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古廟

八角古廟

八角古廟位於南村西南端,近西華里與西井里交界處。廟前有塊百多平方米的場地,場地前邊是一道小溪。據了解,八角廟的前身是八角亭。是南村的始祖為風水所建,曾叫截水亭。當時還在土名崗尾咀下方建有截水塔,現已不存。

基本信息

歷史

地址

八角古廟位於南村西南端,近西華里與西井里交界處。廟前有塊百多平方米的場地,場地前邊是一道小溪。據了解,八角廟的前身是八角亭。是南村的始祖為風水所建,曾叫截水亭。當時還在土名崗尾咀下方建有截水塔,現已不存。

改名

後來八角亭改為鳳凰亭,因西華里燈棚門口地勢低,而叫鳳凰冠。據說,該廟狀如鳳凰頭,廟屋脊上那個瓷球似鳳凰冠,崗尾咀是鳳凰翅。當時認為此處是風水寶地。

重修

八角古廟於光緒十二年(1888)重修。東、北、西三方用青磚砌牆,南方正門多用麻石牆,正門口兩邊有1個1米高,2米闊的大窗。正門磣上鑲白麻石橫額一方,刻“八角古廟’’4字,上款3z刻“光緒十三年重建”,下款刻“李應鴻書”。正門口兩旁設有刻上圖案的石塊,石塊上刻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四面風雲環寶座”;下聯是“兩行龍虎抱清流”。廟的主體寬11.9米,深8·5米。廟是磚木石結構,主體後面建有後樓,是過去村民議事的地方。西邊有兩套間,一是辦公室,一是廚房。廟裡有大皇菩薩、洪山公和盤古大王等。廟的上蓋有8隻角,瓦檐用綠色玻璃瓦,顯得莊嚴肅穆。從這時起改名為“八角古廟”。

傳說

相傳八角古廟在修建之前請風水先生周參眉(西華里人)擇日、定向、選地形。入伙前一天,周參眉到嘉禾圩買回40斤姜,當時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在龍歸圩買。他說:本地姜不辣。到八角廟入伙時,他寫了一張紙符,並用紙符把鐵耙和羌貼在門楣上,人們大為詫異,當時無一人敢在耙下走進廟裡去。

近期

建國前

建國前,農曆二月十三日是大皇菩薩誕辰,南村人有燒炮的活動,還請戲班連續演戲幾日幾夜,頗為熱鬧。

建國後

建國後,在清匪反霸、減租退押期間,因破除迷信把廟內全部菩薩棄置,建國初期,該廟曾是南村大隊隊址、文化室。1976年,南村分成5個片,八角廟則屬西井片,用來堆放稻草、雜物,因管理不善,在1980年7月1日,小孩在廟門口玩火而被燒毀。現僅存廟的四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