬山成為中國南方的佛教中心,享有崇高的地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