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時期國家認同研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8月1日)
平裝: 37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105102624
條形碼: 9787105102624
尺寸: 20.8 x 14.6 x 2.2 cm
重量: 458 g

作者簡介

彭豐文,女,1972年生,漢族,湖南瀏陽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史和中國古代邊疆史、民族史、思想史。工作期間參與中國社科院重大A類課題《中國歷代邊政研究》,在《民族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上已發表系列有關邊疆、民族問題的學術論文。

內容簡介

《兩晉時期國家認同研究》以兩晉時期國家認同為專題研究對象,用個案研究與綜合考察相結合,理論探討與史實論證相結合的方式,對兩晉時期國家認同的理論基礎、歷史背景、表現形式、形成因素、強化途徑和歷史意義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的探討,高度評價了兩晉時期北方胡人統治者在儒學國家理論的傳承與突破方面、在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方面的歷史功績,指出兩晉時期國家認同的基本動向是突破與傳承的高度統一,兩晉時期的政治亂象並未造成社會心理嚴重撕裂與群體性對抗,政治上的各方分治僅僅是兩晉時期的表象,人們內在的精神世界底蘊其實是基本一致的,並且明顯展示出了進一步融合與趨同的傾向。筆者試圖透過上述研究,來更好地認識中國古代國家認同的一般特點,闡釋中國古、今國家認同之間的區別與聯繫,揭示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格局賴以形成的心理基礎。為中國古代國家認同研究起到填補空白、繼往開來的作用,為促進和鞏固我國多民族統一國家格局提供理論基礎和歷史經驗。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選題的緣起與意義
第二節 比較視野中的中國古代國家概念與國家實體
一、古今國家概念比較之一:王權國家論與主權國家論
二、古今國家概念比較之二:天下國家論與民族國家論
三、關於中國古代國家實體的爭鳴與界定
第三節 圍繞中國古代有無國家認同的學術討論
第四節 相關研究成果與本文研究主旨、研究資料
第一章 先秦兩漢以來的國家理論與國家認同狀況
第一節 先秦兩漢以來的國家理論
一、“德治”為核心的天命論
二、“夷卑夏尊”為基調的民族觀
三、“大一統”論
四、正統觀的形成與演變
第二節 先秦兩漢以來的國家認同狀況
第二章 圍繞兩晉王朝的國家認同:一種基於共同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模式
第一節 西晉王朝統治前期的國家認同狀況
一、原曹魏、蜀漢政治勢力對西晉王朝的認同狀況
二、原孫吳政治勢力及邊疆少數民族對西晉王朝的認同狀況
第二節 西晉王朝統治後期與東晉王朝的國家認同狀況
一、兩晉之際北方漢族流民的擁晉意識
二、兩晉時期北方漢人的擁晉意識
三、兩晉時期北方胡人的擁晉意識
第三節 兩晉王朝國家認同狀況評析
第三章 圍繞石趙政權的國家認同:一種基於共同民族意識的認同模式
第一節 石趙統治集團核心人員的思想傾向與建國理念
一、石趙統治集團核心人員的家世、經歷、素養與個性
二、石趙統治集團核心人員的思想傾向與建國理念
第二節 北方各族對石趙政權的認同狀況
一、北方胡人對石趙政權的認同狀況
二、北方漢人對石趙政權的認同狀況
第三節 石趙政權的建國理念與國家認同狀況評析
第四章 圍繞前秦政權的國家認同:一種基於共同地域的認同模式
第一節 前秦統治集團核心人員構成特色、思想傾向與建國理念
一、前秦統治集團核心人員的構成特色
二、前秦統治集團核心人員的思想傾向與建國理念
第二節 北方各族對前秦政權的認同狀況
一、關隴地域群體對前秦政權的認同狀況
二、從慕容氏的復國運動看關東地域群體對前秦政權的認同狀況
三、姚氏集團對前秦政權認同狀況的特別考察
第三節 前秦政權的建國理念與國家認同狀況評析
一、漢趙、石趙、前秦三個政權的建國理念、認同狀況的歷史比較
二、前秦亡國原因探析
第五章 圍繞前燕政權的國家認同:一種基於共同政治信仰和政治利益的認同模式
第一節 前燕統治集團核心人員的構成特色、思想傾向與建國理念
一、前燕統治集團核心成員的構成特色
二、前燕統治集團核心人員的思想傾向與建國理念
第二節 北方各族對前燕政權的認同狀況
一、前燕政權前期的認同狀況
二、前燕政權後期的認同狀況
第三節 前燕政權建國理念與國家認同狀況評析
第四節 兩晉時期國家認同狀況的總結與說明
第六章 兩晉時期國家認同形成因素的綜合考察
第一節 民族因素在兩晉時期國家認同形成中的影響
一、民族衝突與兩晉時期的國家認同
二、民族融合與兩晉時期的國家認同
三、民族發育程度與兩晉時期的國家認同
第二節 政治因素在兩晉時期國家認同形成中的影響
一、兩晉時期國家政策比較之一:石趙的暴政與前秦的惠政
二、兩晉時期國家政策比較之二:赫連夏的暴政與北燕的德政
第七章 兩晉時期國家認同強化途徑的綜合考察
第一節 文化教育
第二節 典型示範
一、發生於不同政權之間的典型示範
二、發生於政權內部的典型示範
第三節 禮樂宣揚
一、兩晉王朝的禮樂活動
二、兩晉時期胡人所建政權的禮樂活動
第四節 外交鬥爭
第八章 兩晉時期國家認同的歷史意義
第一節 兩晉時期國家認同的理論貢獻
一、“德治”天命論的運用與發揮
二、“夷夏之辨”民族觀的漸變與突破
三、“大一統”國家觀的堅守與傳承
第二節 兩晉時期國家認同狀況的歷史特徵及其歷史內涵
一、多元化與有序性
二、綜合性與均質性
三、多方位與多層次
結論與啟示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