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89年

公元前789年

公元前789年是公元前8世紀80年代,壬子年,年號周宣王靜三十九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公元前789年,周王室的軍隊討伐姜戎,軍隊幾乎喪失殆盡,宣王也險些被俘。

東周列國志

《東周列國志》寫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內容相當豐富複雜。《東周列國志》所敘述的歷史,正是這樣一個時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展開的。其中敘寫的事實,取材於《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四部史書,將分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穿插編排,冶為一爐,成為一部結構完整的歷史演義。

周伐姜戎

周宣王五年至三十九年(公元前823—前789年) 周宣王對周邊各族之戰。

公元前789年(周宣王三十九年,熊儀二年),周宣王攻伐姜氏之戎,戰於千畝(今山西介休南),周軍大敗。在此同時,對南方也發動了大規模戰爭,結果也失利。

千畝之戰

公元前789年發生千畝之戰。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宣王下令伐姜戎,奄父認為條件不成熟,勸阻宣王出兵,宣王不聽。結果戰於千畝(今山西介休南),王師大敗,宣王聖駕亦被打翻,在千鈞一髮之際,奄父之子叔帶護駕突圍。

戶籍制度

公元前789年,周宣王在征犬戎失利後,立即進行了大規模的人口調查,當時叫做“科民”,以便迅速補充兵員。從這些關於中國古代戶籍管理的早期記載,可以看出戶籍管理與役使人力的密切關係。

周宣王五年至三十九年(公元前823——前789年),宣王命周軍於西北(今陝西、山西、甘肅一帶)、東南(今江蘇、安徽、湖北一帶)進攻戎狄和蠻夷的戰爭。

公元前789年,周王室的軍隊討伐姜戎,軍隊幾乎喪失殆盡,宣王也險些被俘。

小雅·祈父

《小雅·祈父》是周王朝的王都衛士(相當於後世的御林軍)抒發內心不滿情緒的詩。這個衛士本屬於王畿內部隊或宮廷衛隊的士兵,祈父調他遠征,使之久役,有家難歸,故怨而作此詩。《毛詩序》說:“《祈父》,刺宣王也。”鄭箋補充說:“刺其用祈父不得其人也。”方玉潤《詩經原始》徑直說:“禁旅責司馬徵調失常也。”按古制,保衛王室和都城的武士只負責都城的防務和治安,在一般情況下是不外調去征戰的。但這裡,掌管王朝軍事的祈父(司馬)卻破例地調遣王都衛隊去前線作戰,致使衛士們心懷不滿。前人多以為此詩作於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王師在千畝受挫於姜戎之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